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辅治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赵晨虹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丹红注射液, 脑供血不足, 慢性
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辅治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医院内科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辅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4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辅治慢性脑供血不足既安全又方便,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日本大冢抗癌复方新药Lonsurf获FDA提前3个月批准

    日本药企大冢( Otsuka)近日在美国监管方面收获喜讯,FDA提前3个月批准抗癌复方新药Lonsurf( FTD/TPI,开发代码TAS-102),用于对其他疗法(化疗及生物疗法)不再响应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患者的治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及患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疗效好、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涛;罗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非诺贝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治疗高三酰甘油( TG)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高TG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未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轻度升高1例,未超过正常值2倍。轻度腹胀、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无退出试验病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有效降低TG,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玮;孙凌;叶宏京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Can-Fite公司治疗肝细胞癌药物CF102获FDA快速审定资格

    根据1份新闻稿显示,FDA已授予Can-Fite生物制药公司的CF102快速审定资格,这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种潜在药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品管圈对提高门诊外科手术后患者换药依从性的探讨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外科做手术后患者换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针对在门诊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回院换药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提高了门诊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换药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护理服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门诊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子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运用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胶质瘤围手术期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划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护理服务;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脑胶质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着积极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辜茜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浅谈门诊导诊的人性化服务

    随着人们物资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患者到医院门诊便希望得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门诊是所有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也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使得门诊导诊在分诊、咨询、协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关系到医院的首要形象。

    作者:冉文;韩姝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10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予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和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例数53例(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例(67.27%),治疗后治疗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18.18%),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14.5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显著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糖相关指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谢小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多巴胺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巴胺( DA)作为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经中脑腹侧被盖核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伏隔核、杏仁核、中脑、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的多巴胺受体( DAR),主要参与情感思维、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活动,也参与突触可塑性的调控。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的 DAR 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中的重要一员,根据其药理学和生化特性不同,可以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D1和D5受体2种亚型,后者受体包括D2、D3和D43种亚型。近几年研究发现DAR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D)关系密切,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重要靶点,然而,DAR的各个亚型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就DAR各个亚型的分布、信号传导及其与 AD 的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孙宝娟;何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不同药物肌内注射疼痛程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药物肌内注射后的疼痛程度,寻找更为安全的注射练习药物。方法注射练习共两轮,第1轮全部学员都注射药物维生素B12(海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607,以下简称海药B12);第2轮以练习室为单位采用抽签法决定注射药物,共分成3组,3组学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维生素B12(山东方明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37021054,以下简称东药B12)、海药B12、灭菌注射用水(林州市亚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1024230,下称注射用水),进行肌内注射;注射完毕评估学员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疼痛程度男性轻于女性,而文化程度与之无关;3种药物注射后海药B12较东药B12和注射用水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东药B12和注射用水注射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的水溶液为中性、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的刺激性较小,适合作为教学练习用。

    作者:刘会玲;秦秀红;李贺芝;张晓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辅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30例和恩替卡韦组30例;2组均常规护肝治疗。干扰素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组另予恩替卡韦,观察治疗30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恩替卡韦组的ALT复常率(53.3%)、TBIL 复常率(33.3%)和 HBV-DNA 转阴率(36.7%)明显高于干扰素组的 ALT 复常率(46.7%)、TBIL复常率(30.0%)和HBV-DNA转阴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素组(4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恩替卡韦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作者:朱小荣;于锋;王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构成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对分离到的354株念珠菌用DL-96FUNGUS真菌鉴定板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9种念珠菌35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79株,占78.8%,光滑念珠菌32株,占9.0%,热带念珠菌18株,占5.1%,近平念珠菌10株,占2.8%,其他念珠菌15株,占4.2%。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的平均耐药率低,分别为2.2%和7.9%。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均在21.7%以上。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占优势,但是对其他菌种的存在和增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定期对本地菌种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规范地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沈颖;高少虎;梁春花;温中信;王为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自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手术、西药等)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具有无创伤,不影响患者生育,且取材方便、简单,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在无硬性手术指证时,可以优先考虑中医治疗。

