肖立成
参麦注射液以红参和大麦为主要原料,含有多糖、皂苷、有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固肾的功效,目前以纳入中医药急诊常用药的范畴[1].在临床各科室中具有较高使用率.参麦注射液多应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肺心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改善患者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提高细胞活性,改善心血管的血液循环[2].同时,参麦注射液在肿瘤化疗患者也有使用比例.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提高人体机体的免疫能力,在化疗治疗中,参麦注射液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调节能力,以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3].在传统中医学影像下,临床多认为以参麦注射液为代表的中成药制剂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各科室的疾病均广泛应用.然而,在参麦注射液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和患病基数日趋增多,参麦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及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4].现观察参麦注射液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樊继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二胎政策下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140例,分析产妇临床资料,了解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中,92例(65.71%)选择剖宫产,48例(34.29%)选择自然分娩.2组产妇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剖宫产产妇(P<0.01).自然分娩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1例(2畅08%),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9例(9.78%).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下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需严格掌握阴道指征,监测产程,有利于降低产褥期感染率,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
作者:马海燕;张少玉;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静脉滴注中成药红花黄色素,同时自拟活血化瘀方,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予以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1 ±1.7)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4.2 ±4.0)分,2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用药期间,出现轻度头晕头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1/60).患者基本治愈2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56/60).结论 活血化瘀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增强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少且轻,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长期预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性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性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神经性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畅01);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与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兴军;孙树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医院2016年门诊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问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收集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门诊药物咨询室2016年全年的咨询工作记录表,按照咨询方式、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药物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咨询者中医务人员占比44.4%,患者及家属占比54.8%;咨询内容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23.4%),用药常识(20.6%),药理作用及药物代谢(17.1%),药物不良反应(11.9%),用药目的及治疗方案(11畅1%),药品基本信息(7.5%),药物相互作用(7.1%).结论 门诊药物咨询作为医院药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发挥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杜新;王恩荣;刘光永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对三叶青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开发三叶青SSR分子标记技术,为三叶青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保护提供方法.方法 将三叶青高通量测序获得的Unigene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挖掘和分析.结果在84433条Unigene搜索出8263条符合条件的SSR,发生频率为9.79%,平均每11.72 kb中出现1个SSR位点.共有174种重复基元,四核苷酸重复基元多有68种,(A/T)n、(T/A)n、(GA/TC)n的比例较高,四、五、六核苷酸出现频率较低占比例为1.61%.SSR的长度集中在10~24 bp,其中10 bp多有1531个,其次为15 bp,为1042个,11、12、14、18 bp的个数超过500个,分别为689、970、576、895.三叶青SSR长度在12~20 bp为4880条,占59畅02%,在理论上具有中等以上的多态性.结论 通过对三叶青转录组序列SSR信息分析和挖掘,为三叶青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黄巧文;刘洪旭;邓思珊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疾病感知问卷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前,观察组疾病感知问卷评分为(33.94 ± 2畅37)分,对照组为(34.98 ±1.21)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感知问卷评分为(87.69 ±9.21)分,高于对照组的(59.68 ±2.14)分(P<0.01).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宫腔内填塞纱条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直肠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术中发生产后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填塞纱条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内填塞纱条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直肠填塞治疗,比较2组产后2h、产后24 h及产后48 h的出血量,并以容积法进行测量,同时检测比较2组产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止血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24 h、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宫腔内填塞纱条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直肠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减少产后出血量,止血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能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中医组和接受西医治疗的西医组,每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结果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西医组的89.33%(P<0.05);治疗前2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组比较中医组患者在治疗后骨密度情况上存在优势(P<0.05).结论 在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中医辨证疗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其骨密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权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泼尼松对抗精抗体(AsAb)转阴的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医院生殖中心的女性不孕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泼尼松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清AsAb及宫颈黏液AsAb IgM转阴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以及宫颈黏液中AsAb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畅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畅0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结论 对于免疫性不孕患者,以泼尼松为基础,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可取得满意成效,全面抑制免疫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加受孕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芸榕;张琍娜;王帅男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参与治疗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过程,探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实践的方法,并总结全程药学实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药师在参与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确定并监测药学监护点、评价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出院的用药教育等.结果 临床药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药学实践,找出用药不合理原因,与医师商议后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终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结论 应加强和完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药学实践工作,强化临床药师在疾病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万梅玲;张迎新;韩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使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6年4月份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出院患者362份,统计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对各科室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用药是否合理.结果 (1)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注射剂中泮托拉唑使用频数高,高达219次,口服使用次数高的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预防性用药中,无指征用药有158份,占48畅92%.(3)使用疗程情况:疗程>7 d的均为注射剂,有170份,占52.63%.(4)各科室均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高为普外科,不合理用药比例达83.7%.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情况严重,预防用药过度,医院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促进合理应用.
作者:范健;刘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影响着全球人口的25%以上,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动脉粥样随着衰老而发生,并导致收缩压增加和舒张压降低(BP).在老年人群中,血压升高与心血管危险增加有关.对这个人群的试验对于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益处.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指南指出将血压降低到150/90 mmHg.然而,进一步的BP降低是否可以提供有益结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近出版的SPRINT试验表明,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将SBP(收缩压)降低至120~125 mmHg可提高生存率.在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类别中,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被证明在老年人中是有益的,并且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个体的首选.鉴于其他合并症和多药物的共存,建议医师在开始或上升治疗时要小心,以避免潜在的不良事件或与其他药物或疾病的相互作用.
作者:王琳;朱晓明;邵新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技术对乳牙龋病患者术中疼痛的影响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8岁儿童乳牙龋病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术(观察组) 48例,传统机器切割术(对照组)48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去龋效果、治疗时间、术中疼痛例数及治疗后1年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去龋效果、术中疼痛分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复诊,观察组去龋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在二次龋齿发生情况及填充物折断/脱落方面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结论 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技术去龋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乳牙龋病患者术中疼痛感,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邱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FVC、FEV1、FEV1/FVC)以及血气指标(PaO2、PaCO2、SpO2)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7.23%(P<0畅05);治疗后,2组FVC、FEV1、FEV1/FVC(%)数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 2组PaO2、PaCO2数值较治疗前升高,SpO2数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aO2、PaCO2、SpO2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轶群;韩林华;邹华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脂肪乳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马拉硫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马拉硫磷中毒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脂肪乳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达到阿托品化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天、第4天、第5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及第15天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达到阿托品化时间(4 ±1.5) h,短于对照组的(6.5 ±2.0)h(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10.4 ±2.5)d,短于对照组(15.3 ±3.2)d(P<0.01);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3.5 ±2.1)d,短于对照组的(5.0 ±1.0)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 马拉硫磷中毒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脂肪乳治疗,其有效率高,效果确切,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文红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1).结论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药物相结合,其可利用自身抗心律失常的功效改善患者的心脏传导功能,促进康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艳飞;董晶晶;夏丽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倒刺线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分为倒刺线连续缝合组(41例)和微乔线间断缝合组(4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胆总管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胆漏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倒刺线连续缝合组胆总管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微乔线间断缝合组(P<0.01);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刺线连续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为2.4%(1/41),低于微乔线间断缝合组的15.6%(7/45,P<0.05).结论 倒刺线应用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时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可缩短胆总管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胆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作者:熊日晖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畅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德进;曾玉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出现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胆囊疾病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0畅0%,低于对照组的46.7%(P<0.01).结论 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胆囊手术,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较快,而且可有效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亮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