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芳
8月13日发表在《Blood》的相关研究称,研究者用3种不同的治疗顺序评估了依鲁替尼联合奥法木单抗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里克特转化的患者,这些患者先前经≥2次治疗失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中成药使用情况,为规范处方书写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该院中成药处方21442张中的不合理处方572张,对中成药基本情况、联用情况、科室分布、用药金额、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合理使用中成药遍及门诊各科室,涉及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结论该院中成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应加强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的关注,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作者:梁清秀;罗建褔;李瑞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急性肺栓塞主要是由于人体静脉系统、右心腔或者肺血管系统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发生脱落后进入肺动脉,从而使肺动脉及其分支发生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1]。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同时也是病死率和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以急诊情况就医,由于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多变,并且没有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该病,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正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五羟色氨(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主要由肠道嗜铬细胞摄取色氨酸,在胞浆内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储存于囊泡内[1]。5-HT 主要通过其受体传递信号,5-HT 受体(5-HTRs)分为7型,分别为5-HT1A、1B、2A、2B、2C、3A、3B、4、5A、6、7等[2]。除5-HT3属于离子通道受体家族外,其他5-HTRs 均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3]。5-HT 的作用非常广泛,在中枢系统中,5-HT 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如自主功能、认知、能量、食欲等多种神经活动[4];外周的5-HT 系统分布几乎是全身性的,骨骼肌、肝脏、脂肪、心脏、肾脏等组织中均检测到5-HT 多种受体的表达[5]。据新的文献报道,在外周,5-HT 及其受体可能涉及血管收缩、胃肠运动、生理止血等许多生理活动[6]。研究显示,外周5-HT 系统在调节脂质代谢、葡萄糖摄取和代谢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甚至存在明显的调控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外周肝脏组织中5-HT 及其5-HTRs 与肝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基础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郭可可;傅继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依据其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提高用药水平。方法以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呈报的12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以及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临床具体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患者低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抗菌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张武标;王晓珉;邵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 PFN 术,观察组实施 PFNA 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 线透视时间均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率更低,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 ﹤0.05)。术后2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 PFN 术与 PFNA 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良好效果,但 PFNA 术的内固定创伤更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手术质量。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药耳炎净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6例接受耳炎净治疗的急、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96.4%,非化脓性中耳炎总有效率92.6%。本组3例(1.8%)出现局部可耐受一过性刺激性疼痛,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耳炎净外治急、慢性中耳炎有效安全,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海燕;王蓓蓓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和干预医嘱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药物治疗的4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品种选择、剂量调整,提醒医师关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与医护人员互补的药学专业知识,为医师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唐巧云;黄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起病急,以突发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血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作者:宋梅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新斯的明复合阿托品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根据新斯的明复合阿托品拮抗剂量分为 N30、N40和 N503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配合使用阿托品拮抗。记录用药后 T1自10%恢复至25%、50%、75%的时间和恢复指数,T4/ T1恢复到0.25、0.50和0.75的时间。结果 N50组患者的 T1恢复至25%、50%和75%的时间、TOFr 恢复至0.25、0.50和0.75的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40组与 N30组相比,T1恢复至50%和75%的时间以及 TOFr 恢复至0.75的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30组与 N40组患者 T1恢复至25%的时间以及 TOFr 恢复至0.25、0.50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05mg/ kg 的新斯的明复合阿托品拮抗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T15%~10%较0.04mg/ kg、0.03mg/ kg 恢复快,且无明显副作用,对心血管无显著影响。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该所抗组胺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医院再2011-2014年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用药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组胺药销售金额及消耗 DDDs 占全所用药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代抗组胺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闵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奈达铂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取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DDP)联合5-FU 进行治疗,21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3.1%,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1.9%,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28.1%、46.9%及34.4%。2组比较,治疗的总有效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奈达铂联合5-FU 治疗食管癌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雯旭;王蕾;杨华颖;李立;马向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对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2~12月在医院老年科住院的987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1月在医院老年科住院的991例老年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跌倒风险评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风险评估护理后跌倒发生率为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1%(P ﹤0.05)。结论跌倒风险评估,可增强护士责任心和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有效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会群;毕燕君;邱宁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确诊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林晓璐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丙戊酸钠(VPA;商品名:德巴金)于1976年被应用于临床,因其疗效肯定,近年来被用于临床首选广谱抗癫痫及预防用药,其在颅脑损伤后预防癫痫、癫痫外科、颅脑手术后和控制癫痫发作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胰腺炎、血小板减少等[1、2]。首例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及丙戊酸钠脑病由 Coulter 等[3]于1980年首先报道,发生于1例儿童癫痫患者。近日我科偶然出现1例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并出现亚急性意识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林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中风或脑溢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四大特点[1],此病症一般发生较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尽早清除血肿,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围手术期结合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使患者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慧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眉山市人民医院门诊用药基本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急诊2013年1~12月处方36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对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整理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54%;不合理处方108张,以用药不适宜处方和不规范处方为主,不合理处方占处方总量的3.00%。结论医院门诊处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之处,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以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郭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严重的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外结核,由于其病理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颅脑 CT 及 MRA 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通过静脉输注顺磁性造影剂,从而缩短组织中质子的 T1及 T2驰豫时间,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的,静脉输注造影剂为高压自动注射,注射速度快、压力大,加之机床的移动等,易引起造影剂渗漏,发生率1%~2%[1]。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是 MRA 中常用造影剂,一旦发生渗漏,其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更严重者可引起静脉血栓和皮肤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痛苦。2014年11月我科对1例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外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患肢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文娟;高翠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行 LC 治疗的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 LC,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低于对照组的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C 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金龙;王川;王铨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显微手外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由于意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手部损伤也越来越常见,多数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其心理也遭受极大的创伤。临床研究显示,显微手外科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均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从而严重的影响术后的康复[1]。因此,加强显微手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或管理过程中应格外重视,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徐娟;吴昌群;张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