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乔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骨折后均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前术后由于采取强迫体位及疼痛、引流管等因素,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个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为大限度保证患者术后舒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科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风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30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对策,并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护理,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失血量约(34.50±1.24)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8.52±1.20)h,住院时间(12.30±1.24)d.本组无中转开腹、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能大限度地减少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用.
作者:蔡艳兰;蔡彩珠;蔡伟良;崔丽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及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眼底病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很多术后患者的晶体逐渐混浊,使白内障成为玻璃体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晶状体超声乳化可顺利地在玻璃体切割术中进行,以治疗白内障,两者联合可使手术一次完成,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较好的视力,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2012年4-6月我院对56例患者实施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成彦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统计2009-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分析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多的为吗啡缓释片,年均增长率高的为舒芬太尼.DDDs高的为芬太尼注射液,其次为吗啡缓释片.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吗啡注射液的有创镇痛及哌替啶注射液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霏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髋部常见骨折,随着手术治疗的发展,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外科发展从传统外科逐渐发展至微创外科,并迈向精准外科,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是微创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之一.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均获随访,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该院门诊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08 726张,退药处方107张(0.098%).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结果 该院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治疗取消、患者拒用,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退药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和口服药.结论 医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倪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1].当胃肠功能紊乱,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又存在幽门功能障碍时,可发生肠胃反流;若反流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反流量大,即可引起胃黏膜损伤.鉴于该病症状、病理变化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有学者将胆汁反流性胃炎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2].笔者参与了消化内科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的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巍;纪华;左国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例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 98例患者中插管造影成功95例,阳性发现32例,其中胆总管下段结石20例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假阳性1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置T管引流.结论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痛苦,对降低LC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明确胆道解剖及变异、避免或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女,32岁,孕38周,第1胎,无产兆,因贫血住院.住院后给予输血治疗,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入壶后,患者感觉全身瘙痒,随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并伴有恶心、呕吐.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测血压80/46mm Hg,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氧气吸入,约0.5h后症状缓解.
作者:任胜巧;路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其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肾毒性、肝功能损伤及变态反应等,在快速大剂量静脉给药时,患者可出现红人综合征(RMS).现将我院应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发生的RMS 3例的情况报道如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黄天国;宋爱华;葛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临床表现为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 内容患者在医院中,除接受医师的治疗外,即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对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
作者:郭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8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与胃癌分期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并总结处理对策.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为第二站淋巴清扫(D2)+第三站淋巴清扫(D3)和D3患者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实施第一站淋巴清扫(D1)、D2手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腹腔淋巴漏的患者经禁食、肠内营养、抗感染、血浆白蛋白支持治疗及奥曲肽皮下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进展期胃癌及实施D2+D3、D3手术方式是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因素之一,对早期胃癌,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清扫应以D2为主,以降低淋巴漏的发生率.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垂体生长激素瘤是生长激素(GH)过量分泌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低,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虽有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特殊外貌,但不易被患者及家属察觉,临床医师也易忽略此病,从而造成长期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院垂体生长激素瘤误诊42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霞;王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及0.5年后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累及神经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如不能及时改善疼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1].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形式,也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尤以0.5~3岁多见,当体温骤升至38~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反复发作可致脑组织缺氧性损伤,个别患儿可发展为癫痫,且惊厥发生时多伴有意识丧失,有时可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做好小儿高热的急救与预防非常重要.我院收治高热惊厥患儿58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敏;王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1 临床资料门诊观察室输液患儿年龄≤5岁,以≤2岁患儿居多.
作者:郭金梅;阿茹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由于健康教育的欠缺及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长.多数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不同系统的慢性病,且临床中降血压药物种类较多,因此增加了临床合理用药的复杂性[1].本文分析了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的资料,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兰芳;许锦;唐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深静脉置管术指经皮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经皮穿刺入股静脉,是危重、大型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量、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现将我科48例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