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先华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无痛, 麻醉管理,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摘要:自1897年,“支气管镜之父”德国科学家Gustav Killian[1]用食管镜成功为1名男性患者从气道内取出骨性异物后,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克服了常规支气管镜检的许多缺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开展提供参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少量胸腔积液与胸膜粘连患者的普通放射征象分析

    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胸膜腔积液常见于临床,常规普通放射检查能够直接检查出,如检查结果胸膜腔中有12 ml左右液体,为正常现象,不会有显示,检查如为少量胸腔积液,可看到肋隔角变钝[1]。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胸腔内积液,主要包括肺炎、心力衰竭、结核,胸膜腔积液会对胸膜内液体的运动造成一定影响,胸膜腔积液经过转归会变成胸膜粘连[2]。

    作者:赵晓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左旋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初诊为高血压病且未经降压药物干预治疗的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24 h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两者均为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耐受性良好。

    作者:肖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经皮肾镜碎石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与开放手术分别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经皮肾镜碎石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结石清除及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发热率为4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21%(P<0.01);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6%(P<0.01)。结论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志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鼓膜置管术联合罗红霉素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联合罗红霉素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加用罗红霉素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膜置管术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余亚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体会

    医学模式在不断地转变,由传统的生物模式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而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渐向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转变[1]。在门诊输液中心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在输液过程中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服务中,在实施疾病护理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包括精神、心理、生活等方面[2],从而促进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是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措施以及就诊环境,让患者以及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人文关怀,即以简便、舒适、尊重为原则,使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感、亲切感以及温馨感[3]。门诊输液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服务中,护理人员应充分明确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为门诊输液中心患者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蓝凤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前,卫生事业日益发展,医院药品采购业务频繁,药品种类繁多,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是医院药品管理的主要目的[1]。目前我国较多医院药品管理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配套不足,药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药品采购不规范及药品管理人员缺失和素质较低等[2]。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加强医院药品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李瑞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采取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发热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与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高,适于推广。

    作者:贾忠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在预防患者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等腹部手术,并符合腹部Ⅲ类切口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及换药的方法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对照1组采用单纯外科换药;对照2组采用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的方法。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分级、切口二次缝合率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缝合率、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段拔管密闭式负压皮下引流联合中药包加压外敷可减少Ⅲ类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率,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权永志;张宝军;武笑羽;周进峰;陈东伟;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在实施儿科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具体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归纳,并且选择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终对防范前后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临床研究有效方法针对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后,同干预前比较,护理投诉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医院儿科在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具体措施对危险因素的出现加以防范,终可将儿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疗效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行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患者60例,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中医辨识、辩证治疗及调养,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每个阶段中医临床疗效,同时测量前后其体质量变化。结果中医体质辨识后,影响肿瘤患者康复调养的重要因素是正气亏虚;给予中医辨识治疗与调养6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良好,其症状总改善率为86.7%;治疗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治疗一定时间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量无差异,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岗;林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156例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

    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肠镜在肠道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有助于患者各项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针对性治疗。但患者肠道的清洁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肠镜检查的质量,如肠道清洁情况不佳,易造成漏诊、误诊等问题[1],故而加强对患者肠道清洁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我科住院实施肠镜检查患者156例,基于临床实践研究明确药物应用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余瑾慧;范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咳嗽症状缓解、消失时间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卫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肌电图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同病程中的特点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GBS多呈单向病程,目前对其不同病程中电生理诊断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为此,将15例GBS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F波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注射用血凝酶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巴曲亭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的31.58%( P<0.05)。结论巴曲亭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时宝;李勋光;陈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015年我院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药回顾性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医院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住院情况及用药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使用27个品种,其中排列前5位的是依帕司他、硫辛酸、丹参酮ⅡA磺酸钠、甲钴胺注射液、长春西汀;在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中,8例单独用药,其余均为联合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疗程大部分都符合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法用量,所有病例中,未有不良反应报告。结论21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药物治疗基本合理,但在药物使用的疗程、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药制剂的联合应用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NSAIDs相关性溃疡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相关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0%( P<0.05);观察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随访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 P<0.01)。结论中医中药治疗NSAIDs相关性溃疡具有一定的优势,疗效显著。

    作者:黄福斌;顾月星;黄河;张阳;徐兆山;刘柱成;仇玕;杨睿芊;陈勇;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应用 PDCA 循环对天疱疮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观察应用PDCA循环对天疱疮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天疱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家庭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天疱疮患者采用PDCA循环家庭护理干预疗效较好,并能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作者:鞠丽丽;朱丽;李伟华;冯德香;孙元元;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腋下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行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给予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和对照组(给予1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每组3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P、LH、FSH、E2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2组经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较于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但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P、E2、FSH及LH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其有效剂量为25mg/d,每天1次,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每组100例。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自应用以来未见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人工流产术中松弛宫颈,镇痛效果好,使用方法安全简便,患者易接受,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