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英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常规服用酚酞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便秘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便秘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机能学是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产物,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促进了相关学科在实验教学上的交叉与融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融合后机能学的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学科实验转变成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虚拟实验、探索性实验及病案讨论等模块组成的学科群实验.为此,带教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1],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各实验模块的职能,充分发挥各实验模块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杨路;曹弟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不规则出血.DUB是妇产科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刮宫止血、性激素调节、止血药物、中医药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随着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妇产科等临床专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1].笔者现应用米非司酮治疗DUB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改善,大众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也日趋重视.因此,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趋势,其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对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目前县级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和药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县级医院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和药师职能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树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洁效果.方法 将370件手术器械根据器械的种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5件.2组手术器械均进行流水冲洗预处理,观察组先采用1:270的多酶清洗剂浸泡5~10min,再用自动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直接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监测2组清洗效果.结果 观察组器械表面、关节轴和齿槽的污渍清洗效果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进行器械清洗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奥美拉唑是一种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反应[1].笔者总结了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辅治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仅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辅治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美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荧光百分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数少于对照组,血小板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荧光百分率和对照组PAIgG荧光百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AIgA和PAIgM荧光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芪桂升板方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娟;王春秀;全松哲;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形态学科,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人体解剖内容的理解有了长足的提高[1].但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长期分离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大顽症,笔者探讨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实践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病情重,患儿病死率、伤残率较高,也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1].我科诊治HIE患儿3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韩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高血压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疾病.在我国,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疾病死亡首位原因和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通过合理用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可持续平稳地降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护理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作者:易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卧床患者皮肤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50例住院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予改善营养状况,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20d完全康复5例,30d完全康复10例,Ⅱ期压疮转为Ⅰ度压疮10例.对照组30d完全康复2例,转为Ⅰ度压疮13例,仍呈Ⅱ期压疮5例,转为Ⅲ度压疮5例.结论 试验组经改善营养状况,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松枝;吴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棘手,随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方法逐渐增多.我院2007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8例,均采用动脉插管灌注血管扩张药、溶栓药联合患肢股骨头钻孔减压术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波;郭作先;彭家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各种肾替代治疗中发展早,应用普遍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但由于血液透析是一个非生理过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或血液透析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何防治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无疑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介入血液透析后,对上述问题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早称之为褥疮.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2].
作者:皮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36枚,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5.8%(226/236),其中上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0.9%(40/44)、中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95.5%(84/88)、下段结石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8.1%(102/104).手术时间为(35±16)min,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3±1)d.术后2周、3个月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4.7%、100.0%.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所有原发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髓,均可被称为骨髓转移瘤(MCBM),疾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1].骨髓发生MCBM后,由于骨髓被癌细胞浸润,可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进而导致造血功能紊乱.因此,临床上血液学改变常为MCBM的首发表现[2],也易与血液系统疾病相混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骨髓转移癌患者20例,笔者针对该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振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统计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513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情况.结果 应用抗菌药物患者513例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236例(46.0%),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率高,且多用于合并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2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1例,其中胃肠反应15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9例、皮肤过敏5例、其他少见不良反应2例.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比例为:环丙沙星7例(22.6%),左氧氟沙星11例(35.5%),培氟沙星5例(16.1%),洛美沙星3例(9.7%),氟罗沙星2例(6.5%),司帕沙星2例(6.5%),加替沙星1例(3.2%).结论 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需同时考虑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预防和降低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于继军;焦晓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幼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埃可、流感等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心律失常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作者:夏玉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丙戊酸盐类药物是治疗各类癫痫的廉价药物,近年来在精神科应用较为广阔,可能成为较有潜力的一种精神药品.我科应用丙戊酸盐治疗精神性糖尿病患者462例,现将其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机制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任尚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