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书安
对我院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及相应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纳差,双下肢乏力伴间断低热1月”于2013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艾滋病”收住入院。因患者活动及突然站立后出现头晕等不适,考虑脑供血不足导致直立性低血压,11月1日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活血扩血管治疗。11月4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颜面及躯干充血,可见风疹块,医嘱暂停使用该药,并予10%葡萄糖酸钙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注射、氯雷他定10mg 口服。经上述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充血现象消失。
作者:徐璐;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工作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并结合开展药学服务与临床实践内容,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剂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药剂师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结论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药剂师能够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有效促进,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监测与纠正,进一步推进药物的有效、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储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点评制度,以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2013年1月开始,即随机抽取上个月归档病历100份,用于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送检率。随机抽取当月清洁手术病历300份,用于计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等。结果2013年共抽取点评1000份病历处方,经抗菌药物专家组复核后有293份病历处方存在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不合理率为29.30%。其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209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71.33%;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84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的28.67%。结论定期对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点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张德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 O 型血孕妇 IgG 抗 A(B)效价测定状况。方法采用卡式 IgG 抗 A(B)效价检测544例O 型血 Rh(+)孕妇产前血清 IgG 抗 A(B)效价测定。结果总共检测孕妇544例,阳性检出281例,阳性率为51.65%,其中,妇—夫 O-A 组合223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53.81%;O-B 组合246例,阳性125例,阳性率为50.81%;O-AB 组合75例,阳性36例,阳性率为48.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 型血孕妇血清 IgG 抗 A(B)效价检测阳性率高,孕妇采用卡式 IgG 抗 A(B)效价检测对预防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有临床意义。
作者:刘忠;邓国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药房中药饮片一般有400种左右,常用饮片达百余种。查阅我院2011年之前中药饮片库存盘点及损耗报表,其损耗率平均在4%~8%。面对如此高的中药饮片损耗,经过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2012、2013年使中药饮片损耗率稳定在0.5%~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恒;魏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产后访视需求,增强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护理能力,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某社区内的母亲和新生儿108名进行调查。结果产妇对产后访视的需求:产妇信赖较高年资的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医师进行家庭访视;产妇对访视内容的需求率高的是“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及禁忌”和“母乳喂养知识”、“婴儿异常状况的识别方法”。结论加强产后访视,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以满足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作者:连凤琴;狄雁鸿;郝桂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通过对药师干预前后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诊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药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1~6月(干预前组)及2013年1~6月(干预后组)门诊处方依据卫生部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予以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处方指标明显转好,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药师干预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心悸,俗称心慌。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按心率快慢常可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晕厥等,及早治疗及规范护理可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而该病症的护理干预尤以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为关键。
作者:钱秀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3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给予2%苏打水阴道冲洗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斌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病案是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如实记录,是医学研究的档案资料,病案的书写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医师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管理水平。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病历书写规范条例,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病案对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并且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案已经成为处理医疗保险及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1]。辅助检查报告单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原始资料,也是病案管理中对病案内容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2]。为了提高归档病案的完整性,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安全,我们对我科一病区2013年6~12月共496份出院病案中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及分析,以探讨改进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拉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思密达、硫酸镁及甘露醇导泻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芒硝及甘草联合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具有导泻、解毒、保护胃肠黏膜等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杰;郑义;宋彩霞;闫永霞;范冬梅;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比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县级的医疗机构也开始广泛普及。近4年我院共对1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了确保术后的康复质量,我院为这些患者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术后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礼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毛某,女,28岁,2013年11月16日,因排尿涩痛,加重2d,前来我院国医堂王耀光主任医师处就诊。主诉:排尿涩痛,加重2d。现主症:少腹拘急疼痛,排尿涩痛,欲出未尽,加重2d;可见肉眼血尿;在总医院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纳可;寐安;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王教授认为此系湿热下注膀胱,膀胱蕴热,热伤血络所致血淋,治当清热利湿,止血通淋。方如下:石韦30g,土贝母20g,萹蓄20g,秦皮20g,杜仲20g,川断10g,川牛膝20g,乌药10g,小茴香10g,细辛6g ,野菊花10g,马齿苋30g,桑枝30g,硼砂3g,六一散20g,车前草30g,生麦芽20g ,大枣4枚。14剂,分2次温服。并嘱其多饮水,清淡饮食,以观后效。
作者:高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神经内科留置胃管属常见护理操作,但常规的胃管胶布固定法存在一定缺限:(1)每隔几天即更换胶布过于繁琐,增加患者痛苦;长期不换则胶布难以固定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胶布痕迹,很难去除;(2)遇患者变换体位牵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喷嚏、呕吐等腹压大的动作时,胃管易脱出,再次留置胃管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与痛苦;(3)胶布过敏。故笔者在临床中尝试新型胃管固定法,胃管脱出发生率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53岁,于2014年2月5日因“腰背部疼痛1月余,活动受限1周”就诊于某二甲医院骨科。患者6年前曾因“甲状腺腺瘤”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行腰胸椎 MRI 提示T6、9、L2椎体及 L2左侧椎板异常信号并 T6、9椎体压缩骨折,首先考虑转移瘤;行 ECT 提示左前第二、三、五、六肋骨、右前第三肋骨、第六、九胸椎及第二腰椎出现放射性核素聚集区;行胸片提示双肺纹理粗糙;行彩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内有一结节。因有手术指征,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送检暗褐色组织一块,病理示:(椎体骨质穿刺)送检血凝块中见少许异型增生的细胞。诊断为:甲状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移癌。因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转至我院,行颈胸部CT 示:1.右侧甲状腺病变2.左肺炎症3.颈胸椎多发骨质异常,考虑转移瘤4.胸椎体成形术后改变;查血生化示:球蛋白67.9 g/ L,碱性磷酸酶正常,钙2.99mmol/ L,C 反应蛋白12mg/ L;血沉示:130mm/ h;免疫球蛋白示: IgG27.6g/ L;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标本送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λ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λ型)。抗炎后予VAD 方案化疗2个周期,病情无明显好转,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作者:孙伟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儿童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的药物处方2000张,统计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童治疗处方2000张中涉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1100张,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55.0%;使用抗感染药物15种,分为6个类型;其中口服药物占38.4%,静脉注射药物占61.6%,并以头孢替安为主;所有儿童使用药物中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共计412张,占总数的37.45%,其次为青霉素类,共计315张,占总数的28.64%,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共计216张,占总数的19.64%;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仅有118张,占总数的10.73%。结论门诊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志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 CSP 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外院误诊3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甲氨喋呤(MTX)动脉内灌注后清宫16例,MTX 治疗后清宫1例,手术治疗2例,B 型超声监测下直接清宫1例,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无子宫切除病例发生。结论应提高临床医师对 CSP 的认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 CSP 的重要方法,对不同 CSP 患者应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动脉介入治疗后清宫是较为安全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高妍妍;周德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晨服;对照组40例患者持续使用原降压药物进行治疗。6周为1个疗程。分别对2组患者基线血压及6周后的血压进行测量。结果研究组脉压、收缩压。治疗之前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减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但是对于舒张压的影响不大。
作者:罗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