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化成形与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潘献彬

关键词:数字化成形, 手工塑形, 钛网, 颅骨缺损
摘要:目的:比较数字化成形与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数字化成形组和手工塑形组各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钛钉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数字化成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手工塑形组,钛钉数量少于手工塑形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工塑形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手工塑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手工塑形相比,数字化成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衣原体致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40例,分析肺炎衣原体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布情况。结果5种不同呼吸道感染类型,肺炎衣原体感染无明显差异,说明肺炎衣原体有着较为广泛的感染范围,年龄阶段在9~28岁和29~62岁阶段的患者感染急性肺炎衣原体比例大,其次是63~82岁,小的是1~8岁。结论掌握肺炎衣原体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将4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4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T3、FT4均低于治疗前,TSH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要进行综合治疗,及时诊断、正确诊断,治疗甲亢时,也要有效治疗糖尿病;控制甲亢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运用沟通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就医问题的不断升温,医疗纠纷发生率日趋增长,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护患沟通成为了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医院临床护士,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中,应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达到医患利益大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本文针对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谢少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03年6月-2013年6月清华同方期刊题录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硫普罗宁不良反应的报道,并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数据库中有关硫普罗宁不良反应的报告,统计分析上述文献及报告所涉及的患者性别、有无过敏史、给药途径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积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硫普罗宁所致不良反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伴有过敏史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静脉给药30min内,累积系统以呼吸系统为常见。结论予以硫普罗宁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西药联合救治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

    百草枯属有机杂环类触杀、灭生型高毒性除草剂,对人毒性较强,口服致死量为20mg/kg,其病死率达25%~80%,无特效解毒剂。百草枯中毒的特征是多脏器损伤和衰竭,常见的为肾脏、肝脏和肺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1]。我科运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燕;靳萍;吴瑞;魏永坤;刘小妹;苗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剖宫产后个体化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的个体化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0例。甲组产妇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乙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方式。对比2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泌乳时间明显早于甲组。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赵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对症处理和防治严重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睡眠、哭闹、抓挠及食欲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睡眠时间延长、哭闹减少、抓挠减少及食欲增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抚触辅治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兰翠;张淳珂;高海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雾化方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咳嗽、憋喘、湿性啰音、哮鸣音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尽早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彦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mg舌下含服;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同时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并于术毕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与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千柏鼻炎片随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贾娜;温生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岗制动态管理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观察实施三岗制(试岗、待岗、下岗)对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及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全院护士大会及科室护士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护士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分别处以试岗、待岗、下岗等处理。结果护士理论考核合格率、技能考核合格率与患者满意率均得到提高。结论三岗制动态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患者满意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靳萍;杨素梅;胡敏;苗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行为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护理中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行为疗法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况、心绞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应用行为疗法展开护理工作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使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对患者健康给予大限度维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朱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单孔双通道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孔双通道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3-10月间采用单孔双通道法腹腔镜治疗鞘状突未闭患儿21例。患儿脐下缘做约1.0cm小切口,切口内先后置入5mm和3m两个通道。用带7号丝线的套管针刺入内环口,于腹膜外间隙潜行,先内侧后外侧绕鞘状突一圈皮下打结,结扎鞘膜囊。结果21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1例。平均手术时间约43min,术后未发现阴囊肿胀,出血,血肿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孔双通道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操作简单,疗效肯定,美容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吕共生;林超;时少显;贾英姿;申秀芹;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赖氨葡锌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采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脱乳糖饮食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观察2组止泻、退热、脱水纠正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6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止泻、退热、脱水纠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辅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作者:张美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三叉神经痛( TN)、面肌痉挛( HF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TN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痛,历时短暂,数秒钟至2分钟;HFS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 TN和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一般病程较长,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传统的药物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纯乙醇封闭治疗、神经末支切断术等,但效果不佳,且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TN、HFS等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患者不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我院从2012年1-12月,对146例TN、HFS患者实施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燕喃;张敏;沈桂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耐热眼科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对不耐热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方法对该院手术室使用的不耐热眼科器械189份运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结果189份不耐热眼科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所有的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均变色合格,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均为阴性;所有器械均无损伤。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灭菌面广、灭菌迅速,灭菌效果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不仅给孕妇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给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严重后果,为减少母婴病死率和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因此,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以往以硫酸镁为常用药,但由于其可加重恶心,引起身体不适,疗效欠佳。笔者在解痉降压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喜英;王春霞;李录花;蒋文化;李辉;马志明;高丽梅;李瑾花;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儿童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赛庚啶组和酮替芬组各98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氨茶碱及氨溴索糖浆。阿奇霉素10mg/(kg· d)静脉滴注,每天1次,氨茶碱2~3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适量氨溴索糖浆口服。在此基础上赛庚啶组给予赛庚啶0.1mg/kg口服,每天2次;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0.5 mg/kg口服,每天2次。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和流涕消失时间。结果赛庚啶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酮替芬组的69.4%,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酮替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庚啶佐治儿童喘息较酮替芬具有明显效果,因操作简便,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葛必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2例患者术后1周内拆线,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现象,经理疗及皮下抽吸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24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肿块复发现象。结论给予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无复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辛永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中的应用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SP )即孕囊或胚胎着床于剖宫产瘢痕处,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 CSP初发病率很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急剧上升,发病率迅速增加, CSP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此处妊娠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有时甚至切除子宫,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育能力和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缺乏统一标准。我院对12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患者采用甲氨蝶呤( MTX)联合米非司酮非手术治疗,必要时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下清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冀晓利;李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