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肺保护作用

金凌晖

关键词:盐酸溴己新, 先天性心脏病, 小婴儿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治疗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婴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患儿60例,分为对照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盐酸溴己新0.1 ~0.3mg·kg-1·d-1,共5d.观察2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2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结果 治疗组肺部感染率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溴己新可有效改善先心病小婴儿术后肺功能,防治肺部并发症,缩短辅助通气及监护时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磷中毒反跳预防及护理

    有机磷农药在农村使用广泛,因此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机磷农药中毒也较多见.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均可导致死亡.“反跳”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易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出现危急变化.一般在中毒后2 ~7d,患者突然出现精神萎靡、腹痛、恶心、呕吐、流诞、出汗、散大的瞳孔缩小,升高的体温骤降,甚至抽搐昏迷,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反跳一旦发生其抢救效果及预后均差.积极有效地救治及严密细致的观察对减少或预防反跳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反跳预防及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振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口腔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口腔门诊1200张处方,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50% (450/1200),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67% (12/450),占口腔门诊处方的1.00%.抗菌药物的单用占大部分比例,以口服为主,注射次之,抗菌药物的使用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其中抗菌药的使用符合口腔感染的治疗特点.结论 该院口腔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口腔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将进一步提升.

    作者:奚洪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研究

    目的 研究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方法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将慢性胃炎胃窦黏膜表现分5型,每型根据其亚特征再细分亚型,对每型病变不同特征表现处分别取材与病理组织学对照,比较各型及亚型对CAG的诊断价值.结果 光滑红斑型、粗糙不平型、结节不平型、凹陷不平型、凹凸不平型病理CAG检出率分别是3.8%、12.5%、63.3%、84%和96.8%;结节不平型分均匀结节、非均匀结节、散发灰色结节和散发红色结节4亚型,其中均匀结节型仅7.1% (2/28)有轻度萎缩,而非均匀结节型病理CAG检出率高达95.7% (45/47),散发的灰色结节和红色结节亦有较高的CAG检出率,分别为80.0%和53.8%;凹陷不平型分明显凹陷和轻微凹陷2亚型,其中8例非萎缩性胃炎全部在轻微凹陷型;凹凸不平型凹陷处病理CAG检出率(96.8%)稍高于凸起处(87.1%),而凸起处黏膜病理肠上皮化生检出率(41.9%)较凹陷处(12.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粗糙不平型病理示CAG者其粗糙程度明显加重,侧面仔细观察均可见不均匀结节样改变.结论 以内镜下黏膜表面形态为分型依据诊断CAG,客观性强,简单实用,可提高胃镜诊断准确率.

    作者:薄元恺;刘宏伟;何建霞;张金宝;聂桂红;张恩宏;王丙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风险管理在精神病院男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病院男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精神病院男病区患者243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神病院男病区患者27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制度,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5%和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风险管理,把护理风险降到低是让患者和家属真正满意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48例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引起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首位危险因素,表现为意识障碍、失语、头痛、呕吐、偏瘫、抽搐等症状,大面积的颅内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脑外伤颅内出血患者62例,其中48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后,采取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院供应室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供应室消毒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在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面临社会医疗护理质量的发展和现代化医院高尖端技术的不断开拓发展,对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应室也要随着医院发展趋势,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作者:田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闭式穿针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47例临床观察

    盖氏骨折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前臂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1],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现应用闭式穿针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盖氏骨折患者47例,年龄12 ~68(46.74 ±6.9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18例,右侧29例.骨折原因:摔伤所致者34例,车祸所致者6例,坠落所致者7例.骨折情况:骨折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成角的患者12例,骨折向尺侧成角、尺骨头向桡侧脱位者35例;伴有明显软组织损伤患者10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4例,Ⅱ型26例,Ⅲ型21例.

    作者:李松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该院2010-2013年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腹痛出现时初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囊炎4例,肾结石5例.误诊时间3~ 12h,平均8h.所有酮症酸中毒患者经24 ~ 48h的正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血糖得到控制,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血、尿酮体明显下降,腹痛明显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与外科急腹症等混淆,初诊时难以鉴别,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认识,加强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糖监测,以减少误诊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残病率及死亡率,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常地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药学工作的职业(专业)准备

    目的 探索做好临床药学工作应做的职业准备.方法 结合肿瘤科轮转工作,从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做、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及个人做法等方面探索临床药学工作的职业准备.结果 逐渐了解临床、熟悉临床,并对临床药学的准备工作也有了较多领悟.结论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再次实践,有助于更好更快地走上临床药学工作岗位.

