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艳芳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筛查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98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乳房肿块有无沙粒状钙化肿块边界、数目和形态,不同肿块血流Adler分级情况,比较良恶性肿块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Vs)、舒张末期流速( Vd)及阻力指数( RI)。结果98例患者共发现肿块132个,肿块大小为2mm ×5mm~46mm ×32mm,肿瘤边缘无包膜,不平整,呈“蟹足状”或“毛刺状”,内部有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其中57例为恶性肿块,可测及血流51例,显示率为89.5%。41例为良性肿块,可测及血流14例,显示率为34.1%。27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得动脉血流频谱,其中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块16例,良性肿块的Vs、Vd和RI值均小于恶性肿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日渐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主要方式,切实提高了早期和中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袁斌;黄荣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三房心是罕见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的0.1%~0.4%[1],由于胚胎期肺总静脉与左心房结合异常,左心房被异常纤维组织隔膜分为两个房腔,称之为副房和真性左房。以往靠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来确诊[2]。现将1995年6月-2009年10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1例三房心畸形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梅;李金姿;蔡忠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阵地,且院前急救具有情况紧急、患者疾病情况复杂、多样、病情危重,抢救条件差,急救仪器局限,家属及患者心情急躁,情绪紧张,对急救人员期望值过高,期望医务人员一到就有药到病除、解除痛苦等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院前急救时间短,患者情况紧急,对突发的病情变化不理解和难以接受,容易迁怒于医务人员,沟通不及时较易发生护患纠纷[1]。医务人员应迅速敏捷准确地分析当时发生的事件,对患者的病伤情做出恰当的判断,以人性化的角度,对患者及其周围人群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和关怀,用热情友好的语言,关切的表情和行动,向患者表示至亲般的关爱,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运用有效沟通技巧,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朋友般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患者的正能量,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及转运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本文通过对569例院前急救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和总结了有效沟通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娟;宋文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甲硝唑治疗,B组患者替硝唑治疗,C组患者奥硝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3组患者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浓度。结果治疗后C组的总有效率98%和B组的总有效率92%均高于A组的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IL-2、IL-8和IL-1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下降幅度大,B组次之,A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奥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三者均可降低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水平,但奥硝唑降幅远大于替硝唑和甲硝唑。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积热引起的高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惯例性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统计患者护理前后体温变化和家长满意度。结果2组护理后的体温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积热引发的高热患者治疗,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有效治疗模式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护理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考虑到心理—情感、身体和生理因素对维持良好产程进展的重要性,笔者将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及治疗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观察组在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抗生素达托霉素6mg/kg静脉注射,观察治疗效果。检测10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及cTnI水平,并与5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另比较I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及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CT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PCT及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结论血清PCT及cTnI水平与IE及其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检测血清PCT及cTnI有助于IE的诊断,且对IE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丛培学;刘金艳;韩英杰;刘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效果。方法将58例支气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对照组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诱导。观察和记录2组检查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注射痛、供氧不良、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注射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过程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诱导效果。
作者:黄首南;肖兰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74例,根据损伤的新鲜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0例急性损伤患者均痊愈,术后未出现腮腺导管瘘、腮瘘,患者均在术后9~12月内恢复正常;34例陈旧性损伤患者中,导管瘘及腮腺腺体瘘患者均痊愈,其中神经移植及面神经吻合患者3例。结论明确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并尽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患者,男,5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6 d”于2013年11月6日收入心内科。患者于10年前轻微活动后开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予以硝酸酯类制剂治疗,症状可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症状少有发作。6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予以硝酸酯类制剂症状不能明显缓解,遂来本院。入院查体:T 36.5℃, P 68次/min, R 18次/min, BP 136/78mm Hg。神志清、精神可,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基本正常,肌红蛋白升高(100ng/ml),CK-MB升高(4.7 ng/ml),TNI正常,BNP升高(156pg/ml)。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胸部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左室射血分数( LVEF)65%。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每天1次,替格瑞洛90mg口服,每天2次。抗血小板、立普妥降脂、硝酸异山梨酯扩冠、通心络胶囊活血通络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于11月7日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端90%~95%弥漫性狭窄,前向血流TIMI 1级,顺利于右冠状动脉狭窄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枚,右冠状动脉残余狭窄0%,前向血流TIMI 3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床旁及病区内活动无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术后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憋闷、窒息感,以夜间为重,坐起或活动后稍有缓解,自诉与术前胸闷、气短症状明显不同。查体:T 36.3℃,P 80次/min,R 20次/min,BP 150/90mm Hg,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音可,心律齐,双下肢无水肿。按急性心力衰竭给予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后胸闷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未见异常,BNP 120pg/m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段未见异常。胸部 X线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正常, LVEF 66%。考虑除外急性心功能不全。认真排查患者心肺基础病变及核对患者全部用药后,考虑替格瑞洛不良反应。停药8h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继续服用替格瑞洛未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作者:李巍;李运田;杜大勇;赖晓辉;柳杨;江枫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的佳剂量。方法将2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2组给药均每天1次睡前服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BNP、CD40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APN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贤;赵志红;张翼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入院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结果不同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型好发部位及主要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患者年龄等综合考虑,以使患者大获益。
作者:曹永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患者(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进行用药前后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缓解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活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杜秀娟;李旭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学已从疾病护理、症状护理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照护好精神障碍患者才是新的护理目标。由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偏离正常,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护患沟通,可使护士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向患者提供信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1]。我科通过对护理人员强化护患沟通意识、学习沟通技巧、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2组均于护理1个月,比较2组心脏病孕妇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中,可提高心脏病孕妇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实践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作者:杨秀敏;王立群;王立超;王志敏;韩景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对策,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者55例(94.8%),遗留反应迟钝和有记忆力明显减退者2例(3.4%),无其他比较严重并发症,无误诊和死亡病例。所有病例症状、体征均消失,血糖恢复至正常,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充分认识,实施有效的对策处理,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华;柴学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小儿高热惊厥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急危重儿科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生不同程度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症状,且存在双侧眼球上翻、斜视或神志不清等现象,如患者发生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未予以及时救治,常会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对患者智力发育和生命健康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52例高热惊厥患儿,经合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糖尿病产生原因为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共同作用到机体使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出现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此疾病存在极高发病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如得到确诊,则终生性治疗。为增加糖尿病治疗效果,有效地护理干预则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改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微生态制剂辅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此类患者选取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另给予微生态制剂,即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如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等;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如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ALT、AST、TC、LDL-C及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辅治NAFLD可显著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士俊;张会敏;贾爱平;周计坤;路立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