    作者:王曙成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40例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以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医院治疗的慢性喉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比对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中西药联合方法治疗,能起到有效地改善患者声音嘶哑、急性喉炎复发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慢性喉炎康复的目的。

    作者:胡军朝;张雪英;甄志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我国胃肠间质瘤误诊126例分析

    胃肠间质瘤[1](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瘤细胞按形态分为3大类:上皮样细胞型(20%)、梭形细胞型(70%)和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CD117阳性率约占94%~98%,DOG1阳性率约占94%~96%,CD117与DOG1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中的表达不一致,在小肠GIST CD34可为阴性。GIST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3%,中位发病年龄40~60岁,胃为好发部位,约占60%~70%;其次小肠约占20%~30%,结直肠约占5%,食管<5%。早期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小(<2cm),且生长缓慢,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逐步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梗阻、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生长至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时就会出现贫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甚至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破溃时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少数外生性GIST可发生扭转从而出现外科急腹症,有器官转移者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临床表现。多数GIST患者在就医时都有明显临床症状,经检查后发现肿瘤,终再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诊。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胃肠道其他肿瘤等疾病[2]。现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GIST误诊患者126例分析如下。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金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黄文政教授甘草泻心汤验案

    患者,男,64岁。因胃胀,口唇疱疹,加重2周,于2015年2月7日来我院门诊就医。患者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10余年,每复发时疼痛流涎,痛苦异常。刻下:自觉胃脘部胀满不舒,呃逆频作,食少纳呆,食后嗳气频频,气味酸腐;观其口面部,口唇四周、舌尖、下齿龈、两颊黏膜处均有散在绿豆大小白色脓点分布,周围红肿;患者诉昨夜间泄下酸臭2次,肛门灼热;双下肢水肿2周,夜尿多,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均(-)。时感倦怠乏力,嗜睡;舌红苔薄,脉沉细。处方:炙甘草15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清半夏10g,党参15g,大枣5枚,茯苓10g,制黑顺片10g,砂仁6g,益智仁15g。4剂,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2015年2月14日,患者复诊。自诉胃脘胀满不舒大大减轻,食欲大增,偶有嗳气;泄下止;口唇、下齿龈、两颊黏膜处白色脓点基本全部消失;双下肢水肿消退。观其舌脉:见舌红苔薄,脉沉细。虑其寒热互结,虚实夹杂之病机仍在,遂稍易其方,将黄连增至15g,制黑顺片减至6g,去益智仁、干姜,加清胃止呕之竹茹10g,余药不变。又予3剂治疗,以观后效。2月17日,患者复诊。诸症皆除,纳可,寐安。舌红苔薄白,脉浮缓。按原方延服2剂。后随诊2周,无复发。

    作者:高卉;王耀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为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了解与分析医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0月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600张,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不合理处方共计89张,不合格率为14.8%。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的遴选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欠合理性等。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医院仍需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通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使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周建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福清市医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各类女性不孕症患者184例采取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诊治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0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输卵管评分及对比相应的怀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84不孕症患者中,其主要病因为输卵管异常104例(56.52%);不同的输卵管评分系统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预后评估有不同的临床价值。术后随访1~2年,宫内妊娠83例,IVF成功17例,异位妊娠8例,妊娠率达49.46%。结论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并且可针对病因手术治疗,同时可对输卵管功能进行评估,可大大缩短其治疗及等待受孕时间,对输卵管严重阻塞患者,及时采取IVF等助孕措施,进而有效提高不孕症的治疗效果,促进女性生育,有重大意义。

    作者:施珲;蒋清清;王依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血清学阴性与血清学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 RF )、抗角蛋白抗体( AKA )、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这些抗体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大部分RA患者均可检测出相关的自身抗体,即血清学检测为阳性,但在临床工作中,部分RA患者体内未检测出自身抗体,这部分患者被称为血清学阴性的RA患者。我们分析血清学阳性的RA患者与血清学阴性的RA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