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用油中酸值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性能探讨

肖敏;龚琴;陈理

关键词:酸值, 快速检测, 试剂盒, 食用油
摘要:笔者制作了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酸值的试剂盒,其使用方便快捷,检测时间可缩短到10s,检出限低于国标一级食用油的限量值0.2mgKOH/g,准确度达到100%。试剂盒保存四个月仍有良好稳定性。与现有酸值快速检测试纸相比,该试剂盒在检测时间、准确度、检出限等方面均有更好的性能、更广的适用性,可广泛用于餐饮、流通领域各类别、各等级食用油酸值的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发酵乳,酸奶是经过保加利亚杆菌发酵产酸而形成的一种乳制品。在众多乳制品中,酸奶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稳定剂来保持稳定发酵环境。稳定剂能起到增稠、防止脂肪上浮、防乳清析出的作用,并可以延长保质期。本文针对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酸奶生产工艺水平。

    作者:徐睿锶;吴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桶装饮用水净含量检验方法的改进

    本文主要对《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标准中净含量的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按照GB17323-1998标准规定,净含量试验方法为:在(20±2)℃的条件下,将水样沿容器壁缓慢倒入量筒中,读取容积数。在实际检验中2 L容积的量筒是常用量筒中较大体积的玻璃量器,如按标准检验18.9 L的桶装饮用纯净水,就要多次重复进行试验,极为不方便,而且会造成多次读数误差甚至检验失误,试样洒落。笔者根据日常检验,对净含量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以解决以上易出现的问题,确保桶装饮用水净含量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范惠娟;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主要以我国食用油检测现状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出发点,探讨了食用油检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提高食用油油品检测技术提供参考和意见。

    作者:陈金体;续颖;黄秋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虎眼万年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虎眼万年青是一味广泛应用于民间的中草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且药理作用明显。本文对其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免疫增强、抗氧化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及研究近况进行了整理,并对未来虎眼万年青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其在研发使用和临床运用中提供参考。

    作者:郑丽红;李心冬;高陆;姜文月;苏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东营市河口区2015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报告

    按照《河口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2015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要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餐饮服务单位及保健品经营单位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测工作,抽样检测工作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2015年度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在河口区6个乡镇、街道开展,涵盖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保健食品各环节,抽检工作分三批进行,第一批抽取样品120批次,第二批抽取样品229批次,第三批抽取样品133批次,全年共抽取27个品种482批次样品,不合格产品34批次,不合格率为7.05%。本年度监督性抽样旨在发现辖区内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消除本地区食品安全隐患,提高监督执法工作靶向性,为今后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供技术以及数据支持。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啤酒酿造工艺中溶解氧对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

    文章针对酿造工艺中溶解氧对啤酒质量的影响,探析了酿造啤酒过程中控制溶解氧含量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啤酒酿造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宋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科学中的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友好的,和谐的,能够共同发展的,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食品科学是指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它充分体现“以人为主”的人本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

    作者:李韶丰;谭宝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成果及问题研究

    本文以山东省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安丘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情况以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指出了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

    作者:王昀;徐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食品安全中经常涉及铝含量超标的问题,这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必须面对的。通过实验,测定样品中铝-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三元络合物在640 nm处的吸光度,并与铝标准系列吸光度比较即可获得铝含量。

    作者:陈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分析

    当今食品的倾向是“健康饮食”,低热量和低热能的产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逐渐成为流行的潮流。由于千百年来蔗糖给人带来的口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其替代品不仅仅要从物理化学方面取代蔗糖的地位,而且也要带来许多有利于健康的功能才可以成为其替代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具有高甜度的甜味剂。这些新型甜味剂大多是非糖类物质,具有甜度高、热量低、不易发生龋齿、安全性高等优点。此外,在代谢过程中它们不受胰岛素控制,不会引起肥胖症和血压升高,适合糖尿病、肥胖症患者作为甜味的替代品。食品中的甜味剂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应该对其在各类食品中的检测给予关注。

    作者:梁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食品安全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之一。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是食品检验,只有做好监督和检验食品质量的工作,才能达到保证食品质量的目的,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加强食品检验工作的力度才能切实提高食品质量,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本文探讨了食品检验对于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作者:霍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奶粉中蛋白质的不确定度评定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作用成硫酸铵,然后通过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作者:陈雄;戴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当前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作为化学结构类似的一种化合物,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通过聚酮途径分泌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和湿热地区出现的几率较高,对粮食作物和黄曲霉素制品都容易造成污染。在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是理化性质稳定的真菌毒素之一,其致癌性、毒性、致畸毒性以及致突变性较强。人类和动物摄取黄曲霉毒素的主要途径就是膳食渠道,毒素进入人体或动物体之后会显示出极强的亲肝性,导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等,终导致肝癌。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方式、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常规检测方法、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方面对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张美玲;鞠恒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处罚与保护并重--解读新《食品安全法》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违法生产行为的处罚力度,体现了对食品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了法律救济渠道。

    作者:王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影响食品理化检测准确度因素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能够确保食品安全性,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食品理化检测的准确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食品理化检测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可能影响检测准确度,降低食品检测效率,基于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主要分析食品理化检测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建议。

    作者:朱佳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这个盛行养生的21世纪现代社会,人们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在一系列诸如地沟油,假冒伪劣食品事件被报道之后,人们对自己所购买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为重视了。食品安管问题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大问题之一,因为其范围广、涉及多等特点致使管理问题更加困难。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实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食品安全管理不当造成的,所以就要先从管理方面着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找出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较大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解决措施,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将找出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找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作者:王娅玲;李维峰;黄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PCR技术探究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的维护对于稳定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新技术,如免疫学检测技术、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领域。PCR技术自1985年发明以来,因其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PCR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规PCR检测及其改进技术多重PCR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原理,基于原理,分别介绍三种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孙吉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索中式餐饮的创新之路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烹饪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样也需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本文一方面分析中式餐饮创新的原因以及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探索中式餐饮创新的途径。

    作者:陶寿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果蔬叶绿素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果蔬的绿色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特征。由于叶绿素具有极不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在果蔬贮藏、加工和货架期极易发生降解,导致果蔬褪色或变色,影响产品质量。本文对影响叶绿素降解因素、叶绿素降解的途径等进行概述,探讨控制绿色损失的方法,为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魏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离子色谱法检测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离子色谱法检测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样品提取净化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样品提取条件为40℃超声提取30min,色谱检测条件是4.5mmol/LNa2CO3+0.8mmol/LNaHCO3缓冲液,流速为1.2mL/min,进样体积为50μL,相关系数0.9932,线性范围0.1~20mg/L,检出限0.02mg/L,回收率在97%~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结论: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作者:张蕾;张天慧;张志华;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