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
目的:比较维库溴铵静脉泵注与单次静注两种方法对全麻手术肌松维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组)和B组(静脉泵注组),观察2组患者术毕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前30min追加镇痛药的次数。结果2组停药后TOFR 25%~75%的时间、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药追加次数多于B组,肌松维持时间短于B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维库溴铵静脉泵注的维持肌松效果优于单次用药,是一种科学合理且方便的麻醉给药方法。
作者:程璠;潘志强;刘庆;高连红;赵丽囡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声学造影、常规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肿瘤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经临床检查显示肝脏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成A组41例,B组40例,C组41例。3组分别采用声学造影、常规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3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 A组、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肝脏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药房是对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的地方,也是药剂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任务。但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发挥医药药房的作用,多数医院仅把药房作为药品的中转站,药房提供专业服务少,管理成本高,工作量大,窗口式药品发放形式,阻碍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引起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导致患者伤亡。药师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在药物治疗系统中肩负重要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中的认知度不高。在新形势下需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药学工作应逐步由“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精细化药学技术服务转变[1]。
作者:刘文慧;杨素芹;韩明明;乔素伟;陈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采取广谱抗生素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需明确病情,采取有效治疗,先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药物,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1期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He-Ne激光刺络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经皮肤专科诊断,男22例,女8例;年龄19~71岁;病程1d~1个月。病变发生颜面、胸、腰肋部,面部疼痛剧烈。西医采用抗病毒,中医采用清泄风火、清热利湿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皮肤发热灼痛,严重时出血点、血泡。患者自愿要求He-Ne激光刺络治疗。
作者:董刚;田丽芹;朱书芳;何爱敏;徐贵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习惯性流产( habitual abortion,HA)是妊娠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自然流产连续3次或3次以上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1%~3%,其病因较为复杂,除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生殖道解剖异常、感染、环境因素外,40%~60%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大部分与自身免疫有关。孕妇经多次流产后,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还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很可能对再次成功妊娠产生不利影响[1]。现笔者对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梅;吴凤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下阑尾炎切除术围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8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和护理,试验组行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选择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术。同期收集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阑尾炎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天以及正常组血清IAP、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动态变化差异。结果术前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AP、CR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第1、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逐次递增,之后下降,术后第5天检测值小于术后第3天。相同时期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术后短期内逐次显著升高,而后出现下降,但升高幅度均小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刘彬;杨守臣;宋伟;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0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B组患者采用替硝唑治疗,C组患者采用奥硝唑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与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硝唑和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优于甲硝唑,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指标和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透析效果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的影响差异。方法将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密切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处理,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麻醉充分后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比较2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VAS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郑红丽;南新丰;路连海;刘建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超声波穴位刺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文圣;杜国亮;李永涛;李淼;吴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炯强;张文;牛冬静;陈娟;林荣;周如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者其体内血清β-羟丁酸及尿酮体的水平变化。方法将10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输注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结果试验组血糖恢复时间和血pH值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5d后,试验组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DKA疗效显著,对血清β-羟丁酸和尿酮体水平改善明显。
作者:赵云芳;苗阳;付印;赵茹云;胡增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至股骨髁以上部分股骨的骨折。股骨干骨折后经常会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不愈合率占全身骨折的6%~10%。内固定手术是股骨干治疗的主要手段,疗效得到公认。但若手术操作不当、内固定物选择不当、过早功能锻炼等均可能造成骨折的不愈合,继而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等[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探讨其术后骨折不愈合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贺志杰;姬建峰;张兵辰;陈学智;聂会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8.9%,治疗后2组ST段及NST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绞痛、心电图情况,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传统干预措施,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分变化。结果2组干预后S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产期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程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产妇正常分娩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王京贤;杜秀芳;陈炜;崔京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2组产后2h、24h出血量并记录宫缩恢复时间和子宫全切除例数。同时对2组患者的寒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宫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由于缩宫素治疗无效而实施子宫全切除手术3例(7.5%);观察组无子宫全切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CCU又称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面对陌生封闭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各种抢救和监护仪器,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均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1],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冯欣岚;刘夕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行无菌手术患者638例,其中感染者21例设定为研究组,其余未感染者617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基本资料差异性,感染者手术位置差异性,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抗菌药物应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中腰髋部及下肢处切口感染率为4.03%高于颈肩及上肢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易感因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董保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有效利用甘露醇进行合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B组27例、C组26例。A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常规剂量(250ml)进行治疗;B组在24h内给予甘露醇的半常规剂量(125ml)进行治疗;C组在24h内未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颅压降低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肾功能。结果 A、B组降颅压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降颅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B组降低幅度大,A组其次,C组降低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A、B组的的血肌酐(BUN)、血尿素氮(Cr)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BUN及C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合理的应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使用半常规剂量的甘露醇与常规剂量相比,更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