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菲菲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肝胆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将58例肝胆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针对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其作为目前治疗肝胆疾病的经典术式之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耀;盛宝军;龚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予以传统教育方法,使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心理健康评分、生理健康评分,并比较2组护理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护理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测评分数为(83.6±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9±9.4)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提高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晓春;林品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择取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与应用常规胃镜检查的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末血氧饱和度( SaO2)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与舒适度。结果检查前与检查后2组血压、HR、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检查中2组患者SaO2低于检查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中观察组血压、HR明显低于检查前,对照组血压、HR高于检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2组血压、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且舒适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由周;沈洁;王翠云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230例,分析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结果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发生ADR高占56.96%,ADR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在所有ADR中以静脉给药多占81.74%,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占全部的58.70%,抗微生物类药品中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占57.04%,主要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安,其次为抗结核药和喹诺酮类,分别占20.74%和18.52%。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占比较大,分别占51.06%、23.35%。结论临床要加强对ADR的重视,合理使用药物,降低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黄吉;杨忠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图文式宣教手册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老年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图文式宣教手册讲解方式进行宣教,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的口头宣教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宣教的满意度和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在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宣教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文式宣教手册的使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对宣教的满意度和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效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燕梅;林慧珠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需行喉显微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预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同时点观察组的MAP、HR及血糖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喉显微手术麻醉中预注右美托咪定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保证了麻醉质量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金龙;王家友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在第2周开始下降,对照组HAMD评分在第4周末开始下降。第2、4、8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帕罗西汀,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程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因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燕;计张奕;李玉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国产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成本—效果评价。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应用进口或国产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无差异,但两者的经济学成本相比,国产的药物明显优于进口药品。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快通道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浓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T2、T3血清Glu、Asp、Gly浓度与T0比较均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T4血清Glu、Asp、Gly浓度与T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麻醉,麻醉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浓度升高程度低于运用七氟烷维持麻醉,从而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菲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抑制剂因能控制血压、保护血管及改善心血管病预后成为一项独立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因子,同时能预测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1]。 RAS抑制剂对降低或延缓IMT进展尚存争议。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维生素、抗高血压药能降低IMT甚至逆转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本文就RAS抑制剂对IMT的影响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胡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外科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心包炎患者50例,采用心包部分切除松解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死亡事件,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中心静脉压低于术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经超声心动图监测正常,平均(0.54±0.09)%;心功能呈Ⅰ级、Ⅱ级恢复。30例患者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有上皮样细胞结核、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特征;20例无典型结核改变,经观察仅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或慢性炎性反应,少数有小血管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结核性心包炎病情进展迅速,明确诊断后应及早行心包剥除手术治疗,并联合术后强化抗结核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梁勋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并通过掷币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68%,退热时间、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低于对照组的42.11%(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秋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4.07%, VAP 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7.78%,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VAP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明显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VAP发生率并延缓了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梅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液腰麻在下肢手术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62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86例,B组87例及C组89例。各组使用的等比重布比卡因液量为0.375%布比卡因溶液2ml(A组);0.375%布比卡因溶液2.5ml(B组);0.375%布比卡因溶液3ml(C组)。比较3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3种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均可产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高阻滞平面均达T10。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均可满足手术要求,适合于4h以内的下肢手术。
作者:李家奎;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发作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Ⅰ组( BIS值在56~65)、Ⅱ组(BIS值在46~55)和Ⅲ组(BIS值在35~45),每组32例。比较3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脑电发作时间。结果3组患者T1时点的HR、DBP及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3组血压均降低,Ⅲ组血压下降幅度大;T3、T4时点3组血压、心率均上升。Ⅲ组血压、心率上升幅度小,Ⅰ组患者幅度大;T5、T6时点Ⅰ组、Ⅱ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较好地恢复,而Ⅲ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却显著低于T1时,3组患者在T2、T3、T4、T5及T6时点SBP、DB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抑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的脑电发作时间均长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适的麻醉深度(BIS值在46~55)下行MECT治疗,不但可有效地抑制治疗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利于麻醉后的快速苏醒,还可延长脑电发作时间,提高发作质量。
作者:谢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意见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医院2011-2015年门诊药物咨询工作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咨询者的咨询药物类型、咨询药物内容、咨询药物中的不良反应、用药误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及适应证咨询多,其次为药物的用法用量;咨询不良反应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其次是心血管药物;咨询中不良反应多的抗生素类别是喹诺酮类,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加强临床药师的教育与培养,普及群众性药物知识宣传教育,有利于药物咨询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缪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8~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防跌倒坠床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跌倒坠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管理中,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的依从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的认可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邓朝苹;代源;李春花;刘小华;余文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