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观察

罗巍;周海依

关键词:心肌桥, 尼可地尔, 地尔硫艹卓, 心肌缺血总负荷, 平板运动试验
摘要: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心肌桥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1),体力负荷持续时间、心肌缺血功率显著增加(P<0.01),总缺血负荷显著降低(P<0.01),且上述各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心肌桥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单纯T2 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及血糖、血脂水平,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吸烟史患者较多,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等基础性疾病。试验组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FBG、HbA1c、LDL-C、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餐后2h C肽( PCP)、空腹C肽(F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SBP)、2h餐后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G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接受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完全禁止吸烟。同时,定时实施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检测。

    作者:吕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对患儿血清IL-6及 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对患儿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儿经腹腔镜下治疗肠套叠,对照组患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较好,与开腹手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向荣;刘艳红;武剑磊;武永庆;武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妇摄入低剂量的砷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

    近期,达特茅斯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在喝水和吃饭时摄入低剂量的砷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上,该文首次报告在美国怀孕期间接触一定水平的砷与出生结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晚期肺癌患者伴低钠血症1例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咯血4d入院。于2014年2月确诊“(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中分化)”。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化疗禁忌后,于2014年3月19日及4月18日给予行GP方案化疗2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泽菲)2.2g 静脉滴注( d1, 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同时给予止吐护胃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化疗经过顺利。5月5日查肺部CT平扫提示:“左肺中央型恶性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考虑,纵隔、两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左肺动脉被包埋。两侧胸膜增厚粘连,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肩胛下肌条状低密度,积液?”,比较前片,疗效评价为PR。于5月17日再次给予GP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1.8g静脉滴注(d1,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后复查肺部CT疗效评价为稳定,于6月25日改TC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紫杉醇针270mg静脉滴注( d1)+卡铂针0.5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末次化疗时间: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患者复查肺部CT提示:“左肺恶性肿瘤伴肺不张,纵隔、肺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弥漫性粟粒灶伴小结节,考虑肿瘤转移。左膈面抬高。胸椎退行性变”,考虑其疾病进展,暂停全身化疗。患者一直有阵发性咳嗽存在,伴有咳少许白色黏痰,无明显咯血,胸闷气急存在,但能耐受。4d前患者在咳嗽剧烈时出现痰中带血丝1口,为鲜红色血丝痰为主,量不多,患者当时未予以重视,一直未就诊。2014年7月25日间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共咯血4口,为鲜红色血痰为主,约2ml,无伴明显血凝块,无畏寒发热,无胸痛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2014年7月26日入院治疗。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 T4 N3 M1,Ⅳ期)。

    作者:陆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饮酒习惯与早期乳腺癌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

    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都有数万例的乳腺癌患者都有经常饮酒的习惯。在女性中发现,饮酒习惯与早期乳腺癌的发生以及癌症的复发具有正相关性。据估计,2016年美国将有超过230,000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它是引发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一种在睡眠中反复发作的以上气道完全或局部塌陷为特征的疾病,该病通过引起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进而出现间歇性低氧和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并导致频繁的睡眠中断。大量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与OSAHS相关,这种关联在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得以控制后仍然持续存在[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OSAHS患者中,慢性间歇性低氧( CIH)和睡眠中断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CIH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机制[2]。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动脉粥样硬化与CIH、睡眠中断之间的关联。 OSAHS与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关联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存在争议,但仍有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和前瞻性研究支持这一关联[3-4]。然而,介导这一关系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CIH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容易使患者发生血栓事件[5]。本文就OSAHS所致慢性间歇性缺氧及睡眠中断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的在于探讨这一关联的影响因素及其潜在机制。

    作者:袁国航;李莹莹;张湘燕;张程;刘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重症患者在ICU的滞留和预后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慢重症( CCI)患者在ICU的滞留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ICU收治的95例CCI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滞留时间和病死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比较不同滞留时间的CCI患者病死率,绘制频率直方图和存活曲线。结果95例CCI患者总滞留时间22677d,平均(238.71±318.99)d,滞留少于3个月44例(46.3%),3~6个月25例(26.3%),滞留超过半年26/95例(27.4%),却占总滞留天数的74.8%(16972/22677);死亡53例,总病死率55.79%(53/95),其中男性36.84%,女性18.95%,滞留时间分别(200.39±53.99)d和(307.44±10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以上CCI患者为主(89.5%),>70岁的CCI患者病死率为61.64%。结论大部分CCI患者滞留ICU时间不超过半年,约1/4的CCI消耗了约3/4的ICU住院时间,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老年女性滞留更久;大部分CCI患者在半年内死亡,>70岁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女性病死率相对较低。滞留超过1年的CCI患者,病死率降低,这意味着CCI患者将逐年增多,应该研究CC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提高医疗效率。

