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张爱荣

关键词:老年人, 胆囊炎, 急性,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胆囊切除80例,胆囊造瘘15例,死亡1例,原因为并发多器官衰竭,其余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5d.结论 在术前准备完善的情况下,对于胆囊造瘘术耐受的老年患者,多数可以承受胆囊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且并未使手术时间延长及创伤加重,也不会增加手术的病死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附病例报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西医治疗常以对症支持为主,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儿,发现中医药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激素用量、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毕榕;曾升平;温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手术全麻中选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苏醒质量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全麻手术中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为全麻更好地选用镇痛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选用舒芬太尼作为镇痛药,对照组选用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及皮下输注(CSI)值,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指标及CS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1级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min、30min、1h VAS评分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后3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全麻术中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静效果优于瑞芬太尼,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冠英;覃凯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较为有效,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尹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对重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64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在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之后,64例患者中,5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并出院,9例患者死亡,好转率为85.9%.结论 重型肝炎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丹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辅助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1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血压的控制情况,对血生化、尿生化的变化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5周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比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清钾(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SCr、BUN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K+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UAER、SCr、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试验组6例干咳,2例血尿酸中毒,1例痛风及1例血尿酸升高,共计10例,发生率10%;对照组患者9例血糖控制不稳,8例头晕、头痛,5例血尿酸中毒及1例痛风发生,共计23例,发生率为23%.结论 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的效果更明显,且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肾功能,采用协同降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保护靶器官,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付连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发病原因、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Scr和BUN水平分别为(699.4±321.1)μmol/L、(32.3±12.8)mmol/L,治疗后分别为(415.2±234.3)μmol/L、(24.2±13.0)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透析与晚期透析各项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器官功能不全和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后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二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早期透析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

    作者:蒋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卫生站门诊部检查治疗的UAP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上加用美托洛尔,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心电图改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有13例显效,有9例有效,有7例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患者15例显效,有11例有效,有3例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3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2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转诊到相关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其发生率为17.24%.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转诊到相关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其发生率为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的6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美托洛尔能够明显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在卫生站门诊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诊治和措施,提高救治率,减少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抢救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经急救诊治,治愈13例(86.67%),死亡2例(13.33%),其中死于失血休克的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1例.就诊患者在受伤30min~1h就诊死亡1例,>1h就诊死亡1例.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早期的现场急救和初级生命支持十分关键,应该尽快明确诊断,正确果断迅速进行处理.

    作者:刘丽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究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7月-2013年12月接诊的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支原体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mg·kg-1·d-1加入250ml 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患儿(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肝功能都很正常,治疗后两组少数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轻度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一段时间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较好,治疗期限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其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徐子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尘肺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跟踪调查某集团公司2005年3月-2013年3月尘肺病患者57例,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别进行评定,同时,对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临床分期、接尘时间、合并症以及文化程度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均有一定影响;饮酒和吸烟情况对焦虑和抑郁情况无明显影响.结论 尘肺病患者易出现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尽早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确保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杨章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具体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2012年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治疗的641例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给予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疗程为12个月.疗程结束并出院后进行6~12个月的病情观察随访.后总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丙型肝炎的主要影响.结果 641例患者中,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分别有32例和568例,丙型肝炎硬化为41例.治疗后三类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的ETR和稳定后的SR情况:急性患者ETR 27例 (84.4%)和SR 25例(81.3%),慢性患者ETR 402例(70.7%),SR376例(67.9%);肝硬化患者ETR 24例(58.5%)和SR 17例(41.5%).在急慢性患者中,1个月内可应答的患者相比于1个月后才应答患者的复发率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有应答ETR的患者有375例(58.5%),患者出现HCV RNA转阴和ALT恢复正常.375例患者中,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例(53.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322例(85.9%).丙型肝硬化患者33例(8.8%).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患者出现HCV RNA转阳复发现象.治疗1个月之后有应答的140例ETR例患者中,急性、慢性以及肝硬化患者分别有有40、85和15例.出现复发现象分别有20、48和5例.可见,采用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1个月内出现应答的ETR患者疾病复发率相对比较低,而1个月后出现应答的ETR患者疾病复发率则相对比较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2b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肌肉酸痛、发热以及轻微脱发等为主.本研究641例患者治疗期间有186例出现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是并没有影响整个疗程,给予降温等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利巴韦林治疗时有30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食欲不振症状.皮疹13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3例,精神症状2例.但是在停药后均全部自行恢复.结论 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为显著,但相比于远期效果而言,其近期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艳红;潘桂萍;王浩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捂热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捂热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75例全部治愈,对照组75例中,1例死亡,1例未治愈自行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平稳时间、血液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均无后遗症,对照组中智力下降3例,呆傻2例,癫痫2例,聋哑1例.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捂热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张雅雯;王洁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重症监护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延迟肠内营养),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治疗14、28d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判定,及观察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14、28d,试验组血糖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并发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定预后(出院)较好试验组20例高于对照组14例(P<0.05).结论 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可使患者出现败血症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降到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四川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80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峰值呼气流速(PEF)、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患者为期60d后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素氮为7.12mmol/L、血肌酐为90.32μmol/L,对照组尿素氮为10.18mmol/L、血肌酐为170.3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使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疗效满意.

    作者:何莹晖;陈璐;焦云丽;王畏;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治疗中采用鼻饲营养支持和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按所采用的鼻饲体位、方式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鼻饲时抬高床头30°左右,结束后保持患者平卧;观察组患者44例,鼻饲时根据病情调节头部抬高的角度30°~90°,取患者坐位或半卧位,结束后保持原体位30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6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64%,对照组患者中10例,发生率为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鼻饲时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90°,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呕吐、呛咳、食物反流的现象,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的因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被收治入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之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与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儿童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安全应用

    目的 探讨电动气压止血带应用于儿童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年本院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儿8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电动气压止血带行术中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带行术中止血,两组患者分别从止血带休克发生率,上下肢放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止血带休克发生率为2.33%(1/43),对照组为9.30%(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下肢放松止血带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松止血带后3、5min两组血压、心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气压止血带应用于儿童骨科四肢手术,能够明显降低止血带休克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60例.泮托拉唑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20mg法莫替丁,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静脉滴注3d之内,泮托拉唑组55例患者止血(91.7%),法莫替丁组患者止血21例(35.0%);4~5d止血两组分别是3例(5.0%)、8例(13.3%).泮托拉唑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比法莫替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患者2例(3.3%),法莫替丁组19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从药物经济学比较来看,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2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新生儿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新生儿家长对循证护理模式满意度和脑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经护理后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病症状彻底消失和治疗方案总实施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黄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