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联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翠平;付艳颖;谢艳飞;王振彪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 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 金莲清热泡腾片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联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效降低血清IL-6、IL-12及IL-1β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分析

    目的:为规范我院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共7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术后感染情况等。结果743例中有32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使用率前3的依次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256例(78.5%),术前>24h使用9例(2.8%),平均用药时间1.4d;术后发生感染15例(2.0%)。结论部分妇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文件执行,规范使用。

    作者:肖楚瑶;欧阳婉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包括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博文;李丽萍;王利静;曾人欢;朱永祥;郭倩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云母的胃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云母作为一种传统矿石中药,在矿物药中亦属于上佳之品,其在中医药学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云母,又名云珠,云华,云英等,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云母,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除邪气,安五藏,益子精,明目。”其药性平和,入脾、肺、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纳气坠痰,敛疮生肌,补益肾阴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损,疮疡等证。《药性论》曰:“主下痢肠澼,补肾冷”。《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云母可用于治疗赤白久痢,淋证,风疹等病。《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云母还有“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的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用云母皆为白云母,可归属到理气药和补益药的范围内,近年来已有多种研究表明白云母有较强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此有关。

    作者:李晶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心肌桥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1),体力负荷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功率显著增加(P<0.01),总缺血负荷显著降低(P<0.01),且上述各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巍;周海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螺旋 CT与 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螺旋CT与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直肠癌患者137例分为MRI组(68例),采取MRI进行术前诊断;螺旋CT组(69例)采取螺旋CT进行术前诊断。对比2组患者肿瘤(T)分期诊断结果。结果 MRI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3%(11/15),83.87%(26/31),100.00%(22/22);螺旋CT T1-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00%(7/20),81.08%(30/37),100.00%(12/12),MRI整体诊断效果较螺旋CT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分期临床诊断方面,MRI较螺旋CT更优。

    作者:郝亚涛;董强;赵军苍;杨秀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1月开始对应用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将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应用系统健康宣教前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8.3%,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半永久置管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

    作者:韩丽丽;孙静;陈雅慧;王艳强;李玉伶;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仕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ABO血型不合输血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输血对策。方法将200例ABO血型不合输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输血前采取全方位输血对策,对照组输血前未进行特殊处理。对比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发热、过敏、负荷过重等方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临床ABO血型不合输血患者,应用全方位输血对策,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毛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4例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6.96%和7.59%,显著优于对照组24.36%和33.33%(P<0.05),其中屈光不正性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61.43%和5.71%,显著优于对照组27.54%和27.54%(P<0.05),中度弱视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9.18%和2.04%,显著优于对照组10.42%和12.50%(P<0.05)。结论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14年我院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常见分离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住院部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氟喹诺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使用的主要品种,多种细菌已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较高耐药率。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关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韦红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介入手术中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介入手术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6-12月我科498例介入手术患者(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及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护理安全措施,对2014年2-7月565例介入手术患者(试验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并通过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两方面对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的试验组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差错率为0.53%(3/565)低于对照组的3.21%(16/498),试验组满意度为96.64%(546/565)高于对照组的82.73%(41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能够保证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所引发的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景香;曹宏霞;郭丽敏;艾宁;王玲玲;韩丽英;张丽娜;陆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的发病率和不良预后有关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5年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病率,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而且补充似乎与保健应用减少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耐药特征及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耐药特征及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取其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计算菌株耐药率,并由临床药师给予药物干预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0株感染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1.2%;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80.0%;对舒巴坦耐药率低,仅31.2%。临床药师参与药物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57.5%,因重症肺炎死亡18例,占2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综合患者病情酌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何显科;宁丽;陈伟杰;黄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产妇8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仅前置胎盘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孕产妇进行相同治疗,观察2组孕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的情况,比较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后大出血、中度及重度贫血、继发产褥感染、胎盘粘连植入、子宫切除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体质量为(2389.48±287.61) g低于对照组围生儿的(2921.44±195.21) g,新生儿早产、窘迫、窒息、贫血、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可能增加前置胎盘孕妇不良妊娠的发生率,为更好地保护母婴安全,提倡初产妇进行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

    作者:张亚静;张敏妍;成云云;李军夕;王佩;朱春花;茅顺洪;胡清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心率变异性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 SDNN)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84例作为AMI组,及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DRs值(包括DR2、DR4和DR8)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将AMI组与对照组按照DRs值的大小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比较2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并分析AMI组DRs值与SDNN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DR4、DR8、SDN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R2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预测到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2、DR4、DR8均与SDNN呈正相关。结论 DRs值可定量对AMI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进行评估,且与SDNN正相关,或可作为临床预测AMI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杨红;熊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本院情况分析儿童用药问题

    目的:基于我院儿童用药现状探讨儿童用药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药品说明书650份,对是否有儿童用药详细说明进行统计;随机抽取500张门诊儿科处方,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并对医院呈报的158例不良反应( ADR )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50份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儿童用法用量的仅占20.8%。500张儿科处方中抗生素使用占71.2%,中成药使用占15.6%,激素使用占13.8%;不合理用药处方占16.6%,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选择不适宜等。158份ADR报告中12岁以下儿童占17.72%。结论我院儿童用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儿童用药不合理性普遍存在,有待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健康发展。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医师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7~12月4125份完整出院病历,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316例患者使用了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使用率56.15%,其中不合理医嘱914份(39.46%),主要包括溶媒选用不合理、剂量及疗程不对、未对症用药等。结论临床医师中医辨证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规范。

    作者:阳巧平;陈应强;周献京;李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论文水平不再以期刊主办、主管单位级别论高低

    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曾多次重申,科技期刊从来无国家级、地方级之分,仅有主办、主管单位属中央和地方之别。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刊物主办单位不存在因果关系。然而,不少地区、单位在学术水平评定、技术职称晋升中常会片面地以发表论文的期刊主办、主管单位级别评价论文学术水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