    作者:常宁;裴颖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4例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6.96%和7.59%,显著优于对照组24.36%和33.33%(P<0.05),其中屈光不正性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61.43%和5.71%,显著优于对照组27.54%和27.54%(P<0.05),中度弱视患儿治愈率和无效率为59.18%和2.04%,显著优于对照组10.42%和12.50%(P<0.05)。结论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信息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合理用药咨询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COPD患者的药学服务和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汇总2011年7月-2014年12月来本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的社区COPD患者咨询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咨询药物相关内容859例次,以药理机制(26.54%)、药物不良反应(18.86%)和疗效(15.72%)多见,其中尤以抗感染类(21.42%)和糖皮质激素类(14.78%)为主要咨询药物;咨询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15项,59例(11.80%)涉及诸多系统;咨询者健康教育参与率为74.63%,其中多以单一的影视教育形式为主(37.25%);咨询者用药说明书参阅率较低(18.54%)。结论社区COPD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堪忧,影响疾病防治,进一步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社区药物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杨容;方宗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63岁,广东省人,因“活动后气促8月余,再发1天”于2015年11月8日11时13分以步行方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慢性病程,患者8多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多于快走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当时伴有咳嗽、咯脓痰,曾在本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无咳嗽、咯痰,但仍有活动后气促,2015年5月到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3级,很高危。给予强心、利尿、调控血压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后规律服药。2015年11月7日,患者再次出现活动后气促,且夜间需端坐呼吸,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拟“心功能不全”收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日前洗澡时有“受凉”史,无流鼻涕、打喷嚏等。查体:呼吸稍促,胸廓运动双侧对称,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哮鸣音,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58次/min,心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科心电图:窦性心率,偶发室上性早搏,非特异性ST-T异常。2015年11月19日患者因前一日再次出现房颤律,考虑栓塞风险大,予静脉临时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患者于12时15分左右开始使用胺碘酮,2min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喉部不适,全身皮肤发红,心率上升至150次/min,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立即予停用胺碘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心电监护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呼吸转平顺,心率下降至100~110次/min,血压120/68mm Hg。继续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征,必要时给予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治疗,并予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胡海师;杨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40μg/ml臭氧辅助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在大剂量臭氧辅助下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O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96例膝OA患者,先给予40μg/ml臭氧,然后研究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对照组单独给予玻璃酸钠。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周,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 P<0.05)。治疗后3、6周,研究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0.01),对照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臭氧辅助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膝OA,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后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 D2)以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D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FM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O浓度均升高,内皮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何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 PCT与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细胞)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肺炎伴脓毒症患儿80例,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55例与严重脓毒症组25例。入院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患儿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差异,并分析Treg细胞与血清PCT水平间相关性。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为(57.36±7.03)%高于脓毒症组患儿的(40.52±6.39)%,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为(18.59±3.58)ng/ml高于脓毒症组的(5.26±0.9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患儿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清PCT水平间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Treg细胞比例存在较好相关性,二者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292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结果292例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37例,其中因肺部感染死亡8例;患肢深静脉血栓15例,其中并发肺栓塞4例,死亡3例;心脑血管意外32例,死亡13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停用抗凝药物后好转),其他原因死亡4例,共死亡28例。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腾;翟金帅;陈佳;张隆;田志;郑旺;时莉芳;李西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本院情况分析儿童用药问题

    目的:基于我院儿童用药现状探讨儿童用药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药品说明书650份,对是否有儿童用药详细说明进行统计;随机抽取500张门诊儿科处方,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并对医院呈报的158例不良反应( ADR )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50份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儿童用法用量的仅占20.8%。500张儿科处方中抗生素使用占71.2%,中成药使用占15.6%,激素使用占13.8%;不合理用药处方占16.6%,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选择不适宜等。158份ADR报告中12岁以下儿童占17.72%。结论我院儿童用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儿童用药不合理性普遍存在,有待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健康发展。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术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0%,研究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平均得分为(87.46±4.84)分高于对照组的(74.21±4.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品不良反应481例报告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和规律,为结合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48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性别、不同年龄段、药品种类、剂型分布、器官/系统损害、临床症状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报告中,发生 ADR 的男女比例为1.25∶1;40岁以上发生的 ADR 明显增加;易发生 ADR 的剂型是注射剂(88.77%);发生ADR药物品种数多,居首位的是抗菌药物(20.37%);ADR累及器官/系统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33.27%),而变态反应是严重ADR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容易导致严重ADR的药品及其引起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梁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退变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对其进行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通过椎管矢状径、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大,VAS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3.9%。术后拍摄动力位片未发现不稳及滑脱。结论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可以充分减低椎管压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

    作者:张纪威;李永民;原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 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研究组采用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PVP治疗,通过CT测量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的变化,并对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椎体中线高度大于对照组,椎体后缘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1d,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缓解疼痛,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可增强PVP抗肿瘤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