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陈静梅;周桂莲

关键词: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摘要:随着心脏介入技术与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因其创伤小,无需开胸,不留永久性疤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例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与成效

    2010年卫生部在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优质护理示范化工程,目的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本院在2011年9月开始准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化工程”活动,将肿瘤科定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2011年11月1日正式启动。此项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护士们的热情投入,获得患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在此基础上2012年9月1日在中风科启动了第二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作为二级医院,护理部结合实际情况,在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方法、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好的成效。

    作者:王晓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渐加深,产妇对产前检查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要求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对胎儿的脏器情况进行诊断[1]。在对产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过程中,胆囊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本研究中,我院对产妇行胆囊异常超声诊断,以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胆囊异常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慧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创伤性大。近年来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已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成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对5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艳;潘晓琳;朱伟;王婷婷;左芳;刘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体会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本热爱本职工作的护理人员,在长期的低收入、超负荷工作量、不被社会理解的高压环境下,逐渐出现体力不支、情绪低落、甚至怀疑自己职业的选择,进而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出现转岗、离职等现象。医院护理人员紧缺、流动性大成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院运用对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以人为本,大限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爱岗敬业,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韩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该院(二甲医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门诊西药房2012年1~12月儿科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张,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具1~5种药品的处方占总处方100%,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9种;单张处方金额≤100元占总处方91.93%,100~300元占总处方8.07%,平均处方金额80.52元;使用针剂的处方占总处方52.73%,其中静脉输液占65.11%;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51.57%,其中单用占96.96%,联用占3.04%,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占62.99%,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注射剂联用占50.13%。结论该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一些问题,尤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加强对临床医师、药师的相关培训,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黎清耀;曾秋月;刘经飘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三黄汤加芒硝纱布湿敷治疗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针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芒硝纱布湿敷引流对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且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科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道感染控愈合平均时间为9.4±5.2d,优于对照组的16.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能够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的愈合,缩短感染针道的愈合时间。

    作者:李欣;杨丽芳;赵军山;权永志;常建伟;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前梅毒检测应用普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梅毒血清血检查,而其中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为 TP-ELISA 法及RPR,本文就这2种检测方法对梅毒的判定作用和如何提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李月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了透析并发症。

    作者:岳建荣;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观察记录2组的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马亭亭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临床处理方法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 PPROm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PPROm的临床处理,应以保胎为主,尽量将患者的妊娠时间延长至﹥35周,采取有效的促胎肺成熟治疗及护理措施。结论有效处理 PPROm 能够明显减少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改善早产儿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刘光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常规治疗,对有合并症者作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吸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期间分别严密观察2组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确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地尔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满意,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使用方便安全,近期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术敏;海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血液透析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但是血液透析又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人群也日益增多,透析人群从二十几岁到八十几岁不等。血液透析室感染并发症也是我们很棘手的问题,因透析患者需反复输血,在体外循环操作中接触和污染的机会较多,再加上免疫功能低下等容易引起感染,血液透析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第二位,死亡率达12%~38%[1]。我们认为血液透析中心的感染重在预防,只要提高认识,护理措施得当,血液透析中心发生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现从以下方面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院内感染的预防。

    作者:张雪棉;王晓青;王淑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的正向激励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激励、心理激励、实施保护性屏障及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正向激励措施,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工作中的正向激励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勇;孟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治疗老年急性脉综合征(ACS)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入院的老年 ACS 患者108例,在常规使用 ACS 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连用3~5d;测定治疗前和停止静脉注射4h 后血浆 BNP 水平、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血清肌酐(SCr)、收缩压(SBP)等指标,比较 rhBNP 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观察安全性。结果静脉注射rhBNP 后患者血浆 BNP、HR、LVEF、LAD、SCr 及 SBP 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BNP 静脉注射治疗老年 ACS 致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治国;胡迎富;李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与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因其创伤小,无需开胸,不留永久性疤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例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梅;周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90例临床分析

    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分3种,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处理及时预后通常良好。如确诊和治疗不及时,一旦发展为脑疝,则预后极差,致残及病死率极高。笔者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行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90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慈新;杨义;张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浮线引流加挂线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浮线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深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位深部脓肿患者40例,采用浮线引流加挂线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2例术后形成肛瘘,其中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治愈率95%。结论浮现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深部脓肿安全且有效,后遗症少。

    作者:王慧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药物流产4次后双侧输卵管阻塞1例

    患者,女,33岁,外企职员,结婚4年,孕4产0,因为规律性生活2年一直未孕于2009年11月22日门诊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28d,末次月经(LmP)2009年11月12日,量中。近2年有所减少,患者曾行药物流产4次,均为在停经37~45d,并予米非司酮50mg,每晚1次,口服3d,第4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后1~2h 出现腹痛,30min 后排出胎囊,给予口服头孢或替硝唑3~5d 预防感染,出血持续7~12d,未做过清宫。近1次药物流产在2007年。既往体健,每年参加单位体检,未发现异常,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伴侣精液检验报告正常,嘱患者下次月经第2天化验内分泌六项及甲功五项,同时 B 型超声监测卵泡,测基础体温1个月。1个月后复诊内分泌六项及甲功五项回报均正常,监测卵泡显示卵泡生长正常,有排卵,基础体温显示黄体期正常。建议其月经干净3~7d 行碘油造影,1个月后复诊碘油造影结果为双侧输卵管均阻塞。

    作者:张建秋;王瑞霞;陈亚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体会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而且医学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指导临床医师的治疗和用药,同时还是整个社会防治大规模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真正掌握微生物检验课程是每一位医学检验学生的必备技能。在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中,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以及由生物医学到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致病菌和致病病毒,这都对传统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使检验医学系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工作,我们认为在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作者:王盛景;申绯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等职业院校临床检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由单纯的医学模式到人文-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检验自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这门学科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医学检验项目在原来基础上向着更深层次的分子检测甚至基因检测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分子学、免疫学、基因遗传学以及基础学科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种实验和检验仪器不断的更新换代,医学检验制剂和各种生物成品试剂的大量涌现,都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由过去的传统化、人工化逐步向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的现代化模式转变。医学检验已由从属于临床医疗辅助性学科,逐步发展为脱离临床医学但又与其紧密联系的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学科。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医学模式以及技术发展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培养出技能型的医学检验人才迫在眉睫。

    作者:申绯翡;顾援农;冯阳;郜乐乐;王盛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