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珊珊
目的:观察对普外科重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该科住院的重症患者9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9例。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效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9.1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1%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2.86%,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普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围术期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相关投诉。
作者:郑明先 刊期: 2016年第28期
患者,男,62岁,主因左侧面部及双上肢麻木8h于2016年1月28日入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3年,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既往有磺胺甲口恶唑过敏史,表现为四肢皮疹,否认食物过敏史。查体:T 36.5℃, P 72次/min, R 18次/min, BP 140/80mmHg (1mmHg=0.133kPa)。发育正常,面部两侧皮肤颜色正常,泌汗正常,双侧上下肢体活动无异常,心脏查体正常。颅脑CT示(2016年1月28日):(1)脑干梗死;(2)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陈旧性)。颈动脉彩超示(2016年1月28日):双侧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入院诊断:脑梗死。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每天1次;瑞舒伐他汀钙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482)10mg口服,每晚1次;葛根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入院后查生化示:嗜酸性粒细胞数0.08×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16。入院第2天,患者右侧面部明显肿大,伴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查体:右侧面部水肿,累及右侧上下眼睑,其他部位无水肿,皮肤颜色正常,皮温正常,无淤斑,触诊非凹陷性水肿,无压痛。复查生化:嗜酸性粒细胞数0.57×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58,余均正常。该患者为局限性水肿,临床药师分析瑞舒伐他汀钙片所致过敏可能性大,给予地塞米松针5mg静脉注射,每天2次;地氯雷他定片5mg口服,每天1次。其他治疗药物暂不作调整,2h后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停药第2天,面部水肿明显减轻,视物清晰,呼吸困难消失;停药第3天,面部水肿消失,未留任何痕迹。患者住院期间未再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也未再发生类似水肿现象。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 QCC)活动用于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的效果。方法在康复科成立QCC小组,选定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这一主题,通过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患者就诊时间的变化。结果在QCC活动的干预下,康复科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圈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结论通过QCC活动可以缩短住院患者就诊时间,效果明显,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申艳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4.07%, VAP 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7.78%,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VAP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明显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VAP发生率并延缓了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梅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50例,均采用胸腔内吻合术治疗,术后出现胸腔内吻合口瘘10例(2.86%),分析1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措施及效果等。结果10例患者中,弓上吻合口瘘6例,弓下吻合口瘘4例。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9例(90.0%),死亡1例(10.0%),死因为呼吸循环衰竭及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病死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针对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患者,尽早发现、及时确诊,尽早给予冲洗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等,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森林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加强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选取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例,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结果门急诊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包括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选药不当、用药方法不当等。结论医师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肖勋立;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配合,对比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舒适度为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69.2%(18/26),住院时间为(6.1±1.4)d短于对照组的(10.9±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综合护理配合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窈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用于急诊科猝死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急诊猝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通知家属的一般模式,观察组于接诊、抢救中及抢救后分别对家属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88.4%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急诊纠纷发生率。
作者:叶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妇科优质护理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接收的护生实习生6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33名)和常规组(33名),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护生心理动态,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生实习生的带教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生实习生的带教效果、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优质护理带教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护生实习生的心理动态,根据护生实习生的心理动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带教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游美凤;苏惠瑜;黎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予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泮托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出血/止血/输血情况、住院时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69.4%,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8h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及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治疗前,心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较好,止血快,输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血压和心率恢复较好,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波;彭乐平;唐海芸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了解B型超声( B超)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164例,比较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64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中,单发性肿块占51.2%(84/164)、多发性肿块占48.8%(80/164)。在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肿诊断中,B超与病理诊断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与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对恶性甲状腺肿块的鉴别准确性较高,但对良性甲状腺肿块的鉴别准确性较差。临床医师不能将B超诊断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应结合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林怡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固定可靠,可对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复位丢失、减少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并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吕军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经方是中医学理论的宝贵财富,在现代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中药物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当归芍药汤则出自《金匮要略》,方中药物健脾化湿与养血疏肝同行,善于肝脾同调,组方精妙、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临床上随症加减,可治疗多种疾病。笔者于多年临床中选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部分病症多获佳效,现举例说明。
作者:张瑾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混合痔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难治性ITP患者15例,均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mg/次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完全反应率为53.3%(8/15),总反应率为73.3%(11/15)。11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从给药第2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计数上升,起效时间为14~42d,中位数为29d。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给予对症处理及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症状缓解消失。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ITP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许伟;丁现超;张志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值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随后改为静脉泵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比2组患者T0(基础值)、T1(注射右美托咪定后1min)、T2(注射右美托咪定后5min)、T3(气管插管前2min)、T4(气管插管后5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MAC值。结果2组患者T0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值为(1.82±0.85)%低于对照组的(2.49±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降低低MAC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怀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皮肤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系统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皮肤结节病患者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与转归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临床诊断出现误诊10例(43.5%);患者经针对性治疗,皮损消退时间在7~60d,定期复诊,胸部X线见肺部症状改善在3个月~2年,随访中复发2例。结论皮肤结节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松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需行全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90例,依据麻醉药物分组,观察组( n=45)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 n=45)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及Ramsay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T1和T4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SpO2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T1、T2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T0(P<0.05),对照组T1时点Ramsay评分高于T0(P<0.05),2组T1时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T2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洪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方法太田痣患者3162例,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1~20次治疗,3162例太田痣痊愈2846例,皮肤色素与正常皮肤基本一致,1例患者经6次激光治疗后皮损颜色无明显消退,放弃治疗,其余患者色素明显减退,疗效显著,目前正在继续观察治疗中。有12例患者经4~10年后复发,再治疗2~5次后均消退,尚未发现再复发,总有效率为99.9%。8例遗留轻微增生性瘢痕,但未明显影响外观。结论应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该疗法明显优于CO2激光、冷冻、磨削、植皮术等。
作者:叶振杰;周峻;陈黎;李榕;吕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