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宋延堂

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癌,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死亡2例,五年随访生存22例,5年生存率达到39.29%。结论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术期予以正确护理措施,有效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该院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70例产妇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剖宫产术未出现切口感染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剖宫产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胎膜早破、检查次数>2次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积极防治与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就医质量。

    作者:田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该病以青壮年发病较多,顽固难治,病程迁延不愈,皮肤受损,常伴痛痒,导致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生活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本文以寻常型银屑病为例对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爱民;张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疗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1]。本文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陈立娟;赵金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氟马西尼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拮抗作用观察

    氟马西尼化学名为8-氟-5,6-二氢-5-甲基-6-氧代-4 H-咪唑并-[1,5-α][1,4]苯并二氮艹卓-3-甲酸乙酯。氟马西尼对苯二氮艹卓类类( BDZ)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拮抗BDZ与受体结合,从而消除BDZ的药理作用[1]。笔者对地西泮(安定)或咪达唑仑(咪唑安定)复合静脉全麻术后的4例患者运用氟马西尼拮抗其麻醉苏醒延迟,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其选择的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术中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低于对照组的9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和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疗效更好,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尽早的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

    作者:魏任远;姜卓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不同供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指标水平、病死率和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较B组并发症较少,血红蛋白(Hb)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血糖(BG)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医疗开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毕勇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消化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药剂师指导用药,并观察2组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费用及总药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使用时间及品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师在临床用药中可指导患者安全、规范用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整个医院的用药和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罗满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收治的CHB+NAFLD患者150例作为A组,予以肝穿刺组织活检及肝脏CT平扫,对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选取同时期150例CHB和150例NAFLD患者分别作为B、C组。比较3组(1)血清学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酰转肽酶(GGT)。(2)血脂、血糖、胰岛素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S)、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3)肝组织学检查、肝/脾CT比值。结果 A组ALT、AST和GGT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血清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TC、TG、FBS、INS和IRI水平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TC、TG、FBS、INS和IR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和 C 组脂肪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高于B组和C组(P<0.05)。 A组患者肝/脾CT比值低于B组,高于C组(P<0.05)。结论 CHB+NAFLD患者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单纯CHB、NAFLD存在差异性,检查诊断时应予以区分。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综合临床干预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出现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90例,给予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包括温水灌肠、洗胃、母乳喂养、按摩下腹部等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90例咽下综合征中显效70例(77.78%),有效18例(20.00%),无效2例(2.22%),总有效率为97.78%。结论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陈国辉;张筱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股骨干骨折手术前护理体会

    股骨是人体长、粗、承受能力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指转子下至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股骨干为3组肌肉所包围,其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骨折的后方,而骨折断端向后成节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1]。股骨干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一般采用牵引和手术治疗,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骨伤科采取术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润肠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润肠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有2例发生口干舌燥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6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及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教育。对比观察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遵医行为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人数比例高于健康教育前,遵医人数比例高于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自觉地进行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自我监测等科学的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刘志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种不同手术在宫颈上皮瘤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治疗宫颈内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均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对照组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灶残留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效果均显著,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异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岗制动态管理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观察实施三岗制(试岗、待岗、下岗)对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及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全院护士大会及科室护士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护士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分别处以试岗、待岗、下岗等处理。结果护士理论考核合格率、技能考核合格率与患者满意率均得到提高。结论三岗制动态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患者满意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靳萍;杨素梅;胡敏;苗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心脏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4例高龄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脏术前、术中与术后呼吸道精心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精心护理后,2例患者(3.70%)有轻微肺部感染症状,经为期5d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展开围术期呼吸道精心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助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抗生素对剖宫产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自愿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而B组产妇在术前、中、后均不给予抗生素,观察比较2组产妇产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结果术后A组产妇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也显著低于B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抗生素具有较高价值,可缩短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周围性面瘫51例诊疗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表情运动等生理功能和身心健康[1]。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1例的临床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周围性面瘫患者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8~79岁,中位年龄43岁;从出现面瘫到就诊的时间:1~7d 15例,8~30d 15例,1~2个月8例,>2个月13例;入院诊断Bell面瘫6例,颞骨损伤致周围性面瘫16例,中耳胆脂瘤、慢性炎性反应所致15例,中耳乳突手术损伤致面瘫3例, Ramsay-Hunt综合征4例,肿瘤致7例;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21例,Ⅴ级10例,Ⅵ级1例。

    作者:田永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三叉神经痛( TN)、面肌痉挛( HF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TN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痛,历时短暂,数秒钟至2分钟;HFS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 TN和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一般病程较长,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传统的药物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纯乙醇封闭治疗、神经末支切断术等,但效果不佳,且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TN、HFS等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患者不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我院从2012年1-12月,对146例TN、HFS患者实施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燕喃;张敏;沈桂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性分析以及病原菌研究

    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以及病原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ICU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长>48h的患者。检查后将其分成VAP组53例及非VAP组51例,对两组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VAP组患者病原菌的构成情况。结果 VAP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ICU时间均长于非VAP组,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第2代头孢菌素,肺感染型肺部疾病及肺外感染比例均显著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VAP作为因变量,根据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知,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及肺外感染均是VAP的危险因素。53例VAP患者的标本共培养各类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占73.47%,革兰阳性菌26株,占26.53%,革兰阴性菌比例显著大于革兰阳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VAP发病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病原菌情况,结合VAP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梅;张欣;庹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儿童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与儿童肾功能相关性,并分析CysC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从LIS系统导出2010-2013年包含CysC的1335名儿童生化筛查组合检测数据,通过排除条件,筛选出901名儿童为参考人群,其中男485名,女416名。 CysC的测定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在Roche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结果901名本地区儿童血清CysC浓度对数呈正态分布,其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岁前血清CysC水平变化较大,其中1个月内CysC水平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在2~16岁总体趋于稳定。结论儿童血清CysC参考区间与性别无密切相关性,但不同年龄段之间变化较大,临床应用CysC评价儿童肾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作者:魏法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