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CABG的高危冠心病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0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2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等)、置入IABP时间、术前心功能、动脉闭塞时间、术前平均动脉压( MAP)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得出,生存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率低于死亡组,IA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于死亡组,而术前MAP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生存组呼吸机依赖率为,急性肾衰竭为,代谢性酸中毒为,恶性心律失常为,均低于死亡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置入时机、术前心功能、术前MAP及动脉阻塞时间是影响IABP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是影响IABP疗效的主要因素。合理选择适应证、准确把握置入时机并预防并发症发后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张振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的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基础病多为下肢静脉炎、创伤、手术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胸膜炎性胸痛、心动过速、气喘、咯血及痰中带血等,患者误诊率为50%,心电图、X 线胸片 D-二聚体、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表现各异、误诊率高,必须综合分析,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系统治疗,以提高诊治有效率。
作者:张承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交替雾化,采用抗病毒药物,根据感染情况添加抗生素,并给予激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片。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疗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100.0%。结论匹多莫德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急性期治疗、缓解期预防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口服剂型,使用方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并减少了在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卢金花;张健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上升,产妇受术处疼痛、心情紧张等因素影响使乳汁分泌减少。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母婴进行全方面的整体护理,经临床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脏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氧疗、防止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等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效30例(62.5%),有效16例(33.3%),无效2例(4.2%),总有效率95.8%。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云芳;付印;崔倩;崔新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指标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患病情况较多,而消化道疾病则是老年人罹患的常见病,消化内科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加之老年人合并症较多,容易引发各种隐患[1]。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产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用药、护工等,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用药管理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还能改善护患关系,避免相应问题的产生,保证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就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作者:梁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反流炎患者211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10例与对照组101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评价内镜下食管破损黏膜修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镜检查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后出现腹泻10例(9.0%),减少莫沙必利剂量后腹泻缓解;口干4例,不影响治疗。2组各有4例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包括制定护理重点,康复计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时间为(9.52±2.3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61±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护理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的特点,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陈国杰;宋彩霞;闫永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 oxcarbazepine )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门诊收治的100例新诊断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 OXC)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单药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在临床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具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收缩压≥200 mm Hg或者舒张压≥110 mm Hg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对照组第1天不使用降压药。观察2组患者发病2周的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压进行干预是安全的。
作者:温兰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伴血尿酸(SUA)升高的早期慢性肾脏病(CKD)大鼠心脏病变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A组(假手术组)、B组( CKD组)、C组(伴SUA升高的CKD组:CKD+氧嗪酸钾( OXO))、D组(伴SUA升高的CKD+氯沙坦组:CKD+OXO+氯沙坦),每组15只。采用右肾切除+OXO连续灌胃法制备SD雄性大鼠伴SUA升高早期CKD模型;OXO剂量为800 mg? kg-1?次-1,每天2次。 D组氯沙坦剂量:20 mg? kg-1?次-1,每天1次。1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肌酐(Scr)、SU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I型胶原(ColI)表达情况。结果(1)4组Scr水平无显著差异,C组SUA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与A组相比,其余3组肾组织HE、PAS染色仅有轻微肾小球系膜增生。(2)A组心脏HE染色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心肌ColI少量沉积。 B组心肌细胞间存在少量散在炎症细胞,ColI沉积少量增加。 C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充血、纤维化;小血管壁可见成纤维细胞出现;ColI沉积显著增多。 D组病变与C组相似,但程度显著减轻,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偶见炎症细胞,ColI沉积显著减少。统计学分析显示:C组心肌ColI阳性面积百分比较B组显著升高,D组则较C组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发现:大鼠SUA水平与心肌ColI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3)与B组相比,C组SOD水平显著降低,D组则较C组显著升高;C组ox-LDL较B组明显升高,D组则较C组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发现:SUA、心肌ColI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与血清ox-LDL呈显著正相关,与SO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进入以ColI阳性面积百分比作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所得回归方程为y=15.410+0.100x(y=心肌ColI阳性面积百分比,x=SUA,15.410为常数)。结论伴SUA升高的早期CKD大鼠存在心脏病理学改变,且病变严重程度与SUA水平呈正相关。氯沙坦可通过降低SU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从而保护早期CKD大鼠心脏。
作者:魏翠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1年于医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未实行心理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良率达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5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经B型超声或T管造影显示取净结石48例(87.27%),结石残留7例(12.73%),其中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内叶2例,均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胆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休克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焦宇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髋部骨折属高龄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基础原因是骨质疏松[1]。多属于脆性骨折[2]。随着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增多,髋部骨折发病率相应增高,传统对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多给予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使高龄患者的潜在疾病易诱发或加重,导致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作者:张文明;赵昌平;王亚军;于建龙;张燕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轻度胰腺炎(MAP)40例、中度胰腺炎37(MSAP)和重度胰腺炎10例( SAP)患者第0、1、4、7天的CRP、PA、WBC等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患者CRP、GLU、WBC均有升高,且MSAP、SAP组CRP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AP、SAP组PA明显下降。结论动态监测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对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建党;王友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在急性感染期病情控制后,对照组给予中药黄芪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五味赖氨酸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明惠;高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支气管扩张以局部支气管不可逆性解剖结构异常为特征,其典型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以及反复的咯血。老年性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因咳痰能力差,血液不能及时咯出,易阻塞主支气管,发生窒息死亡风险高,故老年患者咯血量若>50 ml 应按照大咯血处理,必须积极进行止血治疗,保持气道通畅,避免患者窒息死亡[1]。以往临床上常以垂体后叶素作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用药,但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时不良反应大,易引起血压升高及诱发心绞痛等,特别不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近年研究发现普鲁卡因治疗咯血具有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静脉泵入普鲁卡因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涛峰;陈建强;张俊;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165例ADR报告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途径、损害部位、引发ADR的药物种类等项目进行归类分析,按照国家ADR检测报告的标准对其进行因果关系评价。结果16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1.01,31~60岁为ADR主要发生人群,共涉及70个品种的药物,抗菌药物占首位共25个品种62例(37.57%),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20.00%)、抗结核药(18.18%)及中成药(15.1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4.55%)。 ADR损害器官涉及皮肤黏膜损害86例(52.12%),位居第一,其次为消化系统27例(16.36%)。严重不良反应以严重皮疹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必须注意抗菌药和中成药的合理运用,加强ADR的临床监督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余爱霞;成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片治疗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室性早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对照组各60例,普罗帕酮组服用普罗帕酮片150mg,每天3次;对照组服用盐酸美西律口服,首次200~300mg(4~6片),必要时2h后再服100~200mg(2~4片)。比较2组治疗后心电图及室性早搏改善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治疗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治疗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片治疗室性早搏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世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因其抗早孕简便、痛苦小、无创伤而易被接受,但目前仍存在阴道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等问题。为此,笔者对采用药物流产的孕妇配合口服中药祛瘀汤进行临床观察,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蓓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