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分析

李少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高压氧,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高压氧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改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改善运动功能方面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治疗方式,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医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13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0例,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主观情况、手术情况及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0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5例(1. 12%).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0. 77%(5/650),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为1. 54%(1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骨科手术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感染源的控制,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罗琳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品监管中存在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医疗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各地区和乡镇医院、药店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带来了较多的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制,目前各地药品市场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率较高,药品管理和使用较为混乱[1].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文献调研,分析目前本地区药品市场较为常见的问题以及产生上述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以期为当地药品质量监管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电解质紊乱的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电解质紊乱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研究组术后使用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对比2组手术结束2h(T1)、术后24h(T2)及术后48h(T3)电解质浓度及住院期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T2、T3时钠、钾、镁、氯、钙离子浓度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在院期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使用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补液,可有效的避免电解质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预防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作者:孙建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腺肽а1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发作期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腺肽а1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加重期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员4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并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感染加重期的患者56例,按病情分为治疗组(胸腺肽α1干预+标准化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标准化治疗组)22例,对比2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预后差异(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患者CD3、CD4、CD8、NK细胞免疫功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自治疗后比治疗前的CD3、CD4、CD8、NK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CD3、CD4、CD8、NK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免疫增强剂胸腺肽α1在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治疗中的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王碧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密切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心电图提示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55例,心电图显示无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及病理性Q波的患者为对照组,显示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及病理性Q波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特征、心肌坏死标记物以及冠脉介入疗法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肌酸激酶(1189. 32 ± 1011. 22)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102. 56 ± 101. 21)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25. 11 ± 19. 10)明显低于对照组(41. 23 ± 118. 12);观察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38. 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显示比较复杂,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情况,仔细观察心电图特征、心肌坏死标记物情况,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建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胎盘异常的彩色超声诊断评价及妊娠结局

    目的 观察彩色超声诊断胎盘异常的特点及妊娠结局中的价值及影响.方法 总结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医院产科进行超声检查的中、晚期孕产妇2210人次,对异常胎盘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与娩出的胎盘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出胎盘异常26例(2. 15%).其中胎盘植入6例(23. 08%),漏诊1例;胎盘形态异常:轮状胎盘9例(34. 62%),漏诊2例;胎盘血管瘤2例(7. 69%);胎盘边缘出血2例(7. 69%);胎盘早剥1例(3. 85%);副胎盘6例(23. 08%).结论 超声是产前诊断胎盘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简便且效果明显,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降低了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对临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香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TAPP)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4年8月医院诊治腹股沟斜疝患者29例,按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16例,无张力修补组13例,无张力疝修补组应用传统方法,经腹股沟路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组采用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发热、疼痛、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缺血性睾丸炎、疝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等.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术后镇疼药使用率,术后发热(指术后体温1次>38℃)发生率分别为9. 09%(1/16)和6. 06%(1/16),无张力修补组上述两项分别为42. 22%(6/13)和35. 56%(8/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尿潴留率及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和缺血性睾丸炎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TAPP组明显低于无张力修补组.结论 TAPP是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腹腔镜疝修补方式,具有优点多,相关并发症较低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甘麦大枣汤加减对产后女性睡眠障碍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减对产后女性睡眠障碍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2 年9月-2014年4月医院门诊产后女性睡眠障碍和抑郁状态的患者104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4 周后,对患者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估和抑郁状态变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 2周后,2组HAMD及PSQI得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周后,观察组HAMD及PSQI得分(14. 7 ± 3. 4)分和(6. 6 ± 1. 3)分,优于2周时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甘麦大枣汤加减可有效改善产后女性睡眠障碍,纠正抑郁状态,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邵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30例,对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费用和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通过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后,非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 37 ± 2. 69)d,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 34 ± 2. 16)d.非干预组的平均药品费用和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2986. 64 元、357. 34 元,干预组的平均药品费用和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2521. 35元、153. 18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非干预组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依替米星、头孢硫眯,干预后主要以头孢硫眯为主.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量、种类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骨科患者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使用,有利于规范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

