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雷妍芝

关键词:结核, 肺, 服药依从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因认知、临床症状认知、预防认知、用药认知、并发症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石蜡油联合芒硝外敷保守治疗老年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石蜡油联合芒硝外敷保守治疗老年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于上高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全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石蜡油联合芒硝外敷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8.0%),对照组为10例(2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石蜡油联合芒硝外敷保守治疗老年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蔡卫华;曹东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排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气管插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痰护理在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及气管插管的发生。

    作者:廖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同仁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AECOPD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PaO2、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以及 FEV1占用力肺活量( FVC)百分比( FEV1/FVC),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临床症状评分及 PaCO2均低于小剂量组,PaO2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FEV1%、FEV1/FVC、FEV1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 AECOPD 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修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按照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产妇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9月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小脑血肿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魏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寿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尿潴留、阴囊水肿及阴囊血肿)的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柳艳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湘潭县中医医院以高血压为诊断而收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压降低谷值、降低峰值、药物的谷峰比( T/P比值)、平滑指数( 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于临县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产妇舒适度、疼痛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试验组产妇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状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作者:杜润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难溶性中药姜黄素自乳化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目的:制备姜黄素自乳化微球,以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溶解度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的方法筛选自乳化处方,利用单纯型网格法进行处方优化,并对制备的自乳化微球进行体外性质考察。结果制备的自乳化微球的大载药量为71.32mg/g,包封率为44.31%,平均粒径为11.33μm,在3种递质中的释放量均超过80%。结论所制备的姜黄素自乳化微球载药量高,包封率、粒径符合要求,能够显著提高姜黄素的释放度。

    作者:周立;刘裕红;贾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因认知、临床症状认知、预防认知、用药认知、并发症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雷妍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在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山市歙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快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中,胺碘酮与艾司洛尔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胺碘酮相比,艾司洛尔的不良反应小,所以,在治疗快速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时,可优先选择艾司洛尔。

    作者:方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上报的 ADR报告286例。通过登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导出报告生成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7.1%是由医护人员报告的;63.3%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4.6%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作者:缪旭敏;缪应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肖进;钟腾猛;刘庆全;邓修民;吴友祥;陆炳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顺铂( 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康莱特联合G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G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KPS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4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5例,肝功能损害1例,肾毒性1例,少于对照组的8、7、6、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于单纯使用GP方案,提示康莱特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新红;刘娟;徐艳丽;焦婕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按入组顺序分为哌罗匹隆组42例和氯丙嗪组44例。哌罗匹隆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氯丙嗪组给予氯丙嗪治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均给予体格和常规检查,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总胆固醇( TC)以及空腹血糖(GLU)。结果治疗后哌罗匹隆组患者有2例(4.76%)血脂异常,有1例(2.38%)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氯丙嗪组有3例(6.82%)血脂异常,4例(9.09%)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1例(2.38%)空腹血糖升高。两组血脂、血糖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哌罗匹隆日剂量12~20mg为低剂量组,有8例(19.0%),24~36mg为中剂量组,有14例(33.3%),40~48mg为高剂量组,有20例(47.6%);氯丙嗪按日剂量200~300mg为低剂量组,有7例(15.9%),325~475mg为中剂量组,有16例(36.4%),500~600mg为高剂量组,有21例(47.7%)。不同剂量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较安全有效。

    作者:倪章松;周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栓通辅助治疗骨外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辅助治疗骨外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都昌县中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6例骨外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切开复位,对照组辅以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观察组辅以静脉滴注血栓通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82.61%),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栓通辅助治疗骨外伤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愈合时间,提升疗效。

    作者:张允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襄垣县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痛经宁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法评分法(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继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玉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参附注射液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d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参附注射液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d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5d参附注射液组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V)、心搏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d两组SV、CO、CI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感染性休克,可降低患者BNP水平,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的转归。

    作者:周海丰;刘会英;李瑞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正定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抗骨增生胶囊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或者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易诱发不良反应,依从性较好。

    作者:何国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攀枝花市攀钢总医院密地院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9.1±1.6)d,对照组为(22.6±2.0)d,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效果满意,安全可靠,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作为临床的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万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