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抑制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脑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徐娟;荣良群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大剂量, 急性脑梗死, 脑组织损伤
摘要: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的一型,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再灌注对拯救脑组织的同时,还可引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减低血脂水平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与复发风险[2],但他汀类药物的强化降脂能否降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的炎性反应及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是针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 AC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脑功能的影响,以探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溶栓治疗中的抑制脑组织损伤及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61例为灌洗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45例为非灌洗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感染控制率。结果灌洗组感染控制率为85.2%,非灌洗组感染控制率75.5%;GCS 评分在3~5分和6~8分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灌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能显著提高感染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向林;张利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降低我院中心药房口服药盘点账物不符率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我院中心药房账物不符率,使调配工作和库存设定正常进行,保证医院诊治活动顺利开展。方法使用品管圈的10大步骤和灵活运用新旧7大方法,分析出造成盘点账物不符的真正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盘点账物不符率由原来的6.47%下降到2.57%,改善幅度60.2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我院口服药盘点账物不符率,能作为常规的活动进行下去。

    作者:彭南星;王艳梅;曾路才;刘春霞;任英健;单钰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T 联合血清 HE4、CA125、CA199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CT 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卵巢肿瘤患者220例,均行手术治疗且手术后均进行病理诊断,且术前均进行CT 检查及 HE4、CA125、CA199水平检测。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别计算 CT 联合血清 HE4、CA125、CA199检测及单独 CT 检查和单独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220例患者病理检查示恶性52例,良性168例。CT 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癌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 CT 检查及单独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 HE4、CA125、CA199检测可显著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田贺东;浦玉娥;乔雪梅;田贺永;王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芪参活血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参活血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按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诊疗指南给予规范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芪参活血颗粒,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温水。入院24h、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CD +4 CD +25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 细胞)比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脏器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 PCT 水平及 Treg 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 AST、Scr、CK-MB、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L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参活血颗粒可降低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外周血 CD +4 CD +25调节性 T 淋巴细胞比例,对脏器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张俊光;黄东华;韩慕谦;王洁;申秀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处理,黄芪注射液各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黄芪注射液40ml、60ml 和8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5~30d。记录治疗期间生存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0d 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8.0%、80.0%、84.0%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P =0.693)。治疗后 NIHSS 评分对照组高于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均﹤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131)。结论黄芪注射液有明显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娜;孙海军;马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英文缩略语书写规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儿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用力肺活量(FV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易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CI 伴冠心病家族史阳性患者1300例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伴冠心病(CHD)家族史阳性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该院2006年12月-2014年6月13800例行 PCI 患者中选取伴 CHD 家族史阳性者1300例,随机抽取无 CHD 家族史 PCI 患者1000例作为阴性组。对 CHD 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在13800例 PCI 患者中发现 CHD 家族史阳性者1300例,占 PCI 总数的9.4%。阳性组患者的 BMI 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左主干病变和单/双/三支病变发生率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病年龄和吸烟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男性、高脂血症、AMI 和开口病变、CTO 发生率均显著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 患者中CHD 家族史阳性率为9.4%,CHD 家族史阳性患者中男性、高脂血症、AMI 和复杂冠脉病变多于无家族史者。

    作者:周彦民;孙中华;钟明惠;孙丽敏;葛鑫;齐向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标准化诊疗系统的研发

    2012年发布的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此标准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阐述的详尽到位,但作为临床医师实际运用起来不易实现。本系统结合2009年发布的行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研发成“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诊疗系统”(简称诊疗系统)。该诊疗系统在分析研究中医耳鼻咽喉诊断治疗思维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整体方案,病、证、症结合,理、法、方、药俱备,全面反映了中医耳鼻咽喉诊疗的基本规律,在中医耳鼻咽喉医疗、科研及教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作者:冯晓燕;倪金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稿件内容的有关规范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少,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尚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骨髓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行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 ﹤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并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向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我院2011-2014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调查

    目的:调查我院2011-2014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抗生素合理使用系统对我院2011-2014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逐年下降,2011年44.85%,2012年41.89%,2013年40.28%,2014年28.14%;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2011年30.86%、11.95%,2012年30.01%、10.03%,2013年29.70%、9.21%,2014年22.63%、6.05%。常用抗生素前10位排序有变动,其中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拉定胶囊4年均分别排注射及口服抗生素第1名。同种抗生素费用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合理性逐年规范。

    作者:韦春燕;李发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吸入沙丁胺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吸入沙丁胺醇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沙丁胺醇吸入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沙丁胺醇吸入组于镜检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对照组不吸入沙丁胺醇。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液动力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T0)、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后(T1)和麻醉后入镜前(T2)时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T3)、手术进行30秒后(T4)和退镜后即刻(T5)时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 MAP 和 HR 低于对照组,在 T4和 T5时点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 SpO2高于对照组患者;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供氧不良、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气道痉挛、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沙丁胺醇吸入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吸入沙丁胺醇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婕婷;张凤刚;张兰梅;刘梅芳;陆燕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有效数字的确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后42d复查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干预组产妇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产妇仅进行常规 Kegel 运动。疗程均2个月,应用 PHENIX 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2组产妇产后3个月的大肌电压、盆底Ⅰ类Ⅱ类肌肌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脱垂分类(POP-Q)。结果2组产妇干预后于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大肌电压值、ⅠⅡ类肌肌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POP-Q 分类较治疗前有提高,但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盆底肌力,能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作者:涂江莲;熊红莲;黄莉;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抑制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脑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的一型,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再灌注对拯救脑组织的同时,还可引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减低血脂水平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与复发风险[2],但他汀类药物的强化降脂能否降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的炎性反应及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是针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 AC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脑功能的影响,以探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溶栓治疗中的抑制脑组织损伤及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作者:徐娟;荣良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抗病毒药物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是由 HCV 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1]。在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2014年的数据表明,目前全球 HCV 感染者数量约为1.7亿人[2],每年新增病例300万~400万人[3]。每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22%是由于感染 HCV 引起的[4]。HCV 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在我国输血后患丙型肝炎者占1/3[5]。每年全球因 HCV 感染相关疾病死亡人数约为35万~50万人[6]。HCV 感染者罹患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感染人群[7],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改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8]。自从 HCV 被发现以来,α干扰素(α-interferon,IFN-α)就是针对 HCV 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现将 IFN-α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