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天
目的:分析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特点,开阔临床医师思维,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108例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感染性疾病3l例,其中疟疾28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1例;脾功能亢进21例;结缔组织病2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见;骨髓转移癌1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胃肠道肿瘤5例。结论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其次为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和骨髓转移癌,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业成;苏毅;付利;孙浩平;范方毅;帅燕容;谢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入院后预防甲亢危象发生。比较2组妊娠并发症和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子痫前期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8%、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41.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引产率、流产率、小于胎龄儿比例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控制者母儿结局良好。
作者:秦亦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其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2组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处理,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MA、MBI、生活质量及 Lind-mark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致残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时开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于慢性骨髓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按照投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远期复发率为2.9%均优于对照组的80.0%、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获得了理想疗效,远期复发率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赵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仅2013年6~11月本院就有约50%的产妇接受了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术前需常规禁食、禁饮、备皮、留置导尿管等。其中很多产妇对留置导尿管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尿道口存在异物感,且易引起尿路感染等。针对该情况,我们采用间歇性导尿以为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导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华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经常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 O2和 CO2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接触到动脉血采集也相应增加。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而桡动脉为体表暴露部位,位置表浅故进针角度小,贴近桡骨而易压迫止血及观察出血情况,采血方便,因其对患者的损失较小,适于反复多次采,故而桡动脉采血在工作中较为常见。我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40度角进针采集动脉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和临床认识。方法新生儿衣原体肺炎患儿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且程度较轻。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较重,且针头处局部刺激症状重。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姣珍;宋红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分别为97.7%、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埃索美拉唑三联起效更快。
作者:张咏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校医院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转变。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医院发展的环境改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高校校医院只有发展、维护好现有的保障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尽快建立起与国家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万玲玲;黄友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药注射剂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被应用于临床。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其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报道也逐年增多,甚至有人提出临床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虽然中药注射剂确实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但是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克服了传统中药汤剂的起效迟、作用慢、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并在急危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优势。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沈媚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儿童急性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中、重度 ITP 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A、B、C 组)各20例。其中 A 组给予中剂量 HD-IVIG 连用2d,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连用7d;B 组给予大剂量 HD-IVIG 连用5d,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连用7d;C 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连用7d。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疗效及血小板参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a(IFN-a)、肿瘤坏死因子-Ⅱ(TNF-n)等,记录治疗开始后出血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均降低,且治疗14d 后均较治疗7d 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T、PCT、PDW 均升高,其中 PLT 治疗14d 后均较治疗 d 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d 后,A、B 组 PLT 较 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MPV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出血消失时间 A 组为(4.6±1.5)d,B 组为(4.2±1.3)d,C 组为(7.1±1.1)d,A、B 组较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有效率为85.0%,B 组有效率为90.0%,C 组有效率为65.0%,A、B 组较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有1例在静滴过程中有轻度发热,B 组共2例出现发热,均经减慢滴速及地塞米松治疗后输完总量,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可有效治疗 ITP,还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地塞米松合用具有止血更快、血小板升高更迅速、疗效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立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糖尿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呈现迅速增高的趋势。2010年,全球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据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显示,在﹥20岁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病人数已达9240万[1]。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轻度认知障碍期(MCI)和痴呆期。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并发认知功能障碍[2],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糖尿病很可能是 AD 的危险因素之一[3]。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与一线用药,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牵头制订的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是将二甲双胍推荐为主要治疗路径的唯一首选用药,并贯穿治疗全程[4]。但二甲双胍的长期使用可造成血浆维生素 B12(VitB12)水平下降,而 VitB12为神经系统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所必需的物质。本文主要讨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血浆 VitB12水平及其与糖尿病并发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春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质量浓度指导抗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5月急性脑梗死合并发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和 PCT 组23例。PCT 组按质量浓度决定抗生素应用,常规组由医师按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应用,对2组治疗前炎性检测指标和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 反应蛋白测定、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T 组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发热患者在 PCT 质量浓度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及耐药性发生,降低总的住院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梦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在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用药7d 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7d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作者:刘吉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连续服用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片,对健康妇女糖代谢、脂代谢、肝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消除育龄妇女对服用避孕药影响身体健康的思想顾虑。方法选择连续服用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片3~13年的妇女作为观察组和使用宫内节孕器妇女作为对照组各130例,对2组有关血生化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糖、糖化清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各项脂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 T-BIL、D-BIL、I-BIL、ALT、AST、ST/ LT、GGT、TP、ALB、GLB、A/ G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片[1](含炔雌醇35μg,去氧孕烯150μg)雌激素与孕激素对糖代谢有协同作用,因此短期服用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片对糖代谢无明显影响;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片对脂代谢有多重影响,是否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无影响有待观察;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片对肝功能基本无影响。
作者:余豪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跖附关节损伤,是中足较常见的一种损伤。而其中跖跗关节半脱位由于骨折、移位不甚明显,往往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及治疗不当的情况。我院自2010-2013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3例,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陈艳玲;郑庆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验配 RGPCL 的患者50例(100只眼),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D;-3.25~-6.00D;-6.25~-9.00D;-9.25~-15.00D,分析验配 RGPCL 后的矫正视力、舒适度及安全程度。结果配戴 RGPCL 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佩戴框架患者,并且患者较容易接受。结论佩戴 RGPCL 对近视进展还有延缓作用,RGPCL 相对于框架眼镜来说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露;马蕾;段笃文;张石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围手术期内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联合情况,单用、双联、三联例数分别为44例(14.67%)、219例(73.00%)、37例(12.33%);抗菌药物前3类使用种类、频次、构成比分别为奥硝唑203次占34.23%、头孢唑啉90次占15.18%、头孢替安78次占13.15%,共使用5大类16种药物;术前2h 内使用占术前使用的79.33%,手术后主要集中在2~3d 占83.67%;术前用药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例次分别为232(77.33%)、48(16.00%)、19(6.66%),不合理中12例使用过早,7例覆盖菌谱不全;术后13例(4.33%)、248例(82.67%)、39例(13.00%),不合理者中29例使用时间过长,10例覆盖菌谱不全。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比率较高,其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现象较普遍;抗菌药物品种过于集中,部分患者菌谱覆盖不全。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在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为降低冠心病患者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对住院及出院的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及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在我国从出生断脐到14周岁末划为儿科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将小儿年龄分为7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婴儿期和幼儿期2个年龄分期。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在我院儿科门诊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急性支气管炎约占就诊患儿的60%~70%,也是导致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因,所以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我院采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辅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树行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