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紧急气管插管的配合

付印;刘淑梅;苏秀霞;尹卫群;姚欣

关键词:急诊科, 气管插管, 护理
摘要:紧急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如何配合医师在短时间内完成气管插管,迅速恢复患者的通气与供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10年7月-2012年6月行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60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泼尼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反应良好率为64.7%,高于对照组的38.2%,且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PF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谭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骨外科是外伤患者集中的地方,具有年龄跨度大、范围广,常伴有多处复合伤,病情隐匿,工作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医学技术、护理模式的发展,护理人员承担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现将骨外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白云珍;王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患者92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血塞通滴丸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29.3%、50.0%,高于对照组的19.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山药莲子饼对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药莲子饼对脾虚模型小鼠游泳耐力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Km小白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和脾虚用药组(C组)各20只.B、C组均灌喂大承气汤及加味大承气汤0.6g/d,连续15d,建立脾虚模型.第16天开始,C组给予自制的山药莲子饼饲料,A、B组给予正常饲料,连续15d.第30天进行力竭游泳试验、耐寒试验,观察并记录力竭游泳和耐寒时间,后断头处死,并称小鼠脾脏、胸腺质量,计算相关脏器指数.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耐寒时间延长(P<0.05),胸腺、脾脏指数上升(P<0.05).结论 山药莲子饼可以改善脾虚小鼠的游泳耐力和耐寒时间,证实了山药莲子饼的健脾益气作用,为药膳山药莲子饼的上市推广提供了试验基础.

    作者:杨晓芸;张素娟;沈磊;黄云菁;潘晨;文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的实践与意义

    处方点评是药品调剂后的药物应用性评价,用于评估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建立健全对不合理用药的监测、制约和干预机制有非常重要性的意义.处方与病历一样是重要的法律凭证.处方点评工作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作者:何文富;陈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合理应用情况也随之增加;很多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抗生素,抗生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抗生素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大的疗效.如果使用不合理,不仅会产生不良反应还可能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增加,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等.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值得医药人员深思.

    作者:曾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体会,现对我院2012年1~11月41例妇产科患者在护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11月收治的41例妇产科患者,年龄24~65岁,孕产妇29例,子宫肌瘤9例,宫颈癌2例,子宫癌1例,病程4个月~2年.

    作者:陈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娴熟应用所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与技巧,对患者实施关怀,支持和帮助,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满足患者需要,逐步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进而促进患者康复[1].本文着重叙述脑血管患者心理类型的护理.

    作者:曹莉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0例临床分析

    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1].现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云莲;吕春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物不良反应682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某院2011年12月-2012年5月上报的68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高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2%(618/682);78.59%(536/682)在用药30min内发生,45.89%(313/682)持续时间≤1h;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症状为常见,占80.15%(763/952);40.62%(277/682)可通过调慢滴速使ADR症状好转.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减少抗菌药物和针剂的过度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志林;肖丹;彭丽雅;袁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情绪因素影响.因此,要根据出血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使产妇转危为安.

    作者:祁向梅;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目的 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石文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

    院前急救是指将伤病员从发病现场送达医院之间的治疗、监护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4大组成部分的首位.其工作是以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目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院前急救护士如何正确、快速地实施急救措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其综合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院前急救护士知识面要广,操作熟练,并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强的法律意识.笔者体会如下.

    作者:王艳霞;蔡明红;王丛英;陈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化培训效果评价

    随着腔镜手术领域的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2009年提出在手术室护士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化手术室护士培训理念,实施专科定人参与型手术配合方式,效果满意.有效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宏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甘露醇早期应用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未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0.4%,高于对照组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如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应避免使用甘露醇,以减少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作者:唐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温馨提示卡的设计及在骨折术后康复期的应用体会

    2010年我院开展了以医疗安全为重点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笔者针对骨科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卡片应用到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骨科患者多数来自农村,以创伤患者居多,且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医疗常识,遵医行为较差,住院时间较短.骨折患者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骨折愈合及功能锻炼过程,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得到良好的督促和指导,将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内固定物松动或折断、骨不愈合、功能恢复差等,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医疗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作者:葛欣;李桂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极易发生.其后果不仅是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未及时发现或纠正可导致患者昏迷,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减少或避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笔者对我科3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

    作者:詹巧玲;詹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72例分析

    我院于2009-2012年诊治的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前来就诊的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给予临床回顾性分析,男患儿40例、女患儿32例,年龄1~10(6.9±0.7)周岁,病程1个月~2年(0.9±0.4)年.荨麻疹史患儿19例、婴儿湿疹史38例、家族过敏史患儿15例.

    作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优泌乐50在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50)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对其应用优泌乐50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变化,以及目标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达标时间为(7.00±1.56)d,2hPG达标时间为(8.05±2.05)d;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优泌乐50在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应用方便,作用平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周凤燕;马付坚;赵爱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雷帕霉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新研究表明:RAPA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1期至S期的进程,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RAPA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证,临床上表现出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代替已有30多年临床史的环孢素;而且与环孢素相比,RAPA口服液的剂量更小,抗排异作用更强,不良反应更少.因此,自RAPA上市后,迅速成为世界各地器官移植者的常用口服免疫抑制剂.现就RAPA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丽平;段坤峰;王保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