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华;刘登洋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1~15日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0份,将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制表进行统计.结果 腹股沟疝术、甲状腺次全切、乳腺纤维瘤使用抗菌药物率较低;闭合性骨折使用抗菌药物较高.骨外科与神经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物品种以头孢唑啉为居首位.结论 该院存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档次高,预防用药剂量过大,术前术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牛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术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在24%左右[1],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各种医源性损伤发生率的增高,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严重的一种,由于患者脑部受到重创,导致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偏瘫、脱水治疗等,常存在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仅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还可引起肺栓塞或出血,严重者可致残、致死.2010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DVT患者12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小敬;孙利霞;冯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既往人们认为胎儿在出生前一直安静地躺在母体子宫睡觉,至分娩时才醒来,该观念是错误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有奇异的潜在能力,为开发这一能力而施行胎儿教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1].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20周左右,开始对音响有反应,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这时母亲的一举一动均能影响胎儿,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刻.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作者:杨晓欣;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见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比较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的过程中均出现轻微的头胀、腹胀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消退.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朝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全科医疗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区干预,观察组予以普通治疗.干预后对2组患者进行Kupperman症状评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Kupperman症状评分总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全科医疗服务干预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患者的症状评分均显著减少,在临床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循环梗死(POC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经过MRI证实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果 POCI常见临床表现偏身运动障碍(43.6%)、言语不清(39.7%)、颅神经麻痹(38.1%)、偏身感觉障碍(33.3%)等.特征性表现的脑干综合征仅有13例(10.3%).影像学表现上,脑桥(47.6%)多见,其次是小脑(27.0%)、枕叶(23.8%)、中脑(16.7%)等.126例患者,单病灶的临床表现79例,多病灶的临床表现47例,不能准确定位的临床表现55例.126例患者预后不良者包括27例,占全部病例的21.4%;预后良好99例,占全部病例的78.6%.结论 POCI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言语不清、颅神经麻痹及偏身感觉障碍.眩晕、意识障碍不再认为是后循环常见临床表现.具有定位价值的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影像学表现上脑桥多见.POCI总体预后良好,病死率低.
作者:繆礁丹;刘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根据等级医院三甲复审要求,为保证患者安全,防范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我科从2012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新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首先给与100%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4分的建立评估单,每周重新复评,对于已发生跌倒/坠床患者进行详细的跌倒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针对不同患者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我科跌倒坠床患者发生率明显下降,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总结如下.
作者:陈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张国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方法 选取40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统计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因素,给以对应防治.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糖尿病症状、病房环境、护理满意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其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骨科手术患者,需根据其自身情况,并依据医院医疗水平及环境等给以综合性考虑,进行有效防治,能避免患者切口发生感染.
作者:许跃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目前,治疗甲状腺癌效果较明显的是手术治疗,但因甲状腺的血液供应比较丰富,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易出现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实践证明,在围术期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为了分析甲状腺癌围术期的护理概况,笔者对6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医院的门诊药房经常会遇到患者因各种原因退药要求,这不仅会影响药房的正常运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1].如处理不当,易导致医院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并会损害患者的合法权益[2].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1~8月退药记录单共2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罗利琼;李慧超;陈健达;林文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即健康教育路径[1],按计划和时间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避免了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脊柱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即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较轻患者局部疼痛及运动不适,症状较重患者腰背部肌肉痉挛,翻身困难,不能站立.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由于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对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126例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采取腰背部垫枕和功能锻炼治疗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娥;马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47例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结果 147例患者中痊愈55例,显效41例,有效2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83.67%.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5±1.3)分低于治疗前的(17.9±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需要接受治疗.治疗方法很多,各有利弊,临床需要做出正确选择.
作者:宋彦茹;卢叶青;路静;任胜巧;杨晓明;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西药联合是对中国传统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两者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是目前临床上进行疾病诊治的新形式.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加了对医学认识的新体会,本文对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进行了探析,以期提高对中西药联合治疗方式的认识.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自制不合理用药调查表及不合理用药认知调查表,调查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不合理用药的认知情况,分析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的差异.结果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归纳起来共11种情况,其中给药次数不适宜所占比例大;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医护人员的因素,也有药师、患者等方面的因素,分别针对各因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结论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多,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也很多,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了药师审核处方能力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优化了医院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效促了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的围术期和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未引起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裴剑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野战条件下成批伤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在四川绵竹抢救成批地震伤员的护理工作,分析了成批伤员救治护理中,应组织管理好伤员才能使抢救工作有序进行;严格查对制度可以防止在紧张混乱的情况下发生差错事故.结果 在野战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建立术后监护病房,便于对危重伤员集中监护护理,并指出了成批伤员救治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论 在3个月的奋战在四川绵竹人民得到了良好的救治.
作者:牛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手术患者120例,笔者对其进行系统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得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兰菌净舌下滴入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患儿急性期均给与抗感染、对症治疗及多种微量元素(锌砷宝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兰菌净舌下滴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唾液sIgA含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2.69%,治疗后唾液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菌净舌下滴入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树杰;刘春儒;张玉风;石红;马凤英;白悦;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门诊药房的退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的退药记录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2011年1~12月共有退药记录1748条,主要因药品不良反应退药897次(51.32%).结论 通过规范的退药制度,加强医师的责任心,发挥药师的作用,可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作者:丁洪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