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跃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诊治88例糖尿病患者,经专业药学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1年后对比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糖知晓率.结果 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9±1.1)mmol/L低于干预前的(7.8±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糖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熊欲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胃管注入.2组均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平均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WBC、CRP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6%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疾病恢复.
作者:潘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于患儿的神经行为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潘乐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根据等级医院三甲复审要求,为保证患者安全,防范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我科从2012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新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首先给与100%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4分的建立评估单,每周重新复评,对于已发生跌倒/坠床患者进行详细的跌倒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针对不同患者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我科跌倒坠床患者发生率明显下降,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总结如下.
作者:陈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综述2型糖尿病恒河猴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模型、糖尿病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细胞研究模型、糖尿病痛风大鼠模型、链佐星-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糖尿病眼病并发症模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及特点,为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应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实用的研究模型.
作者:崔传宝;陈美娟;史书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加强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调剂质量.总结在住院药房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对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药品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做好药品质量管理既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翠琳;罗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重症医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跨专业的新型学科,通过对重症患者进行连续、全面的监测与评估,针对患者发生的危及生命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及早给予相应的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以期迅速阻止并扭转危重症病理生理改变的恶性循环,为原发疾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和条件,终控制原发疾病.其主要研究疾病或损伤导致机体向危重状态发展的机制、特点和规律性,并根据这些机制和规律性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学科[1].重症加强医疗病房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
作者:范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和单纯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00例和对照组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牵引加中频电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物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平;高建辉;郭铁;王晋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安全有效疗.
作者:张伟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单纯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与CCP急性加重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前血浆BNP值,及CCP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及右室/左室内径比值(RVDS/LVDS)、BNP值、LVEF%值.结果 治疗前CCP急性加重期组BNP值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CP急性加重期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是反映CCP急性加重期的敏感指标,BNP浓度对CCP急性加重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作者:石云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西药联合小儿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小儿止咳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小儿止咳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雪峰;曾斌;赖意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手术患者120例,笔者对其进行系统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得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67例,对其实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7例肺炎患儿实施治疗3d后,其中喘息、咳嗽症状完全消失56例(83.6%),喘息、咳嗽症状部分缓解8例(11.9%);治疗中出现哭闹不停,不接受治疗,为无效3例(4.5%).结论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治疗方便、简易操作,而且耗费低廉,且药物不良反应小,可有效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值得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杜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0~24h)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超早期护理干预,评定入院时、干预4周和12周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分析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护理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干预4周、12周后,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12周后高于干预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儿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进展快、病情严重、变化多端和复杂性强等特点,且由于小儿心智尚未成熟,常难以正确全面地描述病情.此外,幼儿的耐受能力较弱,无法度量身体的疼痛感,危重患儿更是难以叙述病情发展[1].在此情况下,急腹症患儿易被误诊,导致佳诊断和治疗时机的延误,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腹症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文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修补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手术修补成功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70,重和林M30)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重和林M30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低血糖反应1例.结论 重和林M30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标;周燕;苏虹;苏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44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纳洛酮能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照顾等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金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酮康唑联合外用药治疗糠粃孢子菌性毛囊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糠粃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予外用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酮康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酮康唑联合外用药治疗糠粃孢子菌性毛囊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糠粃孢子菌性毛囊炎病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外用药物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士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1~15日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0份,将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制表进行统计.结果 腹股沟疝术、甲状腺次全切、乳腺纤维瘤使用抗菌药物率较低;闭合性骨折使用抗菌药物较高.骨外科与神经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物品种以头孢唑啉为居首位.结论 该院存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档次高,预防用药剂量过大,术前术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牛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