    作者:罗军;童荣生;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C-00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NO及NOS的影响

    目的 研究MC-00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扎格雷钠组(18mg/kg)和MC-002高、中、低剂量组(30、18、10.8mg/kg).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C-002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 MC-00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作者:赵炎;张凤云;吴玉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气囊留置导尿管拔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气囊导尿管又称球囊尿管,它作为普通导尿管的替代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操作简单,管壁柔软,对黏膜刺激性小,内固定稳定,插入后于尿管密合程度大.我科2009-2010年应用一次性双气囊导尿管导尿208例,196例留置良好,8例导尿后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并出现血尿,4例出现拔管困难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食管癌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辅助治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2,静脉滴注,第2~5天.每3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0.0%(14/28),优于对照组的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脱发等.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9.3% (25/28),优于对照组的64.3% (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近期生存率.

    作者:李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儿童自闭症属于一种发育障碍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在跟人交往和沟通时会出现一些交流障碍,兴趣活动受限,喜欢刻意重复,显得较为刻板和异常,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健康和学习等[1].为提高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症,需要加强儿童自闭症护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采用心理护理,提高心理护理的作用和功能.

    作者:叶雅萍;林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托烷司琼预防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术前术后给药对预防腔镜下甲状腺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100例腔镜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手术前后给予静脉滴注托烷司琼,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腔镜下甲状腺术前术后给予托烷司琼可大大减轻患者的恶心及呕吐.

    作者:董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不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颈部检查时,出现颈动脉斑块6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33例,2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每天10mg)治疗,B组采用高剂量(每天40mg)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血脂以及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数据,确定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0.90%高于A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C、TG、IMT、LDL-C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仅有TC和LDL-C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帮助消退脂质斑块,且不良反应较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膜早破患者52例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绒毛膜及羊膜)破裂,破膜后1h内未发动引产者.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母儿安全,孕妇面临宫内感染及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等问题,胎儿面临难产、宫内呼吸窘迫、脐带脱垂等危险.因此做好胎膜早破的护理及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和实施临床护理,妊娠结局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向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警惕氨溴索的严重不良反应

    氨溴索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药,具有使黏液溶解、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激活黏液纤毛净化功能;降低痰液与纤毛粘着力、使痰液易于咳出的作用;能够增强黏液转运、促进排痰;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生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少肺氧化性损伤;减少多种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肺破坏作用.由于氨溴索安全性、耐受性好,作用强,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祛痰治疗.如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氨溴索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部灼烧、消化不良及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也有文献报道盐酸氨漠索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涛;苏秀霞;张茜;李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娩新生儿3068例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新生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方法 对2012年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3068例,住院期间母乳喂养2674例(87.6%).结论 强化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韦彩丽;廖东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4+CD25+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改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改变.方法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0只及高脂饮食组(B组)20只,高脂饮食组再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250μg,A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大鼠IgG抗体(250μg),高脂饮食组定期用维生素D腹腔注射.上述各组喂养3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的表达、检测炎症因子IL-10,IL-1β水平,处死各组大鼠做病理切片.结果 3组中干预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下降明显,IL-10水平明显下降,IL-1β水平明显升高,A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高,IL-10水平亦高,IL-1β水平低.而对照组在干预组及A组之间.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而不是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因子却显著升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免疫反应参与.

    作者:冯向阳;马建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12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各43例,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分别予红霉素10mg· kg-1·次-1、3mg·kg-1·次-1治疗,对照组予等量氯化钠溶液.比较3组患儿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肝功能损害及住院时间.结果 3组肠内营养时间中半量时间、3/4量时间、全量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短的为大剂量组,其次为小剂量组,后为对照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的肝功能损害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的为大剂量红霉素组,其次为小剂量红霉素组及对照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可明显缓解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且大剂量红霉素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

    作者:卢燕玲;邓海亮;郭笑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