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显辉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6.2%;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作者:曾召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蛋白质高分解代谢尤其明显.且患者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往往较长,有的可呈持续性植物状态,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目前,长期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这类患者临床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存在,营养支持就应首选肠内营养[1].本院ICU自2008年开始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及预后恢复十分有利,收效甚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产妇是发生静脉栓塞的重要群体,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处理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应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笔者近期经历了1例典型病例,经过4年随访,患者能正常生活与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昱菁;赵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笔者2005-2010年应用自配药液治疗口腔溃疡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培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鼻中隔黏膜糜烂是引起鼻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易引起反复鼻出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1].2007-2012年我科对鼻中隔黏膜糜烂致鼻出血患者201例行表面浸润麻醉后,用微波行糜烂黏膜间断点状治疗、患处贴明胶海绵及滴康复新液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显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套扎与β受体阻滞剂对比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套扎与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065例患者,套扎组525例和药物组540例.结果 显示,2组在首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方面无差异,OR为0.73(95%CI为0.53~1.01);套扎组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率明显低于药物组,OR为0.55(95%CI为0.38~0.79);2组随访期病死率、出血相关病死率比较无差异,OR分别为1.11(95%CI为0.82~1.50)、0.98(95%CI为0.76~1.27);套扎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是套扎相关性溃疡、胸骨后疼痛、消化不良,药物组发生频率较高的为低血压、心动过缓、腹胀、眩晕,套扎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OR为0.47(95%CI为0.31~0.71);同时,漏斗图比较对称,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小.结论 套扎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以作为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一线方法,但套扎疗效和安全性优于β受体阻滞剂.
作者:陈四喜;李远发;张胜利;王丽娟;周幸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留置肛管对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按有无留置肛管分为留置组51例和未留置组49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张得春;赖景奎;强文胜;熊昌玖;曾鹏;张鹏;孙怡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既往普遍应用的是X线摄影系统,在大规模体检时X线是作为胸部普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但随着医学影像高、精、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X线摄影已逐渐被数字化摄影所取代.笔者现将2012年学兵体检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许温;李珊;王文霞;张少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规范处方管理、加强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文件,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机构,对处方实施监测,采取干预措施.因此,我院成立了处方点评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评价项目的点评、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将我院2011年1~6月在门诊处方抽样点评中所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一汇总分析,以期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推进门诊药学服务.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1组(B组)、对照2组(C组)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予以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B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的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ESS评分、ADL评分较B、C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钟华玉;梁健;范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系统规范治疗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按照是否进行系统性治疗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以丙基硫氧嘧啶口服治疗;对照组妊娠期未经系统治疗或因未及时复查而自行停药.2组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妊娠患者合并甲亢时,经及时控制与诊治可以正常妊娠,同时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母婴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霖;谢巧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华法林加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并根据INR调整剂量,华法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予以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通过观察附壁血栓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40.0%;总出血率为22.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联合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肖天;郭才晟;钟惠德;刘艳;王云;邓载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CT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CT诊断中强化扫描不可或缺,在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判断肿瘤血供情况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576例行CT强化扫描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泰静;温绍平;康泰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幼儿园儿童肥胖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011年玉林市幼儿园儿童肥胖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检查玉林市幼儿园儿童共109600名,其中肥胖症儿童1962名,发生率为1.79%.各区域儿童肥胖症发生率:玉州区为1.59%(380/23784),福绵区为0.75%(69/9256),博白县为1.18%(244/20740),容县为1.09%(148/13636),北流市为2.13%(440/19255),陆川县为1.58%(171/10825),兴业县为4.46%(540/12104).结论 在幼儿园发现肥胖症儿童,应主动联系家长,提供营养、运动保健知识是防疗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春丽;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近年来许多人员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和措施.在医疗纠纷的防范中,通过狠抓医护质量管理,健全、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就医环境等,可从根本上消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因素;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做到因事制宜,采取依法处理、协调解决和说服解决等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可使医疗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避免严重事件发生及造成恶劣影响.
作者:崔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的供应单位,其工作质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供应室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自2012年5月我院引进物质管理系统,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手工记账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过渡,提高了供应室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增加疾病治疗效果,我国自2009年开始采用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即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医疗费用、临床护理工作,并即刻进行省部级医院和少数基层二级甲等医院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临床路径模式的深入发展,逐渐普及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中医院,为了更好更快地把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落实到所有患者,我国首先制定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笔者现以消化性溃疡为例,对基层医院实施临床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做一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按临床路径进行操作管理.
作者:柳艳博;武京学;马金娥;景德莲;郭伟;郝晶晶;秦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玉林市小儿脑性瘫痪型别状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该院门诊脑性瘫痪患儿按临床特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52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338例(64.38%),手足徐动型103例(19.62%),混合型35例(6.67%),肌张力低下型26例(4.95%),震颤型10例(1.90%),共济失调型5例(0.95%),无法分型8例(1.52%).结论 小儿脑性瘫痪型别以痉挛型为主,其次为手足徐动型.
作者:叶泽忠;吉惠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2011年8月,我科对收治的1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了脐血干细胞移植,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进行了积极配合,并对其制定了专门的护理计划与护理常规,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相格;张娅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流产药物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B组单纯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2组引产效果.结果 A组用药至规律宫缩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且产道损伤率及清宫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显著.
作者:符万根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