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娇;高玉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社会科技及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吸烟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关系已经很明确。适当的、有规律的步行锻炼,可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本病主因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致使动脉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管腔狭窄、闭塞,失去弹性,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好发于动脉的分叉起始部和管腔后壁部,也较常累及动脉主干弯曲部。其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可逐渐演变为静息痛。肢体冷、痛、麻木、酸困乏力,皮肤失于营养荣润,颜色苍白、黄或瘀紫,干燥脱屑等,并发趾(指)甲剥脱。严重者患肢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则溃疡或坏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出现广泛性坏疽,继发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2015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温阳活血通络方中药熏蒸疗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麟轶;宋亚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性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谷维素治疗方案,试验组采取性激素补充疗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接受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试验组评分值为(31.23±3.35)低于对照组的(41.16±3.87)(P<0.05)。结论性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FDA 通过比较结构与功能、动物实验数据、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数据、临床免疫原性及其他临床安全和有效性数据,认为Amjevita 是著名药物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的生物类似物,能治疗多种炎症疾病,批准上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骨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芬太尼组予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2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相关时间及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1)2;组手术前与用药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中10min与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但瑞芬太尼组提升幅度较芬太尼组低(P<0.05);瑞芬太尼组治疗相关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燕;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50例出现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设为观察组;150例同期用药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统计观察组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及对照组非头孢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头孢类药物以3代头孢类药物为主;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有过敏史和用药后饮酒等均为引发不良反应高风险因素。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需明确用药指征,严密监控患者用药过程,积极建立不良反应防范应对措施。
作者:何永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种护理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情绪、认知、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和P<0.01);观察组护理后的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统计医院熊去氧胆酸(优思弗)使用情况,探讨熊去氧胆酸的研究进展。方法统计2015年医院全年门诊处方共计432000张,分析医院各科室熊去氧胆酸使用情况。结果医院2015年肝胆外科熊去氧胆酸处方数194400张(45.0%),消化科129600张(30.0%),内分泌与代谢科64800张(15.0%),普外科43200张(10.0%)。结论熊去氧胆酸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胆疾病、抗癌、调节免疫等多领域。
作者:祁真;许美玲;郑蓥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该院目前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医院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近期2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张中成药处方中186张为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9.30%;按照不同的错误用药方式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重复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合理、无临床适应证用药,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43.55%、20.43%、15.59%。结论该院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有较多问题,其中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三大问题为显著,需要进行针对性整改,药师需加强培训和学习,遵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科学、系统的给予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德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抚顺市新抚地区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的调查,找出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的方法。方法采取妇幼卫生年报表数据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新抚地区0~6个月婴幼儿进行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抚地区纯母乳喂养率在2008-2010年为36.59%,2011-2015年为63.23%。母乳喂养率与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无太大关联,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率有关。结论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加强爱婴医院内涵建设,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管理,将宣传母乳喂养工作坐实是提高0~6个月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作者:赵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以及局部脑血流量(CB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和CB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润燥汤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服用自拟益气润燥汤配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观察比较2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血常规数值变化。结果研究组口腔黏膜反应Ⅰ度、Ⅲ度指标及血常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润燥汤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放疗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柳吉玲;劳国平;冯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介入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低于对照组的34.39%(P<0.05)。结论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简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不良反应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开卫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丁光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史与吸烟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患者的Fisher和Hunt-Hess分级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组,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并分析其与上述各种因素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 Hunt-Hess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等因素与患者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与Fisher分级对影响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而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量与大小、术中临时阻断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等均不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张金灿;胡丹;贺礼进;桂成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迪丽努尔?吐尔洪;韩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运动干预对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筛选出评分低于正常(<26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运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步走强化运动干预。2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观察运动干预对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运动干预组干预2、3个月后MoCA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步走的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许艺惠;黄守清;尹莲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燕;卢桂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地区被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吡喹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二日疗法”和“顿服疗法”,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粪便虫卵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粪例虫卵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低于对照组的57.1%(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临床疗效肯定,其中“二日疗法”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青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郝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