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才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细胞及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少英;李落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犬吠样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犬吠样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康复速度快,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贾小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6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较疗前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可靠且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华;李文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在临床治疗脾肾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杨松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χ2=6.0978, P<0.05)。2组患儿胃肠反应、皮疹、食欲不振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静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PCOS确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调经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殖内分泌指标[黄体生成激素( LH),睾酮(T)]、妊娠率及排卵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分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排卵率92.5%、妊娠率60.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与25.0%(P均<0.05)。结论补肾调经方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且对排卵率及妊娠率的提高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军领;杜红蕊;张伟伟;张鐘元;胡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治疗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组各56例,观察分析2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同时瑞舒伐他汀组LDL-C值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HDL-C值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 P<0.05)。治疗前2组间IL-18、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IL-18、CR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LDL-C值与CRP值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24d后,瑞舒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其具有更佳的调脂、抗炎功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闵杰;黄华;叶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B型超声、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 MRCP)在临床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B型超声组、腹部CT组和MRCP组各150例。各组采用对应的检查方式,比较3组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与对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阳性率。结果MRCP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腹部CT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 P<0.05)。 MRCP组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 P<0.05);腹部CT组与B型超声组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型超声仍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之首选,可作为初步诊断手段。 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可降低漏诊几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黄阳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症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借助双抗体夹心酶联合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并分析其神经功能,探索醒脑静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d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伤后3、7及10d,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人数多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用于重症脑出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并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昏迷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试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均连续用药治疗7d后,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次数、QRS波时间都有一定改善,试验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苏小柳;陈传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林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利用障碍,患者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发生严重紊乱,从而导致高血糖、糖尿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短期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主要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和摄食营养过多是引起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1]。饮食防治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2]。
作者:陈明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保元汤汤剂与免煎剂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元汤汤剂,对照组加用保元汤免煎剂。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1.11%(P>0.05)。结论保元汤汤剂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保元汤免煎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中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方法慢性胃炎患者1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8例,分别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占77.4%,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占3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发病因素,但在反流性食管炎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措施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口腔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臭、肺部感染、口腔炎以及真菌感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个体化口腔护理措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口腔护理质量,降低各种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王一闽;朱萍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采取低分子肝素配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配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岩;李龙辉;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不孕不育经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2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性以及受孕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在输卵管通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通畅率均高于术前,通而不畅或单侧不通畅、阻塞率均低于术前( 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通畅率为7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通而不畅或单侧不通畅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6.67%,阻塞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P<0.05);观察组2年内成功受孕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不良反应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效果佳。
作者:申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医养阴清肺法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养阴清肺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90.0%( 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养阴清肺法辅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震;李蜜蜂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手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生活中传播微生物的主要媒介,感染的主要环节之一。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方便、廉价、基本而且有效的方法[1]。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与康复,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消耗有限的医疗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2]。品管圈( 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以全员参与的形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3]。2014年4~7月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耳鼻喉头颈外科开展了QCC活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为期4个月的持续质量监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华容;熊芳;杨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