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25例护理体会

罗静

关键词:心肌梗死, 观察, 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其发病突然,病情重,常伴发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及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笔者总结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0~82岁,中位年龄63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鹿瓜多肽注射液不良反应57例分析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33篇文献,涉及57例鹿瓜多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7例ADR患者中男性32例(56.14%),女性25例(43.85%);累及呼吸系统的报告多,占20.95%.引起过敏性休克9例(15.78%).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剂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作者:韦云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措施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之重要环节[1].特别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手术、CT、MRI、DSA造影检查、高压氧治疗及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转科等,但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引发轻微或严重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较一般患者高9.6%[2].为将转运风险降到低,我科自2013年1月始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患者转运中,优化了N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保证患者安全转运.

    作者:董优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3年儿科住院病历调查分析.结果 随机抽查病历85份,抗菌药物使用67例,使用率为78.82%,其中治疗用药占82.09%,预防用药占17.91%.药物分线使用状况:一线用药占23.88%,二线用药占46.27%,一线+二线用药占29.85%,无三线用药.抗菌药联用状况:一联用药占29.85%,二联用药占70.15%,无三联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19.40%,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病原学检查率为29.85%.结论 儿科住院患者用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二线用药及二联用药高,病原学检查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邵怡;向战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产后出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应分秒必争,应用护理要点来抢救患者生命,使其转危为安,同时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马艳书;赵金荣;李金凤;李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假阳性结果分析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属于密螺旋体属中苍白密螺旋体中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又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1].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间接接触(如输血)传播引起获得性梅毒.另外,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梅毒.人体对梅毒无先天免疫力.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作者在日常工作也发现有很多无临床症状、无梅毒接触史的老年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出假阳性率较高[2],为此,本文对本院2013年19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相关性进行探讨.

    作者:陈兆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胫骨近端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胫骨近端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印;刘振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

    目的 观察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儿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通过注射阿奇霉素的方式治疗;B组通过口服阿奇霉素的方式治疗,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发烧、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可发生不良反应,在用药治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监护,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

    作者:官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不仅对胎儿发育重视,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家庭、医院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主要包括尿失禁、大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其中常见的为尿失禁.

    作者:谢佳;周娅;刘立卫;杜春园;杨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桉柠蒎软胶囊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桉柠蒎软胶囊是由北京九和药业生产的新一代黏液促排药物,其有效成分为桉油精、柠檬烯、α-蒎烯,与标准桃金娘油(吉诺通,德国保时佳大药厂生产)相同,分别来源于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芸香科桔属植物、松科松属植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耳鼻喉科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现对其质量控制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少芳;张翠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rt-PA,对照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6h和总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是AMI溶栓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作者:张献敏;杨艮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进行老年胃镜检查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9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系统心理护理,对术中不适感、检查操作时间及是否愿意复查胃镜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不适感、检查操作时间及是否愿意复查胃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后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对检查的依从性,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治.

    作者:刘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预防和对策

    门诊为患者比较集中诊治各种疾病的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门诊感染的风险,易引起交叉感染.门诊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门诊护理中一个难点,所以做好门诊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郑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病案是当今医学的常规文件和科研、医疗的主要内容.病案的完整性可保证临床医师能够拥有详细的医疗内容,促进医疗水平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能够接受全方面、高质量的治疗[1].所以,在科研方面,病案的价值在于科研从事者研究分析以往的病例从而进行疾病变化治疗的探索,促使医疗质量获得改善,提高医疗科学的发展,推进药物及诊疗手段的更新.

    作者: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实施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

    目的 讨论实施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0年10月实施优质护理病区住院患者1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1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为98.3%(177/180)高于对照组的60.6%(109/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4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乐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2年我院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况.方法 对2012年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我院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93.84%(2879/3068).结论 住院分娩后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彩丽;廖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预选卫生士官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预选卫生士官教育是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初级岗位任职教育.学员入学前没有医学背景,在校时间短,要求其掌握的护理基本技能项目多,这些都给护理技能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分析学员基本情况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在护理技能教学中采用了合作性学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立红;张少英;周立颖;吕美娜;郝维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头孢克肟钠与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克肟钠与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物经济学情况.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克肟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费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的84.2%,对照组治疗费用与临床总有效率比值为12.3,低于观察组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经济学角度分析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佳方案.临床医师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模式及作用,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实践,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合理用药相关管理文件的制定、医疗质量培训与检查、疑难病例会诊与全院大讨论、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等,对质量管理科开展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全面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顾平;尹怀文;袁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责任制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责任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研究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呼叫次数和护士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呼叫次数和护士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不但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也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