    作者:胡伶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随着内镜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其作用原理是,将内镜导入需检查的病变部位,并探查累及范围,通过获取病理标本活检后明确疾病类型与治疗方案[1].支气管镜的管径细,可以弯曲,进入体内后可视范围较广,能够在直视的条件下进行活检与刷检,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由于内镜检查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适感,加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有助于促进检查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对预防并发症也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就在我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329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内科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中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抗生素处方,同时对具体的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理作用进行统计.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总共有4例患者出现了抗生素使用不当的现象,占总人数的4. 0%,其中急性支气管炎2例,病毒性疾病1例,发热1例.结论 一般医院的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疾病多较急较危,大多数在患者的鉴定结果之前需要进行用药,往往为经验用药,临床上治疗医师需要对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面的认知,来提高抗生素的使用准确率.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行皮肤美容医学治疗患者78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黑色素增多组32例,皮肤衰老、光老化组30例,毛细血管扩张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光子嫩肤术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统计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并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黑色素增多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 63%,皮肤衰老、光老化组为93. 33%,毛细血管扩张组为93. 7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78例患者中出现红肿1例,4d后红肿消退;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例,3个月后消失.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56%(2/78).随访1年,黑色素增多组3例复发(黄褐斑2例、雀斑1例),但程度较浅,面积较小;毛细血管扩张组复发1例,出现轻度回弹.总复发率为5. 13%(4/78).结论 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的应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皮肤美容医学推广应用.

    作者:毛德芬;洪述兰;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3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以所选治疗方法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 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2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种术式效果均确切可靠,开颅术更适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更适合体质较差不能耐受开颅术或出血位置特殊的中老年患者.

    作者:姚志明;孔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常见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方法的分析

    目的 分析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方法,为日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常用15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同时计算15种常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UI).结果 15种常用药物中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和氨氯地平等3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大,DUI>1,其他的12种药物使用剂量相对比较小,DUI<1.结论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中,整体上基本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张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血液细菌感染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血液细菌性感染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的CRP及PCT水平,比较2组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且其阳性率为92. 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 09%(P<0. 05);观察组的平均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但阳性率仅为30. 95%,与对照组的28. 30%无显著性差异(P>0. 05);P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 86%、84. 91%、82. 98%、93. 75%、88. 42%,显著高于CRP的50. 00%、67. 92%、55. 26%、63. 16%、60. 00%(P<0. 05),PCT联合CRP后提高至97. 62%、90. 57%、89. 13%、97. 96%、93. 68%.结论 PCT对于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RP,可作为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监测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将PCT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仝兴亚;徐艳丽;孙晓革;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吸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氧对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行无抽搐电休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MECT后自主呼吸恢复时给予25min的吸氧治疗.对照组不吸氧,治疗后平卧1h,常规观察.运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记忆功能和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结束次日,治疗结束后1周、2周、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WMS在治疗结束后2周恢复至基线,而对照组在4 周时仍低于基线.2 组间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吸氧可以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致的记忆减退.减轻 MECT后记忆损害程度,缩短记忆恢复的时间.

    作者:杜文璞;朱小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病毒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病毒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治疗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病毒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44%高于对照组的79. 63%(P<0. 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流涕鼻塞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抗病毒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可靠,可以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车碧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乳头瘤病毒的孕期感染与垂直传播及其影响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女性宫颈癌的主要原因[1].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数据证明HPV是一种性传播病毒,然而在从未有过性生活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也检测到HPV的感染[2-4].关于孕期妇女感染HPV的报道也日趋增多,引起人们对于HPV母婴传播的关注.本文将对孕妇及新生儿HPV感染情况、HPV的垂直传播路线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介绍.

    作者:王晓燕;洪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04例急性肠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对症基础性治疗,另外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阿奇霉素的药理毒理作用给予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 15%,观察组平均治疗费用为(248. 73 ± 56. 29)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 88 ± 72. 43)元,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占总医疗费用为6. 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 7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奇霉素合理应用对治疗急性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广泛应用.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脑梗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及巴曲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含量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 71%明显高于对照组53.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