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予应用硝酸脂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氟伐他汀口服,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据统计,我国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患者≥400万,﹥65岁的 DHF 患者病死率每年约为15%。可见, DHF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
作者:石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激励、心理激励、实施保护性屏障及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正向激励措施,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工作中的正向激励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勇;孟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伤口疼痛及产妇认识不够,自认为乳汁少未及时哺乳等原因,使乳汁分泌减少,易造成产后泌乳不畅,乳汁淤积,易对以后母乳喂养造成影响。我院2012年1~7月通过实施用艾条灸乳房,从而改善了乳房的血液循环,有效促进了乳汁的分泌,预防了乳房疾病的发生,保证了产后1~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敬;孙燕;张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Cochrane LibraPy Handbook 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组110例患者中死亡4例(3.63%);出现不良反应5例(4.54%);复发再次入院12例(10.91%),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治疗的整体质量并没有较大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2010年卫生部在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优质护理示范化工程,目的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本院在2011年9月开始准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化工程”活动,将肿瘤科定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2011年11月1日正式启动。此项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护士们的热情投入,获得患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在此基础上2012年9月1日在中风科启动了第二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作为二级医院,护理部结合实际情况,在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方法、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好的成效。
作者:王晓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与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因其创伤小,无需开胸,不留永久性疤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例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梅;周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前列腺增生是危害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前列腺电切以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可分次重复电切的优点,使之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1]。然而,前列腺电切后出现再次尿潴留,严重困惑着医师及患者,对进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再次出现尿潴留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原因,探讨可能的预防治疗措施,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对我院住院或出院后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4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彬;赵军山;杨丽芳;权永志;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白血病于1827年由 VelPeau 首次报道[1]。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3~4/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5%左右。初白血病的治愈率在3%~4%,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20世纪80、90年代白血病的缓解率和治愈率均有明显提高。阿糖胞苷(Ara-C)是1959年合成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嘧啶类抗代谢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 S 增殖期,通过抑制细胞 DNA 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80年代广泛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2]。在2004年之前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在这以前无大规模使用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2004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修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中首次将中剂量阿糖胞苷列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本课题通过测定使用不同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脑脊液中阿糖胞苷的药物浓度,判断两者是否有差别并研究脑脊液中阿糖胞苷浓度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从而为大规模推广新化疗方案的提供依据,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作者:刘娜;吴晓莉;穆艳顺;张宝玺;赵晓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自身的营养状况,尤其是孕妇,既要关心自身健康,更关心胎儿生长发育。妊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孕妇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生后的健康,以及成年后的疾病发生都有明显的关系。因此,妊娠期特别注意食量的增加和个人所认为的某种营养的摄入而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这样会导致孕妇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妊娠并发症。
作者:赵雅卿;周爱玲;王海波;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药物治疗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调研,跟踪药物疗效并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8.7%的患儿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9.6%),学龄期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良反应:西咪替丁与氯雷他啶联用致心前区不适1例(1.1%),肝功能受损1例(1.1%);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联用致药理作用拮抗3例(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不规范治疗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因,治疗过程中警惕西咪替丁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谷慧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 DA 组与 NE 组各26例,分别予 DA 及 NE 进行升压治疗。观察入组时、入组后3h、6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组织氧利用及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早期乳酸清除率、尿量(UV)和内生肌肝清除率(Ccr)]。结果2组各时间点 mAP、CVP、CI、SV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 组的 HR 明显高于NE 组(P ﹤0.05)。NE 组与 DA 组在补液并给药后 SvO2均有上升,6h 后 NE 组 SvO2≥65%的比例高于 DA 组(P ﹤0.05);6h 后 NE 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 DA 组(P ﹤0.05),NE 组高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比例明显高于 DA 组。2组6h 后 UV 以及 Ccr 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时,补液是必须的,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NE在改善内脏灌注方面和组织氧合方面优于 DA,并能减慢心率,在肾功能保护方面也可能优于 DA。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NE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孟文格;陈小贺;王生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疗效。