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霞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诊断。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住院的胼胝体梗死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9例,二者均合并5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和(或)椎动脉硬化24例。临床症状有偏瘫、言语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小便障碍、失用等。 MRI表现胼胝体膝部病变6例,体部病变10例,压部病变8例,膝部合并体部2例,膝部合并压部病变1例,体部、膝部、压部均受累1例。 MRA证实有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11例,预后基本痊愈18例(64.3%),显著进步9例(32.1%),无变化1例(3.6%)。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韩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内科诊断为脑小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收集整理患者基础资料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利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查评估认知功能程度,并在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MMP-9、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为(21.57±3.49)分低于对照组的(29.17±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oCA与hs-CRP高度负相关(r=-5.739,P<0.05);MoCA与MMP-9中度负相关(r=-3.895,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MMP-9及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玲;崔素敏;郭威;王东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糖尿病产生原因为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共同作用到机体使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出现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此疾病存在极高发病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如得到确诊,则终生性治疗。为增加糖尿病治疗效果,有效地护理干预则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改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及治疗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观察组在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抗生素达托霉素6mg/kg静脉注射,观察治疗效果。检测10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及cTnI水平,并与5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另比较I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及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CT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PCT及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结论血清PCT及cTnI水平与IE及其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检测血清PCT及cTnI有助于IE的诊断,且对IE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丛培学;刘金艳;韩英杰;刘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贤;赵志红;张翼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PA)、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阑尾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108例阑尾炎患者,分别检测108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5、15天IPA和CRP的水平。结果阑尾炎治疗后第2、5天IPA水平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阑尾炎治疗后第15天IPA水平和CRP水平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阑尾炎的辅助检查及阑尾炎治疗后的监测指标。
作者:刘彬;杨守臣;宋伟;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患者(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进行用药前后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缓解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活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 P<0.05)。结论低剂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杜秀娟;李旭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DNA指纹图谱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74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通过鉴别培养基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2-羟酸肼( TCH)进行分枝杆菌菌型初筛,再通过本室建立的PCR-ELISA法明确鉴定结核杆菌菌种,用比例法进行药敏实验,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指纹分型法,对其中44株耐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型。结果从174份标本中分离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141株(81.03%),牛型结核分枝杆菌20株(11.49%),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7.47%),总耐药率42.53%;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INH)>氧氟沙星(OFX)>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 CPM)>阿米卡星( AKM);非结核分枝杆菌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结核分枝杆菌( P<0.01)。复治组对EMB、RFP、SM、INH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组的耐药率(P<0.01)。中、老年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P<0.05或P<0.01)。将44株耐药人型结核杆菌,用RAPD-PCR分型,并用NTsys 2.10e软件作聚类分析,共分为5型(Ⅰ型~Ⅴ型),其中以Ⅰ~Ⅲ型为主,占84.09%。各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肺结核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结核杆菌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相对较高。 RAPD指纹分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成簇类型是主要流行菌株。各型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震;龚玉华;钱彩娣;孙春红;周丽萍;傅行礼;邵启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可在各个年龄层发病,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为主要特点,有时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1]。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一旦确诊及早实行阑尾切除术,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以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学校和家庭控烟环境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A校669例中学生,分析控烟措施与学生控烟环境、家庭辐射效果及父母对学生控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结果干预后控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家长自愿参与控烟比例明显上升,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受健康促进学校干预模式明显改善吸烟相关学校环境,而且可以辐射至学生家庭,提高了家长参与控烟积极性。
作者:刘雪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在护理食道癌患者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医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医护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合格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食道癌患者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医护依从性,并且增加了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杭小平;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莫西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止咳定喘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可降低西药对患儿身体产生的危害,缩短治疗病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培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QTd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QTd短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辅治可以降低QTd,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钟志英;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中的应急措施。方法该院对2013年1-6月产后出血产妇43例的治疗过程和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针对43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积极进行抢救及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产时沟通,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提高接生助产技术,加强产后护理的观察,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义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对策,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者55例(94.8%),遗留反应迟钝和有记忆力明显减退者2例(3.4%),无其他比较严重并发症,无误诊和死亡病例。所有病例症状、体征均消失,血糖恢复至正常,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充分认识,实施有效的对策处理,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华;柴学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程图在活跃期的起点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接收的130例产妇的产程图,分析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等方面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产程图发现,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与产妇的分娩方式、宫颈扩张率及活跃期时间等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产程图活跃期起点角度,对于产妇的分娩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施美萍;闵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种,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胰腺损伤性疾病,其并发症多、病程发展快、发病急、临床表现较多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目前,医学界治疗急性胰腺炎大部分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虽然具有显著效果,但仍存在许多缺点[2]。本文中的负压封闭引流采用VSD材料、三通接管、半透膜、负压吸引器来完成的负压吸引技术,与以往引流技术相比可发挥出清除腔隙、创面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的作用,是外科治疗技术中的一大创新。我科对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手术成功后皆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冰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麻醉药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儿术中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全静脉组60例和静吸复合组69例。2组患儿均在脑电监测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麻醉诱导后快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全静脉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浓度1.5~3.0μg/ml,瑞芬太尼3ng/ml;静吸复合组吸入0.7~1.0MAC 异氟烷。麻醉中常规监测患儿血压、脉搏、脉搏氧饱和度,切开硬脑膜时,即刻记录皮层脑电图( ECoG),调整麻醉药后15min再记录ECoG,并根据ECoG确定癫痫病灶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再记录ECoG。结果2组患儿切开硬脑膜即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的发生率与调整药物15min和病灶切除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未发现麻醉后棘波活动异常增加或减少现象,出现棘波活动的病灶与术前描记部位相一致,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后,棘波出现的频率低于病灶切除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组合麻醉药物以及在手术不同阶段掌握合适的麻醉深度,对降低对ECoG描记的影响更确切地指导致痫灶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慧敏;张杰;张平格;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枸橼酸氯米芬胶囊,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CC联合HMG进行不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不孕症的治疗措施,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排卵数量和妊娠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排卵率和终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C联合HMG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
作者:李红欣;张松菲;任雪璞;肖永静;杨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