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谢素霞

关键词: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2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调查,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方面和健康教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临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9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动态评估,根据产妇的自理能力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内容直观,方法简单,护理措施全面、有效,具有针对性,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拉文;李占军;张英;张丽芳;张会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超声心动图对左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的常见良性肿瘤,属心腔肿瘤,可发生于心腔的任何部位,95%发生于心房,常见于左房,约占75%;其次为右房,约占15%~50%;发生于左、右心室,各占4%;男性患者约占2/3。瘤体易破裂,脱落后引起周围动脉栓塞及脏器梗死,心房黏液瘤虽属良性,但若切除不彻底,局部可复发,可破坏血管壁[1]。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病变,成为黏液肉瘤。本文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左房黏液瘤中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刘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血清HbA1 c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另选取身体健康的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A组采取胰岛素治疗结合饮食及运动疗法;B组采取饮食及运动疗法,检测对照组及A、B 2组治疗前后血清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 2组治疗前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A、B 2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A组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血清HbA1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血清HbA1c水平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能够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与治疗进展情况。

    作者:郑玉卿;于永波;李要京;侯晓明;李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前麻醉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患者183例,其中应用舒芬太尼的患者93例为试验组;应用芬太尼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在麻醉的前中后,记录2组患者术前心率和血压,术后到清醒的时间和插管拔管的时间。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中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基础值有差异( P<0.05),拔管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率有差异( P<0.05),且比对照组平稳。试验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在稳定血压和心率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系数,所以舒芬太尼在临床手术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全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中的重要性分析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技术,是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内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利用眼底照相机多点拍摄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在眼部血流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的记录过程。可动态地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理性改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尤其是在视网膜血管和黄斑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此项检查在暗室进行,注药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因此,在进行该项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1]。我科对182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萍;邱业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根尖诱导成形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不同根尖诱导成形剂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行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患者76例(患牙90颗),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患牙46颗)和对照组38例(患牙44颗)。对照组利用CH展开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组利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 MTA)展开根尖诱导成形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行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MTA比CH应用效果更加优越,是恒牙根尖诱导中理想的材料。

    作者:武张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行无菌手术患者638例,其中感染者21例设定为研究组,其余未感染者61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感染者手术位置差异性,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中腰髋部及下肢处切口感染率为4.03%高于颈肩及上肢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易感因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保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基于药学监护探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差异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将116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2组患者均采用药学监护措施,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变化,以及治疗后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和MAP的波动小于对照组,呛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另配合药学监护,对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丁;魏雪;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前列腺素E1用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E1,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和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三个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列腺素E1的使用,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白红彦;杜丽惠;徐雪阳;张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物理措施预防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疼痛、肿胀、局部青紫、浅静脉怒张等[1]。脊柱手术是DVT的危险因素。目前脊柱术后有较多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可较好地预防脊柱术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但脊柱术后使用药物预防DVT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有些学者认为使用抗血栓药物易导致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的增加。目前脊柱术后的DVT预防尚无统一的意见。本文评估术前及术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探讨脊柱手术围术期物理预防 DVT策略的有效性。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李渊深;王振兴;张英民;薛伟;庞海艳;孔永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选取了该防疫区内100名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对实施前后职业病基础知识知晓度、操作规范合格率、职业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究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结果实施职业健康教育后,基础知识知晓度显著提高,规范操作合格率显著提高,职业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视职业健康教育,不断改善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孙秀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合理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有效利用甘露醇进行合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B组27例、C组26例。A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常规剂量(250ml)进行治疗;B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半常规剂量(125ml)进行治疗;C组在24h内未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颅压降低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肾功能。结果 A、B组降颅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降颅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B组降低幅度大,A组其次,C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A、B组的的血肌酐(BUN)、血尿素氮(Cr)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BUN及C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合理的应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使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与常规剂量相比,更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3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容( HCT)、血清白蛋白( ALB)、三酰甘油( TG)、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 T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ALB、TG、BMI及TS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rhEPO能改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沈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单独及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单独及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B组及C组各33例。A组采用头孢克肟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C组采用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3组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显著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惠;刘振旭;王风光;王扎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B型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分析

    美国人Greggory于1982年首先提出采用B型超声( B超)检测胎儿心动图的方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1],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已成为了国内外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操作人员有限等各种因素,此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局限。普通黑白B超用于检查可较大范围地检出先天性心脏病,尽早进行干预,为优生优育提供医学技术上的支持。本文对 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时彦丽;张夕彦;刘凤秀;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磷酸铝凝胶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8.3%,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急性酒精性胃黏膜出血疗效显著,止血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循证护理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询证护理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中对孕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从健康指导、心理、饮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询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询证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杨秀敏;王立群;王立超;王志敏;韩景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的影响差异。方法将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密切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处理,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麻醉充分后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比较2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VAS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郑红丽;南新丰;路连海;刘建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习惯性流产病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习惯性流产( habitual abortion,HA)是妊娠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自然流产连续3次或3次以上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1%~3%,其病因较为复杂,除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生殖道解剖异常、感染、环境因素外,40%~60%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大部分与自身免疫有关。孕妇经多次流产后,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还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很可能对再次成功妊娠产生不利影响[1]。现笔者对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梅;吴凤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血浆TIMP-1、MMP-9的影响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奥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IMP-1、MMP-9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TIMP-1、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MMP-9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有效调节血浆TIMP-1、MMP-9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彦敏;邢淑芳;董新生;张彦芳;申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