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梁武勇;廖建凤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放化疗, 辅助, 疗效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TEC 方案),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化疗方案(TE 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理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保留乳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都有较高的临床和病理学有效率,毒副作用较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苦参肠炎康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肠炎康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苦参肠炎康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C 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CRP、ES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复方苦参肠炎康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检查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进行治疗的100例 AUB 患者,均进行 B 超检查及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正确率高于 B 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AUB 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李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介休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硫普罗宁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30d 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胆红素复常率)、乙肝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 DNA)、乙肝病毒 e 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5d 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胆红素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0d 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胆红素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 HBV - DNA、HBeAg、HBsAg 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普罗宁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范宇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活性维生素D及磷结合剂加用盐酸西那卡塞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 D 和磷结合剂加用盐酸西那卡塞治疗慢性肾衰竭(CRF)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涞源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 CRF 继发SHPT 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并口服碳酸钙1.5g/ d,每次透析后当晚服用骨化三醇胶丸2.0μg。观察组患者另加用盐酸西那卡塞片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 d,根据血钙、血磷等检测结果,逐渐调整剂量至75mg/ d。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及钙磷乘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钙、血磷、iPTH 水平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钙、血磷、iPTH 水平及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性维生素 D 及磷结合剂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西那卡塞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慢性肾脏病透析 SHPT 患者血钙、血磷、iPTH 水平及钙磷乘积。

    作者:冯希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进行 CT 扫描,对其中9例同时实施 MRI 检查,对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及信号强度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 能够很好地反映周围结构同病灶之间的关系,类圆形或圆形肿瘤14例,不规则形8例,存在分叶征7例。其中14例肿瘤的边缘规则,包膜不完整或完整;8例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9例患者行 MRI 扫描,其中6例患者边缘清晰,3例边缘模糊,T1WI 均为等低信号,T2WI 则主要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存在明显强化。结论 CT 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强化特征及其同周围结构的关系,而 MRI 的信号变化则可有效地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进行反映,同时结合 MRI 和 CT 检查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蒋秀文;杨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艾滋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7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非艾滋病(AIDS)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住院并诊断为 PCP 的患者7例,均经检查排除 AIDS。总结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 PCP 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均表现为发热伴呼吸困难、咳嗽,且进行性加重;7例患者氧合指数均﹤300mm Hg,CD +4 T 淋巴细胞计数均﹤200/μl,血清β- D -葡聚糖均升高,胸部 CT 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斑片影;患者均至少联合应用了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卡泊芬净抗 PCP 治疗,28.6%的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结论长期应用激素患者出现发热伴呼吸困难、咳嗽,低氧血症, CD +4 T 淋巴细胞计数﹤200/ ul,血清β- D -葡聚糖升高,胸部 CT 提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斑片影时,需高度警惕PCP 感染可能。

    作者:余敏;陈露露;曹敏;代静泓;苗立云;肖永龙;蔡后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临床疗效、心绞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照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作者:孙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剂量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300例自愿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对照组1采用利多卡因双途径局麻;对照组2采用利多卡因宫腔黏膜表面麻醉。比较3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扩宫效果、术中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1、2,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1、对照组2,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对照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卡前列甲酯栓配合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能有效缓解术中疼痛,松弛宫颈,方便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两种药物价格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林琼;李莉莎;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骨肿瘤的发生是细胞遗传物质及其表达产物发生异常的结果。近年来,骨肿瘤病理是迅速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骨肿瘤的发展是由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所得到的理论上的进展,由于先进的实验方法和高度精密的仪器相互渗透取得的发展。通过研究骨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能使人们了解骨肿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为诊断及治疗骨转移提供临床依据,也为患者预后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作者:黎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大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分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组34例,单纯部分发作(SPS)组12例,单纯失神发作(SAS)组10例,SPS +GTCS 组9例。4组患者均予以 VPA 治疗。观察4组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57例(87.7%);红细胞降低5例(7.7%),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后基本恢复至正常2例,因症状严重改用其他抗癫痫药治疗1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2例(18.5%),其中出现皮肤瘙痒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VPA 导致血液毒性反应呈多样化,时间为7d ~3年。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1%。结论 VPA 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白细胞计数与癫痫发作类型间无明显关联。

    作者:王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2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硫酸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玖莲;罗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痊愈时间。

    作者:张利朋;张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珠海市平沙医院收治的63例反复流产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反复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 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 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妊娠率较高。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TEC 方案),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化疗方案(TE 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理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保留乳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都有较高的临床和病理学有效率,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梁武勇;廖建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8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中药方剂治疗,针刺组患者予以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希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叶酸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叶酸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按照病历 ID号末位数字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叶酸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 -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O 及 ET -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O 水平高于对照组,ET -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叶酸片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皮钙黏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上皮钙黏蛋白(E - cadher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Cadherin 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黏附及早期的分化过程中也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其只有在 Ca2+存在时才有作用,由此得名。本文就E - cadherin的结构、功能与肿瘤关系及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魏红;李华;赵丽花;高静;齐淑静;张静;胡秀丽;刘文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