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行;金怡伦;宋明凯;李政良;王欢;于莹;桑田
酶联免疫吸附指的是通过酶的高效催化作用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互结合,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分析手段。这一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且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并在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以及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在食品安全检查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及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查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人工合成色素在食物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食品监管部门发现很多食品中的着色剂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严禁生产部门使用超标的合成色素,从而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作者:夏绪红;陈历刚;陶小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建立了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快速检测方法。以ACQUITY UPLC C18(2.1×50 mm,1.7μm)为分离柱,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淋洗,用串联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3S/N)为0.01 mg/k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5.1%(n=6)。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93%~105%。应用该方法对60批白酒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进行测定,阳性率3.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分离良好,适宜白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快速测定。
作者:邓新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奶粉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添加一定含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经过消毒、浓缩、干燥等多道工序,去除牛乳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后制成的粉末状物质。奶粉中脱除了水分,这使其中的营养物质得到很好的保存。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基本可以满足婴幼儿在哺乳期的营养需求。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加大,很多婴幼儿都是喂养奶粉,这导致奶粉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制造奶粉的原料价格高,导致很多不法生产商在制造奶粉时加入可以提高营养物质含量的、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物。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的检验工作中如何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作者:李文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十分关注、重要的话题之一,其中液相色谱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食品检验的质量。人们将液相色谱技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检验结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运而生,能够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其能够及时地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残留等情况。本文主要讲述了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具体检验方法的应用。
作者:李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的维护对于稳定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新技术,如免疫学检测技术、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领域。PCR技术自1985年发明以来,因其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PCR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规PCR检测及其改进技术多重PCR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原理,基于原理,分别介绍三种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孙吉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蔗糖在食品界中用途广,价值大,但要求高。在面点制作中加入蔗糖,不仅满足了顾客的味觉,又满足了他们的视觉,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食品的档次。使用中如果能够准确、科学地利用蔗糖,将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大家对蔗糖有更深入的了解,使蔗糖在面点制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李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烹饪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样也需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本文一方面分析中式餐饮创新的原因以及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探索中式餐饮创新的途径。
作者:陶寿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某些食品存在安全问题,随着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弱,食用这些食品会对其健康产生一定伤害。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老年人也深受其害,如何保证老年人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挑战。
作者:刘平平;陈晨;阮钰瑶;潘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发展沿革,结合保健品注册的发展情况,论述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制度,重点论述了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
作者:杨一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采用新型PE仓为储具,结合植物源杀虫剂为储粮防护剂,稻谷储藏240天后,水分变化≤0.4%,与储粮前水分无显著差异。在0.5%香茅草、0.5%花椒处理条件下,储粮虫口密度为2头/kg,达到基本无虫水平,虫蚀粒率≤2.8%,霉变粒率≤0.3%,粮食损失率≤0.73%,干物质损失率≤1.11%。粮食品尝评分值变化≤4分,与储藏前评分值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PE仓与植物源杀虫剂配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能减少海南地区因高温、高湿带来的农户储粮质量损失,也能有效保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
作者:张红建;赵阔;高红日;罗山;陈艳;郑联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按照GB4789.4-2010对编号“CODE1~CODE5”5个大豆粉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ODE1、CODE2及CODE3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分别检测出肠炎沙门氏菌、蒙德维的亚沙门氏菌及阿贡纳沙门氏菌,CODE4和CODE5为沙门氏菌阴性样品,干扰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
作者:严烨;舒静;张莉;樊城;唐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从“上海普陀”门户网站获悉,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20日,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收到按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的9大类、共231批次抽检的各类食品样品检验报告,发现不合格样品1批次,总体发现样品不合格率为0.43%。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为一种发酵乳,酸奶是经过保加利亚杆菌发酵产酸而形成的一种乳制品。在众多乳制品中,酸奶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稳定剂来保持稳定发酵环境。稳定剂能起到增稠、防止脂肪上浮、防乳清析出的作用,并可以延长保质期。本文针对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酸奶生产工艺水平。
作者:徐睿锶;吴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作用成硫酸铵,然后通过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作者:陈雄;戴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主要对《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标准中净含量的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按照GB17323-1998标准规定,净含量试验方法为:在(20±2)℃的条件下,将水样沿容器壁缓慢倒入量筒中,读取容积数。在实际检验中2 L容积的量筒是常用量筒中较大体积的玻璃量器,如按标准检验18.9 L的桶装饮用纯净水,就要多次重复进行试验,极为不方便,而且会造成多次读数误差甚至检验失误,试样洒落。笔者根据日常检验,对净含量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以解决以上易出现的问题,确保桶装饮用水净含量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范惠娟;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友好的,和谐的,能够共同发展的,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食品科学是指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它充分体现“以人为主”的人本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
作者:李韶丰;谭宝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笔者制作了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酸值的试剂盒,其使用方便快捷,检测时间可缩短到10s,检出限低于国标一级食用油的限量值0.2mgKOH/g,准确度达到100%。试剂盒保存四个月仍有良好稳定性。与现有酸值快速检测试纸相比,该试剂盒在检测时间、准确度、检出限等方面均有更好的性能、更广的适用性,可广泛用于餐饮、流通领域各类别、各等级食用油酸值的快速检测。
作者:肖敏;龚琴;陈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当今食品的倾向是“健康饮食”,低热量和低热能的产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逐渐成为流行的潮流。由于千百年来蔗糖给人带来的口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其替代品不仅仅要从物理化学方面取代蔗糖的地位,而且也要带来许多有利于健康的功能才可以成为其替代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具有高甜度的甜味剂。这些新型甜味剂大多是非糖类物质,具有甜度高、热量低、不易发生龋齿、安全性高等优点。此外,在代谢过程中它们不受胰岛素控制,不会引起肥胖症和血压升高,适合糖尿病、肥胖症患者作为甜味的替代品。食品中的甜味剂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应该对其在各类食品中的检测给予关注。
作者:梁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onate,EC)是一种已被证实可以致癌的物质,在21世纪初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EC归类为可能会造成人类患癌症的2A组之中。研究发现EC会引发诸如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也造成严重损伤。我国现在针对酒类制品中EC物质的含量制定了一定测定标准,但就珠江啤酒中EC含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由此出发简单对气相色谱法检测酒类饮料中EC的含量进行分析。
作者:蒙法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