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舞
不合理联合使用中西药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探讨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不合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情况,从药学服务角度对促进合理联合使用中西药进行探讨,对现阶段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提出建议.
作者:丁朝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1-4].发病率高,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半数以上,宫颈炎可致白带过多、腰痛、下腹坠胀等不适,影响工作与生活,而且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多年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但由于诸多原因而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我院采取微波治疗宫颈炎,在加强临床护理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施术的764例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廖太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合理性方法,总结经验.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积极的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输液量、输血量等指标差异明显,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率为71.4%,并发症2例(28.6%);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无一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应采用限制性的方式,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李隰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全年(干预前)和2011年全年(干预后)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292例结直肠手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临床药师干预后,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基咪唑类使用率稳步上升(由49.2%上升至83.1%)、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的使用率逐步下降(由10.6%下降为5.63%)、单用二代头孢菌素及单用氨基糖苷类的比例也大为降低,氟喹诺酮类未再用作预防用药.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病历数35例(占21.9%),其中术程>3h未追加一剂常见(占18.8%);干预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63例(占47.7%),其中用药时机不正确常见(占57.6%).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除了术程>3h未追加一剂的指标不降反升,其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指标均大幅降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结直肠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但临床仍需进一步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也需加强.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灵敏促甲状腺素(S-TSH)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76例临床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S-TSH、FT3和FT4三项技术指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三项指标比较,甲亢和甲减患者S-TSH、FT3和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与病例组之间临床诊断符合率S-TSH对甲亢、甲低诊断的灵敏度优于FT3和FT4,其S-TSH对正常组符合率为96.0%、甲亢组为92.0%、甲低组为98.4%.结论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三项指标联合测定,对临床提高诊断及分类甲状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以讲授为基础的(LBL)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6名实习护生按照所在实习小组的组号分别归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在神经内科转科时采取LBL+PBL双轨教学法;而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L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 采取LBL+PBL双轨教学法带教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采取传统LBL教学法带教的护生.结论 LBL+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推广.
作者:李媛媛;龙电玲;李兆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苯妥英钠治疗癫痫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癫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苯妥英钠组和地西泮组,每组各49例.苯妥英钠组在连接脑电图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苯妥英钠的方法 治疗;地西泮组在连接脑电图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地西泮的方法 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脑电波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苯妥英钠组的患者较地西泮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根据此次临床实验表明运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魏丽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普贝生在初产妇足月计划分娩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接收的足月初产妇146例,依据采用引产药物区别分为普贝生组(75例)和催生素组(7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药后各项数据资料.结果 无用药时其宫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普贝生组明显优于催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宫颈成熟情况:普贝生组显效40例,有效31例,无效4例;催生素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贝生作为临床一种安全可靠的催产类药物,能有效加快产妇宫颈成熟以及降低产妇生产时间和剖宫产发生率.
作者:杨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静脉输液新型固定方法 的新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静脉穿刺后采用将斜面朝上的固定方法 (即常规方法 );实验组静脉穿刺后使用针尖斜面朝下的方法 固定,观察穿刺成功各自固定后输液时间以及有无漏针,有无无输液不畅等情况.结果 5d后,常规组3例漏针,5例输液不畅,需要在针柄下垫棉花使针尖抬高;实验组1例漏针,无输液不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使用新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穿刺固定成功率高,漏针率低,无输液不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寿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对其进行侧裂显微手术,分析与探讨患者的预后评分与短期内再次脑出血情况.结果 45例患者通过侧裂显微手术后,1例患者死亡.对剩余44例患者采取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可得,1分共4例,2分共10例,3分共11例,4分共14例,5分共5例.44例患者未发生短期内再次脑出血的情况.结论 采取侧裂显微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该方法 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振杰;鲁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多功能熏洗椅在促进开放式长肛肠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科行痔、瘘开放式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于术后第三天开始用多功能熏洗椅行便后中药熏洗;对照组患者行简单的中药熏洗,观察便后疼痛耐受情况、创面组织转新鲜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在便后疼痛耐受情况有所提高,创面转新鲜时间、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熏洗椅在肛肠科术后应用中有较明显的优势,适合在肛肠疾病术后使用.
作者:陈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及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有较好作用,降低了子宫腺肌病的手术率.
作者:沈小燕;於利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6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生产的健康产妇2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38.32±3.12)岁,家族糖尿病史26.92%,体质量(64.23±4.23)kg;对照组平均年龄(29.12±2.12)岁,家族糖尿病史5%,体质量(53.21±2.12)kg.两组患者在年龄、家族糖尿病史、体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羊水异常、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家族糖尿病史、肥胖,并且对母婴的危害都比较大.
作者: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病变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情况.结果 约有85.29%的观察组患者病变部位位于胃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仅有7例(20.59%)的观察组患者具有典型的节律性上腹痛,明显高于对照组17例(54.84%)的比例;分别有10例(29.41%)和8例(23.53%)观察组患者有呕血黑便以及食欲不振,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例(12.90%)和5例(16.13%),观察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3例(38.24%)的观察组患者和5例(16.13%)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分别有2例(5.88%)和1例(2.94%)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幽门梗阻以及穿孔,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例(6.45%)和1例(3.23%).结论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借助影像学方法 进行早期诊断,并综合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艾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及相关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及时的置管引流及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从而判断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护理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结果 所有参与研究的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护理后均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25例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其余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护理结果 疗效好.结论 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引流及相关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淑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利用情绪自测表和睡眠质量自测表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的影响.结果 入院前,干预组情绪测定评分为(57.55±2.44)分,睡眠质量测定评分为(15.81±4.66);对照组情绪测定评分为(55.22±8.33)分,睡眠质量测定评分为(14.55±5.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情绪自测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期后的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远处转移率以及近期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2年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鲁静;刘振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中期妊娠(20周≤孕周<28周)要求终止妊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口服米非司酮,注射依沙吖啶;对照组(100例)只注射用依沙吖啶,不加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孕妇规律宫缩发动时间、整个产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及产道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程发动早,产程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产道损伤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能缩短产程、减轻疼痛、损伤少、出血少、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
作者:吕水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23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施行双气囊小肠镜及手术诊治的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OGIB患者中,男15例,占65.22%(15/23),女8例,占34.78%(8/23).发病年龄20~59岁的占60.00%.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14例,病变检出率为60.87%.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12例,病因诊断率为52.17%.同时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7例,其中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 与手术结果 符合,病因诊断准确率为57.14%.23例患者中发现病变14例,其中,间质瘤3例,血管畸形3例,溃疡2例,憩室病1例,黏膜糜烂1例,息肉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克罗恩病1例,钩虫病1例,未见异常9例.结论 OGIB患者多发于中青年,以小肠间质瘤及血管畸形常见,双气囊小肠镜对OGIB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秦荔荣;唐国都;黄雪;张瑜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的不良的临床表现以及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情况.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岁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较多.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多见,且大多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多为消化系统.结论 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作者:赵丽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