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观察

曾洁

关键词:中药, 雾化吸入, 熏蒸, 肺病, 阻塞性, 慢性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联合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COPD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掌指骨骨折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

    掌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部功能[1].尤其是掌骨的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要求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不易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影响手部功能.克氏针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发生退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费用高,手术中剥离多,易发生周围软组织粘连后遗症,且需再次手术取出钢板.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8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12例,术后辅助患手康复训练,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彤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普外科行剖腹手术患者5000例,发生术后切口裂开患者140例,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 经积极护理,均治愈出院.诱发切口裂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切口感染、术后激素应用过多,而与患者的性别、手术类型、原发病类型及切口位置等因素无关.结论 护理人员需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何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痛经的护理

    痛经是指月经来临前或来潮时,下腹部痉挛式的疼痛,有时可伴头痛、恶心、心悸、腹泻等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2种[1].痛经需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康朝辉;赵金荣;李金凤;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成就感满意度和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评分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自评及他评非常积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成就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分层次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理关系,推动医院工作有序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病房服务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使得护理工作范围扩大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无论工作经验如何,学历高低,均从事打针、发药等技术含量相同的工作,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从而使护理人员失去继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长此以往,将造成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1].因此,护士分层管理非常必要.

    作者:黄水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声带麻痹1例

    患者,男,83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伴发热、咳嗽咯痰3d于2012年5月21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8.5℃,P 95次/min,BP 140/90mm Hg(1mm Hg=0.133kPa).急性面容,端坐呼吸,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Ⅰ度肿大.颈静脉怒张,双肺语颤及语音共振减弱,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期前收缩3~4个/min.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中度可凹陷性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余检查无异常.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797;淋巴细胞0.127,C-反应蛋白171.6mg/L,降钙素原4.74ng/ml(正常<0.05ng/ml).

    作者:古丽巴哈尔;李兴辉;唐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数据,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处方共计8361张,其中以手术止痛药芬太尼多(34.98%),瑞芬太尼次之(28.99%);芬太尼注射液(0.1mg)DUI>1,其他品种DUI≤1.结论 该院病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癌症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方面总体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者:王晓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由于药物过敏反应住院[1].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会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当其应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时,便可能在短时间或1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药物热、药疹,严重者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药物过敏反应103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宝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探查术后,虽有报道可直接用4-0或5-0无损伤针线缝闭探查切口,但多数学者仍主张安放T管引流.T管可充分引流感染的胆汁,预防因胆总管压力过高所引起的探查切口胆瘘,术后还可经胆道造影及T管纤维胆道镜取出残石等.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并发症,甚至需再次手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我院共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卢丽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联合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治COPD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压疮的预防与上报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早称之为褥疮.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2].

    作者:皮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湿润烧伤膏纱条脓腔引流治疗乳房后间隙巨大脓肿1例

    患者,女,32岁,哺乳期.主因右乳房疼痛伴发热5d入院.查体:T 39.2℃,右乳房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及乳晕区均明显压痛,表面皮肤水肿,皮温高.彩色超声多普勒示:右乳房后间隙可见液性暗区,大小10cm×9cm×8cm,穿刺抽出脓液,诊断为右乳房后间隙巨大脓肿.在静脉全麻下行脓肿切开,采用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达脓腔,手指分离脓腔间隔排尽脓液,并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将美宝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g/支)涂布于无菌纱条上,挤压均匀,以纱条有少许药膏溢出为宜,填塞于脓腔,次日换药,以后视脓液引流多少可改为2~4d换药1次,直至愈合.配合断乳措施和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反应,第2天换药局部红肿明显消减,创口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经换药7次,治疗第16天创口愈合,术后2月观察切口无明显瘢痕形成,随访6个月无脓肿复发.

    作者:祝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急诊科护士对AMI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对AMI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结果 急诊科全体护士均能掌握AMI患者的急诊健康教育.经健康教育后,AMI患者187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降低了自身紧张、焦虑程度.结论 急诊健康教育应该相对集中,针对患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进行扼要、通俗易懂的知识教育,配合当前的治疗及操作,将治疗、教育、预防等融为一体,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需把家属纳入教育范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王子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医疗护理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龙姝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则是维持透析患者生命为理想、为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也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的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有足够血流量,并发症少,可供长期反复使用.所以保护好透析患者的AVF,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责.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林象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3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荧光百分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数少于对照组,血小板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荧光百分率和对照组PAIgG荧光百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AIgA和PAIgM荧光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娟;王春秀;全松哲;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机能学实验模块在医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机能学是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产物,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促进了相关学科在实验教学上的交叉与融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融合后机能学的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学科实验转变成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虚拟实验、探索性实验及病案讨论等模块组成的学科群实验.为此,带教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1],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各实验模块的职能,充分发挥各实验模块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杨路;曹弟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和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患者亦可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我院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制定了<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患者住院后,由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介绍医师、护士及患者家属当天需做的具体检查、治疗及相应的配合工作,这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便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的工作,还可从患者的角度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

    作者:任胜巧;路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监控和护理管理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1],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内科,如老龄化、晚期癌症恶病质、癌性疼痛拒绝翻身,急性期大量脑出血需严格限制翻身等,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2].压疮是临床内科护理工作的难点,压疮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和相关文献显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3].内科强调在患者入院时应立即进行压疮高危评估,并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的预防和积极主动的护理,做到班班交接、全员知晓,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王蕾;宁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拟行睾丸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睾丸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睾丸固定术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前行睾丸固定术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较有效的护理模式,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