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 加入丹红注射液40ml 静脉输注,1次/ d;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 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 静脉输注,1次/ d。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给予稳心颗粒口服,稳心颗粒9g,3次/ d,温水冲服。2组均以14d 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0%和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24h 动态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治疗组24h 动态心电图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结论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之一是瘀血阻滞,因此活血化瘀能够治疗冠心病,丹红注射液中的成份丹参、红花是对治疗冠心病有明显疗效。稳心颗粒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制剂,其成份中缬草酮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丹红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可以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
作者:张宁;姚铁柱;孔雁;郑金秀;冯和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身体和精神的全面护理,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其中美学在护理工作中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不可忽略的。我院从开展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来,深感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社会所认可。把美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能使患者心情愉快,让患者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的佳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美学和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用护理来提高美学,用美学理论来指导工作。下面是我院自开展美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会娈;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肝同治法及其组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和高、低剂量组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外,结扎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予相应药物治疗12d。治疗结束后,检测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结果模型组缺血心肌mVD 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低剂量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 mVD 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低剂量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模型组 VEGFR-2mRNA 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低剂量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 VEGFR-2mRNA 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低剂量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肝同治法及其组方能够促进缺血心肌 mVD、VEGFR-2表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作者:林华;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肺动静脉瘘(PAVF)又称为肺动静脉畸形(PAVm),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近日我院呼吸内科收住1例肺动静脉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反复咳嗽、咯痰、喘息5年,加重1月住院。患者有反复咳嗽、咯痰、喘息5年,每年冬春季受凉后好发,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曾在当地医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月前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再发。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否认反复鼻出血、咯血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查体:全身未见出血点、皮疹,口唇发绀,右肺闻及少量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增宽,三尖瓣左心功能正常。肺功能:轻度通气功能减损,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血气分析:pH 值7.398,PO250.3mm Hg,PCO239.5mm Hg。X 线胸片:(1)右肺上野见片状渗出影;(2)左肺门近肺门区及左肺下野见高密度结节影;(3)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结增大。肺 CT:(1)双肺间质性改变、肺气肿;(2)双肺陈旧性结核;(3)左肺上叶动静脉畸形可能。肺增强 CT(见附图1)及 CTA(见附图2):见左上肺2条状影和结界影由肺门发出,迂曲走形,与近左上胸壁2小结节相连,增强后见条状影及结节影呈血管样强化,分别与肺门的血管相连。诊断肺动静脉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因患者高龄、肺动静脉瘘较小、分流量少,未做特殊治疗,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作者:成永晖;王丽;陈继红;许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小儿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 IgE 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6岁的学龄前儿童是诱发呼吸道过敏的高发年龄。其4大典型症状为:连续的打喷嚏、鼻子痒、流清水鼻涕(感染时为脓鼻涕)和鼻塞。另外,部分患儿还常伴有头痛、鼻腔干燥感等。打喷嚏、流鼻涕的患儿并非都是过敏性鼻炎,而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里面每个患儿的表现又各有不同、各有侧重,有的患儿以流清鼻涕为主,有的患儿以打喷嚏为主,有的人以鼻塞为主[2]。小儿过敏性鼻炎已经成为困扰家长和医务人员重要的医学问题之一。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只要有避开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中医则采取雾化治疗、针灸、穴位注射、针刺火罐等一系列的特色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发展的空间。笔者就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中西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分型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苏慧;王士玮;康雪敏;李书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便秘患者56例,辨证分型:气虚、血虚、阳虚以及阴虚4种,药方为通舟方,10d 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4个疗程。对治愈情况进行探讨。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28例(50.00%),显效17例(30.36%),好转8例(14.29%),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通舟方治疗是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医治,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将110例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利福平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X 线、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和消失、胸片或肺 CT 阴影减轻或消失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咳嗽等症状、促进啰音消失、降低平均住院日,有明显疗效,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患儿及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秀玲;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成药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肺心病住院患者58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肺心病治疗,疗程中均不使用其他的影响纤溶凝血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血栓通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明确改善肺心病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利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