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勇;周玉才;王雪梅;杨淑莲;王茂生;侯伟;闫金玉;李振丽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高县人民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预后,缩短病程。
作者:易惠茹;易思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辅助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烧伤手术患儿8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创面止血效果(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其他临床指征。结果试验组患者出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总量、术后24h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FIB时间与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0.05);PT、APTT、TT、FIB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 PT、APTT、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心电图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烧伤手术患儿创面止血的止血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香坤;黎海辉;袁彬;孙进华;吴奕垣;杨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接治的加重期COPD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FEV1/FVC〕、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以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部哮鸣音消失、咳嗽、咳痰好转、喘憋缓解、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加重期COPD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志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2008—2015年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联合阿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
作者:周健;周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南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药物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迅速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继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桂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24/28),高于对照组的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39.3%(11/28),低于对照组的71.4%(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朔州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 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结束时(T2)三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可唤醒时间、麻醉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T0、T1、T2三个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T1时SP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可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相比,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镇痛镇静效果良好。
作者:张玉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降脂药等扩张血管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且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阿司匹林。
作者:吴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海安县肿瘤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9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MMP-9、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NF-α、MMP-9、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颖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口服榄香烯联合TF化疗方案(紫杉醇+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4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静脉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率、生活质量总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榄香烯联合T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艳;周冬霞;何续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比较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差异。方法选取2013—2015年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收治的接受胃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8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收治的86例患者中,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患者为77例,符合率为89.5%(77/86)。浸润程度:黏膜内癌为51例,符合率为85.0%(51/60),黏膜下癌为26例,符合率为66.7%(26/39);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癌为15例,符合率为71.4%(15/21),中低分化腺癌55例,符合率为72.4%(55/76),息肉3例,符合率为60.0%(3/5),黏液腺癌5例,符合率为50.0%(5/10),印戎细胞癌8例,符合率为80.0%(8/10);淋巴结转移10例,符合率为58.8%(10/17)。结论与术后病理检查比较,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较差,但作为术前诊断技术,胃镜活检的临床价值显著,对早期预防、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CHF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改善程度、心电图检查及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药物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长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药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CHF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好。
作者:韦永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洛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 NT-proBN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NT-pro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次数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71.0%;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利奈唑胺为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血小板计数减少。由于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判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利奈唑胺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机制可能为骨髓抑制或免疫介导。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低基础血小板计数、肾功能不全及长时间使用等。其防治措施为用药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长时间应用;避免与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药物联用;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应停药,严重者可输注血小板等。
作者:黄祝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托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明显,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好。
作者:张伟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原因有电解质代谢障碍、氮质代谢产物潴留、过敏反应,其中因电解质代谢障碍致痒46例(65.71%),氮质代谢产物潴留致痒17例(24.29%),过敏反应致痒7例(10.00%)。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导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电解质代谢障碍、氮质代谢产物潴留及过敏反应,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武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7.9%(38/56),高于对照组的48.2%(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底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作者:覃光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69岁,主因“非霍奇金淋巴瘤1年,心悸、胸闷4d”于2016-02-20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血常规检查提示贫血,血红蛋白85g/L,经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型ⅣB。后给予 E -CHOP(环磷酰胺1.2g 第1天;表柔比星80mg,第1天;长春地辛3mg,第1天;泼尼松80 mg,第1~5天;足叶乙甙0.1g第1~3天)3周为1个周期,化疗6个周期,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后因体质较差,巩固治疗应用三氧化二砷10mg/d,d1~14,静脉滴注,1个月为1个化疗周期,共3个化疗周期,停亚砷酸期间服用泼尼松40mg/d。治疗过程中贫血无明显改善,血红蛋白75~90g/L。此次入院为第3个周期的亚砷酸治疗停药后2周,入院前4d出现胸闷、心悸,休息后不能缓解,后出现喘憋、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诊治再次入院。当日体格检查:半卧位,中度贫血貌,双肺底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稍增大,双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影增大,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心肺改变符合心力衰竭表现。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室壁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45%。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82次/min,V3~6导联ST段压低,V4~6导联T波双向。实验室检查示: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为0.85μg/L↑;心肌酶肌酸激酶:206U/L↑、CK -MB:48U/L↑、羟丁酸脱氢酶:297U/L↑,血钾2.8mmol/L↓,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8350ng/L↑,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入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性非特指型ⅣB;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病危通知,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滴扩张冠状动脉同时减低肿瘤负荷;低分子肝素钙3000U,1次/12h 皮下注射;拜阿司匹林0.1g/次,1次/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口服,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并予心脉隆注射液及二果糖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后病情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示ST段压低逐渐改善,心悸、胸闷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恢复至参考范围,下肢水肿消失。
作者:孙长勇;周玉才;王雪梅;杨淑莲;王茂生;侯伟;闫金玉;李振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