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启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涉及药物。方法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肝细胞型135例( A组),胆汁淤积型14例( B)组回,混合型19例( C组),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峰值、碱性磷酸酶(ALP)峰值、谷氨酰转移酶(GGT)峰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使用的首位药物为抗结核药,其次为中成药,再次为抗生素,分别占36.3%(61/168)、17.9%(30/168)、7.7%(13/168)。3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肝功能的检测。
作者:唐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肖进;钟腾猛;刘庆全;邓修民;吴友祥;陆炳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山市歙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中,胺碘酮与艾司洛尔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胺碘酮相比,艾司洛尔的不良反应小,所以,在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时,可优先选择艾司洛尔。
作者:方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 hs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白细胞计数( WBC)、肌钙蛋白I( CTnI)、D-二聚体( D-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及住院怀疑 ACS的患者1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49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54例(UA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58例(对照组)。入院即刻(AMI,UA发病24h以内)抽静脉血联合检测hs-CRP、HCY、WBC、CTnI、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的各项化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MI组的WBC、CTnI、D-D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CY、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HCY、hs-CR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D-D、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HCY、hs-CRP、WBC、D-D、CTnI可以互补各项指标在灵敏度或特异度不足的缺陷,有利于早期识别ACS患者,早期预测AMI的损害程度,更全面地评价ACS的病情。
作者:畅君毅;闫吉霞;仲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蒋欣;潘玉艳;贺亚玲;金慧瑾;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灵丘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产妇用药前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用用药90%( DU90%)国际指标分析骨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的骨科手术患者597例,另选取2014年1—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出院的骨科手术患者641例;排除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DDDs),抗菌药物DDD参考《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及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药品字典。结果2014年1—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比、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低于2011年1—5月;2011年1—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为60种,其中DU90%的有17种, DDDs ( DU90%部分)占全部抗菌药物品种的28.33%;2014年1—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为19种,其中DU90%的有8种,DDDs( DU90%部分)占全部抗菌药物品种的42.11%;2014年1—5月DU90%部分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非限制性抗菌药物的DDDs高于2011年1—5月;2014年1—5月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非限制抗菌药物的日用药金额( DDC)小于2011年1—5月。结论 DU90%可作为医疗机构药物利用评估的有效工具,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汪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期间各项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中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作者:汪发良;王芳琴;戴仕兰;周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来曲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闭经、贫血症状均得到纠正,头晕、乏力、下腹痛等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激素( 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H、FSH、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颜面潮红、出汗、易躁、阴道干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亮丙瑞林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性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改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德玉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烟台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7.5%),疱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范华萍;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武子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本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锡山人民医院分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的相关资料,对其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金额占30.1%,2013年8月—2014年7月占29.6%,其中药品使用金额较多的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抗真菌类抗生素,其中使用金额排名前4位的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地嗪、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本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应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徐州瑞博医院妇产科收治的GDM患者15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7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药物护理、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 CRP)变化情况及母婴结局〔妊娠结局( HDCP、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结局(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组HDCP、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婴结局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闫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乐亭县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单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行尿道灌注麻醉,石蜡油进行器械润滑,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进行尿道麻醉和器械润滑,比较两组患者的插镜成功率、视觉评分法( 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插镜成功率(92.06%)高于对照组(71.43%),术中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应用于膀胱镜检查能够有效地提高插镜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术中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永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全血黏度、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踝肱指数( ABI )、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hs-CRP水平和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大行走距离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 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下肢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疼痛感。
作者:谭淑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湘潭县中医医院以高血压为诊断而收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压降低谷值、降低峰值、药物的谷峰比( T/P比值)、平滑指数( 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保肝、降酶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凯因益生伴侣颗粒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HBs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后干预组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干预组血清HBs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患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周,干预组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与单纯干扰素用药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HBsAg水平及血清DNA水平、降低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的效果。
作者:杜辉;周海华;张俊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天镇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影像学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赵志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华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7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50岁者所占比例高(P<0.05);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高于口服给药(P<0.05);合并用药所占比例高于单独用药( P<0.05);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神经系统受累者所占比例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10~90min内;转归效果好。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有关,且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等均增加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给药治疗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给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