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度脑损伤患者失眠的护理体会

孙建梅;陈王丽

关键词:颅脑损伤, 失眠, 护理
摘要:睡眠可以保护大脑免受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并使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调整大脑功能,促使疾病的恢复。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大脑机能失调,很多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其中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由于失眠不但消耗体力,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疾病的恢复。为此,笔者通过对轻度脑损伤( GCS13~15)患者的失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减缓失眠的症状,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2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序贯疗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序贯组72例和常规组68例。2组均予莫西沙星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序贯组采用序贯方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细菌清除情况、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常规组的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常规组,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庹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效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25mg(2.5 ml)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疗程5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周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7mg(1ml)复方倍他米松,对照组治疗第1周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注射用水1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评价患者膝关节Lequence评分,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膝关节Lequenc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和透明质酸钠,短期疗效较好,能显著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渗出症状,且激素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疗效维持时间长。

    作者:王志达;刘盼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宫血宁辅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血宁辅治妇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84例药物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4例。2组孕组均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观察组予宫血宁胶囊。对照组不使用额外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的止血药物。观察2组流产情况、出血量评分、出血时间。结果2组孕妇的流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血宁在妇科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应用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中成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景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老年患者结肠癌术后护理体会

    结肠癌老年患者在结肠癌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状况较差,机体脏器代谢机能缓慢,应激免疫能力降低,而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危险性较高,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病死率[1]。充分做好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护理,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修复期,早日康复。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结肠癌老年患者(>60岁)17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及对患者血清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枸橼酸氯米芬胶囊,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CC联合HMG进行不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不孕症的治疗措施,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排卵数量和妊娠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排卵率和终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C联合HMG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

    作者:李红欣;张松菲;任雪璞;肖永静;杨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使护患关系进一步融洽,降低陪护率,使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夕英;冯欣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考虑到心理—情感、身体和生理因素对维持良好产程进展的重要性,笔者将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咳嗽消失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剂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退热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新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液透析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对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从血液净化技术的角度均要求渗透用水的纯度和安全,特别是现在随着患者维权意识和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本文就血液透析用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作者:余春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纳洛酮联合 BiPAP呼吸机治疗 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雾化祛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及vW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vW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血清TT3、TT4、FT3水平均升高,vWF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后FT4、TSH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升高甲状腺激素并降低vWF水平。

    作者:张江丽;刘恩甫;耿东明;刘占卿;赵金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 DNA 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DNA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74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通过鉴别培养基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2-羟酸肼( TCH)进行分枝杆菌菌型初筛,再通过本室建立的PCR-ELISA法明确鉴定结核杆菌菌种,用比例法进行药敏实验,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指纹分型法,对其中44株耐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型。结果从174份标本中分离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141株(81.03%),牛型结核分枝杆菌20株(11.49%),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7.47%),总耐药率42.53%;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INH)>氧氟沙星(OFX)>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 CPM)>阿米卡星( AKM);非结核分枝杆菌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结核分枝杆菌( P<0.01)。复治组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组的耐药率(P<0.01)。中、老年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5或P<0.01)。将44株耐药人型结核杆菌,用RAPD-PCR分型,并用NTsys 2.10e软件作聚类分析,共分为5型(Ⅰ型~Ⅴ型),其中以Ⅰ~Ⅲ型为主,占84.09%。各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肺结核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结核杆菌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相对较高。 RAPD指纹分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成簇类型是主要流行菌株。各型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震;龚玉华;钱彩娣;孙春红;周丽萍;傅行礼;邵启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74例,根据损伤的新鲜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0例急性损伤患者均痊愈,术后未出现腮腺导管瘘、腮瘘,患者均在术后9~12月内恢复正常;34例陈旧性损伤患者中,导管瘘及腮腺腺体瘘患者均痊愈,其中神经移植及面神经吻合患者3例。结论明确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并尽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电子喉镜下行咽部异物取出术的护理体会

    咽部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往对此类患者常是在间接喉镜下探查钳取。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电子喉镜下行咽部异物的查取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电子喉镜下异物取出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A校669例中学生,分析控烟措施与学生控烟环境、家庭辐射效果及父母对学生控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控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家长自愿参与控烟比例明显上升,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明显改善吸烟相关学校环境,而且可以辐射至学生家庭,提高了家长参与控烟积极性。

    作者:刘雪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与围术期护理体会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系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的粘连,以致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内压升高的一种疾病。患眼的解剖特征是房角狭窄、周边的虹膜易于与小梁网接触。眼内压的升高引起视乳头的损害和视野的受损,可导致不可逆性致盲,本病的致盲率极高,占我国致盲性眼病的6.2%[1]。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较严重,其发病急,眼压急骤升高,视力急剧减退,常常会降到指数或手动,严重时甚至无光感。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8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肖瑶华;袁桂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均于治疗8周后观察所有患者的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40mg/d较20mg/d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好,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作者:张群彦;刘国华;时风英;王占肖;闫瑞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青浦青西地区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青浦青西地区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012年度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基本资料、ADR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ADR上报人员分布、报告类型、给药途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二级医院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40岁及41~65岁;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1大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多,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为常见,其次是胃肠道反应;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而一级医院的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1~65岁及66岁之后;ADR涉及药物品种数15大类,其中抗高血压药引发的ADR多,头孢菌素类次之;ADR累及器官系统消化系统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口服给药引发的ADR多。结论加大ADR的监测力度,及时反馈ADR的信息,提高ADR的发现率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盛春琴;孟建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有效沟通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阵地,且院前急救具有情况紧急、患者疾病情况复杂、多样、病情危重,抢救条件差,急救仪器局限,家属及患者心情急躁,情绪紧张,对急救人员期望值过高,期望医务人员一到就有药到病除、解除痛苦等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院前急救时间短,患者情况紧急,对突发的病情变化不理解和难以接受,容易迁怒于医务人员,沟通不及时较易发生护患纠纷[1]。医务人员应迅速敏捷准确地分析当时发生的事件,对患者的病伤情做出恰当的判断,以人性化的角度,对患者及其周围人群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和关怀,用热情友好的语言,关切的表情和行动,向患者表示至亲般的关爱,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运用有效沟通技巧,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朋友般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患者的正能量,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及转运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本文通过对569例院前急救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和总结了有效沟通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娟;宋文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产程图在活跃期的起点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接收的130例产妇的产程图,分析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等方面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产程图发现,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及活跃期时间等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对于产妇的分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施美萍;闵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品不良反应118例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李韦甫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