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中成药应用不良反应报告65例分析

谢春兰

关键词:中成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监测
摘要:中成药作为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安全、有效、便捷等优势而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关于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 ADR)的报告日益增多,如中药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可致过敏性休克,朱砂安神丸可致药源性肠炎等[1-2]。因此,学界诸多专家呼吁应重视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可避免的ADR,提高中成药的用药安全[3-4]。为深入了解某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及时检测中成药的ADR,本文结合实践对某院各科上报的应用中成药后出现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中成药应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病耻感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与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对7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不同自我病耻感水平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每天服药次数、药物种类及住院次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其4个领域得分与ISMI标准分及疏远、刻板印象、歧视、社交退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自我病耻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为临床儿科多发性疾病,在小儿肺炎中大约占20%~30%,并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该病感染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感染并由血液循环传播到机体器官、组织,以顽固性咳嗽、痰多等为临床主要症状[1]。在患病初期,患儿临床症状典型性不强,病情极易被延误而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对于临床诊治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文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塞综合征的中医及西医发病机制和诊断,分析中西结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白塞综合征患者12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析白塞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西医发病机制以及诊断。结果治疗后,患者口腔溃疡、发热与关节病变、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以及眼炎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现代医学和中药医学检查诊断白塞综合征,结合中西医治疗该病,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华英;朱永栋;段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香菇多糖在肝病治疗中的配伍应用

    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它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等[1]。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的治疗,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现在将香菇多糖的配伍用药归纳起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龙进;涂文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墨尔本试验药物Venetoclax能够杀死提高癌细胞存活率的BCL-2蛋白质

    墨尔本的一项药物试验在Royal Melbourne Hospital和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进行,试验中使用的药物名叫Venetoclax,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杀死提高癌细胞存活率的BCL-2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61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眼和对照组30眼,对照组给予小马来酸噻吗洛尔,观察组给予布林佐胺治疗,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在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布林佐胺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玉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1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技术,将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技术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吉鹏珍;郝青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革兰阴性菌362株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362株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细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它们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率居前4位的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5株(45.6%)、肺炎克雷伯菌95株(26.2%)、铜绿假单胞菌57株(15.7%)、变形杆菌31株(8.6%)。这4种菌占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的96.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的比率分别为25.5%、20.0%和16.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的耐药率低,均<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密切关注医院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降低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龚伟;段龙士;肖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自我管理教育主要是教会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对患者进行持续地指导,并协助他们做到自我管理[1]。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微信群平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的调整、对疾病的有效自我管理,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认识到自我保健在维持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让患者掌握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实施有效自我管理教育势在必行,也至关重要。新疆第九师医院血液透析室自2015年10月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微信群平台至2016年1月共有群患者、患者家属23人,通过把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发到微信群内,事实了解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理反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协助患者做到自我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将医护联络方式等信息告知患者,实时通过群平台的方式,动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改善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孟桂红;香利红;田新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兴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337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69例与研究组16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加人工周期雌孕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月经状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确切,对子宫内膜具有修复加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佟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丁苯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P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入院后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苯酞软胶囊。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14d后患者血清IL-6、ET-1、TNF-α、NO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L-6、ET-1、TNF-α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4d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IL-6、ET-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有效降低进展性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罗小丹;禤彩霞;杨开杰;秦培英;梁宝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C-CIK 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按病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10分的为16例(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例(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安全,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杰;鲁金乐;李卫;屈会云;史晓熠;王庆海;马新杰;何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红联合前列地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丹红联合前列地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5例,依照所采用的疗法不同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降压、抗凝等),研究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行丹红、前列地尔联合疗法,评定预后效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24h蛋白尿含量、白蛋白排泄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丹红、前列地尔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蛋白尿含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鸿燕;张丽敏;王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对2组餐后2h血糖值(2hPBG)、空腹血糖值( FPG)、发生餐后低血糖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组在餐后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2hPBG和FPG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临床优质护理的路径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优质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定向给予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恢复的同时,强化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王淑英;朱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情志调摄

    中医七情学说渊源于《黄帝内经》,七情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未明确提出,但七情学说所论述的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成熟。《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八种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畏。指出情绪是由五脏精血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1]。广泛的论述了七情的生理,病理和七情病症的治疗。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认为“畏”与“恐”同类,在宋朝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中首次提出“七情”的概念。形成七情学说,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张常青;张聘年;徐元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博拉幸存者血液中分离的抗体或许能够杀死各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

    在近发表于《Cell》的研究中,来自德州大学医学分校( UTMB)、范德堡大学、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Integral Molecular公司的合作研究团队发现,在一种埃博拉病毒株感染中幸存下来的人的血液中分离的抗体,能够杀死各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这些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对埃博拉等病毒的免疫反应,可能导向对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相关病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3%(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分析

    本院为以中医中药为主要治疗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量约占中药处方量的30%。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由于调配错误引起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不但给医院带来了不利影响,更加威胁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笔者对本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提高中药饮片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配合局部注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肩周局部药物注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28例为治疗组,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及肩周局部痛点药物注射。于治疗前、治疗3d、1周、4周时分别采取数字模拟疼痛评分( N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Barthel指数( ADL BI)、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AMD)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 能力、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NRS、FMA、MBI、HAM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RS、FMA、MBI、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NRS积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3天及1周、4周时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云;黄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