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66例分析(摘要)

纪淑香;魏颖;刘风霞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胫骨骨折
摘要: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23~65岁,平均32岁;其中左侧胫骨骨折30例,右侧胫骨骨折36例.手术方法:术前需测量X线平片来确定带锁髓内钉的直径与长度,消毒备用.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致室性心动过速(附1例报告)

    2002年8月,我们遇到1例用普罗帕酮转心房颤动(房颤)的病人,在用药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方胜;祁学文;康宁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①目的探讨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20例病人应用钛网融合器加肋骨支撑移植治疗.所有病人手术中彻底切除向椎管内挤压的碎骨片,完全减压.③结果无病人在减压和稳定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无病人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无病人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移植失败现象.④结论前路手术加钛网融合器在椎管清除率、术后载荷效果、降低骨移植失败方面疗效明显,对神经恢复能创造适宜的条件.

    作者:陈德喜;邢立峰;胡义敏;李巍;郎继孝;闫作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妇科肿瘤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介入部位准确、不受年龄限制,使一些不能接受或不愿接受手术的病人获得治疗机会.我科自1999年5月开展介入治疗以来,主要用于子宫肌瘤病人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和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髂内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RCP及EST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成为胆、胰疾病有效的诊疗方法.但无论诊断性ERCP还是治疗性ERCP,均属于侵人性方法,可发生相关的并发症,虽然其发生率并不高,但部分严重并发症常危及病人生命.

    作者:杨洪芝;代素美;仇夏;赵显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66例分析(摘要)

    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23~65岁,平均32岁;其中左侧胫骨骨折30例,右侧胫骨骨折36例.手术方法:术前需测量X线平片来确定带锁髓内钉的直径与长度,消毒备用.

    作者:纪淑香;魏颖;刘风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压注射器磁共振智能动脉造影的护理

    磁共振(MR)智能动脉造影是指当快速静脉注入的一定量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到达预先设定的兴趣区时,磁共振扫描仪自动启动扫描,获得图像信息,完成血管成像.既往造影剂注射通常采用人工推注,难以达到要求速度.

    作者:王燕;王春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检测

    ①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②方法将糖尿病病人的食谱输入计算机进行营养素摄入的评估,测定52例糖尿病病人和56例健康成人血清中维生素A的含量.③结果糖尿病组维生素A的摄入量及血清中维生素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t=2.35、5.32,P<0.05、0.01).④结论糖尿病病人存在维生素A缺乏.

    作者:韩磊;张佩华;李慧;李元;毕淑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马尾圆锥肿瘤的手术效果

    ①目的探讨马尾圆锥肿瘤的临床及手术特点.②方法56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马尾圆锥全部切除4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标本均行病理检查.③结果术后恢复良好者46例(占82.1%).病理诊断以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皮样囊肿和脂肪瘤多见.④结论马尾圆锥肿瘤多为良性,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各种不同的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吕成昱;何嫱;王湘达;张金华;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男性不育病人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治疗

    ①目的了解男性不育病人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②方法用培养法检测752例男性不育症病人精液UU感染情况并行精液常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男性不育病人UU的感染率为41.5%,对照组为13.6%,两组UU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87,P<0.05).男性不育病人精液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密度较对照组下降,畸形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t=2.51~7.1 8,P<0.05、0.01).UU感染病人用美满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复查UU转阴率为72.22%.④结论UU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UU感染.

    作者:李强;孙玉丽;王雪倩;戚其玮;马守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①目的探讨紫外线A(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②方法用5 J/cm2 UVA照射角质形成细胞,酶生化法检测活性氧(ROS)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原位杂交技术观察p21 mRNA的变化,并与非照射组比较.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VA照射组ROS含量升高(t=113.68,P<0.001),SOD、GSH-PX活性下降(t=57.23、1 9.04,P<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t=53.28,P<0.001),p21 mRNA表达增强.④结论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关.

    作者:郭坤;赵刚;武志峰;窦梅;陈祥国;宫安静;朱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血栓形成病人急性期血浆oxLDL与PAI-1含量的检测

    ①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急性期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脑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②方法以4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CTB组,2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双抗夹心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oxLDL、PAI 1水平.③结果CTB组oxLDL、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386、2.048,P<0.01、0.05);CTB组oxLDL与PAI-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1).④结论oxLDL、PAI-1可能参与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PAI-1可能是oxLDL与脑血栓形成的中间环节,直接导致了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李红云;王洪霞;李文健;赵秀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现代医学模式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受到了普遍关注.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其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现将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林;鲁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皮下埋植Ⅱ型左炔诺孕酮硅胶棒致超敏反应哮喘1例

    皮下埋植避孕剂避孕方法以其避孕效果好而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我们遇到1例应用皮下埋植国产Ⅱ型左炔诺孕酮硅胶棒引起超敏反应哮喘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瑞英;傅惠芳;巩传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癌脑膜转移伴癌性肌无力1例

    病人,女,57岁.因头痛、视物模糊20 d入院.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视物模糊,有时伴恶心及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行腰穿检查示压力高,生化和常规检查正常(具体不祥);胸部CT示右肺中叶片状阴影,右肺下叶结节灶,有胸腔积液.

    作者:阎文静;王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价值

    二尖瓣腱索断裂是一种比较少见临床急重症,如不及早手术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和猝死,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9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淑芳;聂晶;张莉;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感染病人TNF-α、IL-6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①目的探讨骨感染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骨感染病人及25例正常人的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③结果骨感染病人血清中TNF-α、IL-6及CRP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6~10.67,P<0.05、0.01).④结论TNF α、IL-6及CRP是预测骨感染病人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黄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过伸性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23例报告)

    ①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2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诊断依据,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③结果所有病人MRI均显示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以前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水平撕裂、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④结论MRI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保守和手术治疗均有助于损伤的恢复.

    作者: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S-SOD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①目的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包裹制备PS-SOD脂质体,从而实现SOD向肺组织细胞的靶向转运.②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将PS与SOD结合,制备PS-SOD脂质体,电镜负染法观察PS-SOD脂质体的形态,测量其大小.采用SOD试剂盒测定PS-SOD脂质体中和SOD溶液中的SOD活性.利用表面张力仪测定PS和PS-SOD脂质体中PS的表面张力.③结果PS-SOD脂质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类圆形小体,分散或聚集存在,其粒径为(0.463±0.223)μm,脂质体的包封率为40%,SOD的活性和PS的表面张力在脂质体制备前后均无明显改变.④结论利用PS和SOD成功制备了PS-SOD脂质体,可作为SOD进入肺组织细胞的有效载体.

    作者:潘玉柱;刘颖;杜卫;邢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左侧甲状腺脓肿1例

    病人,女,58岁.左侧颈部包块伴疼痛1 5 d.曾诊断为急性甲状腺炎,行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颈部包块渐增大.查体:左侧颈部触及约4.0 cm×4.0 cm大小质硬包块,不活动,边界不清,触痛明显,按之无波动,局部无红肿现象,包块随吞咽而上下活动,气管稍右移,心肺检查正常.

    作者:牛玉英;渠海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手术治疗效果

    ①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②方法1991~2000年我院共手术治疗3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1例行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21例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③结果病人术后随访2~9年,2例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后2~3年复发而改行关节镜手术,其余未见复发.④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手术彻底切除效果可靠,早期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滑膜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性关节切开术.

    作者:王湘达;吕成昱;王英振;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