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00张处方,依照有关法规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书写规范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343张,占点评处方的28.58%;使用注射剂处方数为321张(26.8%),使用抗菌药处方数为366张(30.5%)。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不规范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潘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利尿剂辅治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1~6月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加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利尿剂治疗前后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 N-末端脑钠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尿剂能有效地降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黄晓玮;吴秀清;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围产期妇女出现乳头凹陷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4例乳头出现凹陷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在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纠正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围产期妇女在发生乳头凹陷时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出现焦虑情绪58例(61.71%),恐惧情绪39例(41.48%),自责心理17例(18.08%),悲观情绪9例(9.57%),失望情绪17例(18.0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出现乳头凹陷的围产期妇女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其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乳头凹陷的情况。
作者:韩彩红;许梦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医院每年都有许多实习护生,面对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床护比高等情况,必须注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实习护生护理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使其尽快适应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化。根据个人近年来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临床护理特点,总结了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习护生角色转换科学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青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患者,男,57岁,因“乏力,脾胃虚”与2013年8月1日来院就诊,医嘱给予口服补中益气口服液(浙江大东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l/支,批号:130401)每次1支,每天3次。患者当天分别于中饭、晚饭前服用补中益气口服液各1支,睡前感觉轻微头晕;第2天早晨继续服药,约1h 后头痛头晕症状加剧,自行停药,症状逐渐减轻;于第3天至医院门诊咨询,医师怀疑为补中益气口服液所致不良反应,予以停药处理,因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已经消失,未采取其他措施。
作者:吴英;孔飞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普诺宁思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诺宁思治疗,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诺宁思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平稳血糖、调节血压、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力、保肝护肾等多重功效,且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杨海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材进行净制、切制、炮制等加工处理后的成品;随着辨证施治、炮制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目前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干预手段。因此,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1]。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有客观因素,比如药用植物的产地、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存储等[2];也有主观因素[3],比如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药农、药商的诚信度,采购及验收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药房保管人员的工作态度等。为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而保证临床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中医房管理人员应抓好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主客观因素。
作者:袁蓉;全晓雯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科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与之相伴的,ICU 患者的重返问题也日益突出,因为重返 ICU 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重返患者,且重返ICU 发生率已做为医院医疗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笔者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重返 ICU 患者30例的重返原因做回顾性分析,旨在减少 ICU 重返率,减少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英霞;马英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份使用参附注射液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天用药频次、溶媒、用药疗程进行调查。结果参附注射液在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用药疗程等方面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及配药溶媒等方面不符合说明书要求。结论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存在不规范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督导,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向英;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比较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46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7.3%,明显优于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药物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俊;班耿;张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前置胎盘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于宫颈内口,或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距离<2cm,是晚孕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根据胎盘下缘于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前置胎盘分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4种前置胎盘患者早前妊娠及中期妊娠一般无症状。妊娠晚期或足月时,发生无痛性反复出血,出血量日渐增多,严重时单次出血患者就可陷入休克状态。然而经阴道超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部分患者禁忌此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观测,从而导致常有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因此本人对前置胎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以往检查过程完全关注于宫颈内口和局部的胎盘,而忽略的对整体胎盘的观察,通过使用二维和四维超声的有效结合观察胎盘的整体情况,从而可以有效的辅助诊断前置胎盘,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率,满足临床需要。笔者选取行二维结合四维,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患者28例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向平;刘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满意。但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日益普及、手术适应证扩充以及接受手术人群年龄范围的扩大,长期随访中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柄折断、股骨骨折、关节疼痛等病例亦逐步增多[2]。为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以更好的应用,减少一些临床应用的弊端。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彭南星;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依伦平)和(或)倍他乐克对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 CHF 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 和 C 组各30例。A 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 +氢氯噻嗪12.5mg)1片/ d;B 组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 d;C 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 +氢氯噻嗪12.5mg)1片/d +倍他乐克50~100mg/ d。均服药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组 CHF 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3组患者治疗后 LVESV、LVEDV 均较治疗前减少,LVEF 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治疗后 LVEVS、LVEDV 低于 A、B 组,LVEF 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伦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 CHF 效果明显优化于单用依伦平或倍他乐克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王相东;梁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脱水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调控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2组均禁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他神经保护剂。分别在2组治疗前,治疗后21d 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通过21d ESS 增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和 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韦朝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我局现有79个离退休老干部,100余名正式职工。每年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性工作,对他们的健康档案加强管理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上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必须规范化管理,才能使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及老干部满意。然而计算机管理和档案分类整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保持血压平稳,更好的保护心血管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降压效应以及更好的肾脏保护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水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该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屡有报道,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引起重视。笔者对我院急诊科2010~2013年抢救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14例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呼吸内科2013年6~12月收治的63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频度、费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中58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白色念珠菌所占病原菌比例大,肺炎支原体所占呼吸道抗体比例大,抗菌药物共涉及11类38种;使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率为80.31%。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德承;陈丽娜;陈颖;罗卢萍;邹兰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纳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 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及其他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全祥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