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评估

陈静

关键词: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研究, 干预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估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2月本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0名和观察组(安全强化干预组)30名,将两组人员干预前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强化护理药品管理的临床作用较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控制不良用药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护理药品管理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14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72例。上述患儿在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肺炎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过程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施彩嫦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半夏泻心汤联合逍遥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门诊或病房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治疗组口服逍遥散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剂/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逍遥散和半夏泻心汤加减可有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曹靖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靖彩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五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患者血糖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5种常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0年本院精神科收治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5例,按照用药不同随机分成5组,即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利培酮组,分别测定单药治疗前、后10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5组治疗后的血糖代谢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引起患者血糖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给予特别重视。

    作者:王微微;李砚峰;周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并焦虑抑郁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1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正常。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焦虑抑郁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陈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接受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患儿增加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好转率(3d内)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好转率(3d内)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过程中增加综合性护理,能够缩短患儿的好转天数,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马继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方法,从而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164例,随机将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采用依沙吖啶引产。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不同药物引产后的引产效果以及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97.56%(80/82),高于对照组的86.59%(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和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瘢痕子宫中期孕妇实施引产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是临床针对瘢痕子宫中期孕妇实施引产的可靠选择。

    作者:李驰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卫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envatinibⅢ期甲状腺癌研究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卫材(Eisai)近日公布了实验性抗癌药物lenvatinib(E7080)Ⅲ期SELECT研究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调查了口服lenvatinib(24mg)治疗放射性碘131抵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RR-DTC)的疗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 ORR)、总生存期( OS)和安全性。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1岁者所占比例高,为32.4%,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加替沙星;静脉注射给药例数比口服给药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应进一步加深对氟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用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琼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凝血功能检测在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60例(研究组)及正常孕妇60例(对照组),比较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以及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结果研究组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研究组中重度子痫前期的APTT、PT短于轻度子痫前期,Fib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对其纤溶功能与凝血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对辅助妊娠期高血压诊断、病情检测及预防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病程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有效减少秋季腹泻患儿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并且可显著缩短疾病疗程,表明西咪替丁治疗患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早期妇女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药物流产的孕49d~3个月妇女1024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流产方法,具体为首先每日晨口服米非司酮,75mg/次,连续服用3d;末次服药24h后于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600μg,并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随访并记录流产效果。结果1024例妊娠妇女中,完全流产955例(93.3%),不全流产55例(5.4%),流产失败14例(1.4%),药物流产后发生感染16例(1.6%)。1024例妊娠妇女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702例(68.6%),其中服用米非司酮后出现不良反应689例(67.3%),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均自行缓解;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1.3%),主要表现为手心发痒、面部潮红,用药1h后自行缓解。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安全有效,应用方便。

    作者:唐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癖散结胶囊和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乳癖散结胶囊和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0例乳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他莫昔芬治疗。1疗程4周,长不超过3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乳腺肿块改善情况与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90%(3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为12.72%(7/5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9.09%(1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作者:曾新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口服西地那非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期间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在1969年被首次报道,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出生后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进而超过体循环动脉压力,从而阻碍了“胎儿循环型”向“成人循环型”的过渡,当体循环压力低于肺循环压力时,导致患儿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出现右向左血液分流的现象,由此出现严重低氧症和紫绀等临床表现,患儿病死率高达50%。PPHN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并非单一因素所导致,临床常见因素为肺炎、胎粪吸入、继发性窒息、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ARDS)等[1]。高频通气、一氧化氮( NO)吸入、体外膜肺( ECMO)、给予硫酸镁等传统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病死率较高,未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司志梅;张洁;李建玲;姚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对所有患者的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抗生素应用的类型、时间以及联用等具体情况。结果普外科围术期124例手术患者均有应用相关的抗生素配合治疗,使用频率达到了100.00%,所用药物的种类非常繁多,使用比较普遍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此外,出现了44例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包括20例患者使用时机不当,5例患者药物类型使用不合理,3例患者无指征用药,16例患者用药疗程太长,用药不合格率达到35.48%。结论本院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还存在着不合理情况,对于患者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鉴于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的监督和重视,相关管理机构也必须做出反映,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制定抗生素应用的实施细则和建立抗生素应用监测机制,从源头上打击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从而提升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的准确性。

    作者:张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使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序贯疗法,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首剂加倍,之后使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咳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冰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脱垂痔和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脱垂痔和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脱垂痔和混合痔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低于治疗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脱垂痔和混合痔,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基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一类新型肿瘤治疗药

    急性髓样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以及治疗后的残存肿瘤存活都有赖于氧化磷酸化( OXPHOS)。因此,抑制这类肿瘤中的线粒体复合物I是条独特的治疗途径。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复合体I OXPHOS抑制剂( IC50﹤10nM),包括IACS-10759。IACS-1131的优化造就了IACS-10759,在小鼠、大鼠、犬和食蟹猴种表现出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佳(﹥90%),清除率适中,t1/2长。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2例癌症癌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中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癌症癌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痛程度。

    作者:何志慧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