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曾正英

关键词:盆腔炎, 慢性, 保留灌肠, 中药, 庆大霉素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予中药汤剂加庆大霉素保留灌肠,对照组予青霉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汤剂+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光眼术后患者球结膜下注射的护理干预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因滤过泡瘢痕或包裹化而失去滤过功能[1].术后应用抗代谢药(如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球结膜下注射,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持滤过道通畅.但笔者发现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因不了解球结膜下注射而产生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导致注射时眼球转动,不能固定注视点,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虚脱、晕厥等状况.针对此情况,笔者对需行球结膜下注射的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其恐惧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品琪;罗碧波;卢宇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产房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探讨

    助产士是医疗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负责执行产房医嘱,处理顺产,负责新生儿的处理与急救,并配合医师处理难产.助产工作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助产士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1],这必然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母婴健康受到社会的重视,产妇及社会对助产士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助产士不仅要有专业的助产知识和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产房助产工作的高难度、高风险和高强度.助产士的心理压力耐受性与护理质量有密切联系.笔者通过分析15名助产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双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干预情况.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存在合并症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用药依从率为86.7%高于治疗前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较多,因此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对患者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调控中的免疫作用及分子机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具有酶活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人类的多种肿瘤如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肾癌等均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且PI3K/AKT信号通路中多种上下游分子的改变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PI3K/AKT信号通路可从凋亡、炎性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现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其相关上下游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影响做一综述.1 PI3K/AKT信号通路对多种免疫分子的调节及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肿瘤细胞也可影响和抑制免疫系统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且研究发现很多免疫分子,不仅可表达于免疫细胞,且可表达于肿瘤细胞.免疫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或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他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提高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监督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1,2].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武博荣;金萌;王卫真;孔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现象.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99张,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以患者拒开为主411例(58.80%),其次为不良反应155例(22.17%)及医师开错76例(10.87%)等.7-12月份中,10月份退药金额占出库金额比例高为0.059%.结论 医院应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学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服务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作者:邓剑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拟五倍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消化道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病程长、反复不愈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和慢性间歇性排便.2009-2011年笔者应用自拟五倍止泻汤治疗腹泻型IBS患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彬;王艳芬;张玉霞;刘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麻醉药品管理体会

    麻醉药品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使用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药品疗效独特,目前尚无其他药品可替代.不正常使用将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需严格控制和特殊管理.我国先后发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现就我院在麻醉药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和销毁等方面,分析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的管理.我院在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使麻醉药品的管理既有法制性又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合理应用麻醉药品,防止滥用、杜绝流失,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工作场所,是医院的一级科室,运转速度快、手术范围广,护理任务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将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与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魏凤珍;冯慧霞;崔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MAU水平分为MAU阳性组62例和MAU阴性组5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C-IMT,比较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及C-IMT增厚率和C-IMT值,分析C-IMT与MAU的关系.结果 2组TC、TG、LDL、E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阳性组C-IMT值及C-IMT增厚率均高于MA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MAU对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卫萍;贾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神经内科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2].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截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1].患者截瘫后双下肢失去自主活动,经脉瘀滞,是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本并发症虽多见,但常被忽视,如脱落的栓子进入心、脑、肺,则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我院自2008~2012年共收治截瘫患者312例,治疗及康复效果良好.对于截瘫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VTE)而言,基本预防优于诊断性筛查试验,对截瘫患者行VTE的基本预防,减少了症状性VTE和致死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了健康医疗的支出.现就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炎患儿门诊输液的家庭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正确的家庭护理对门诊输液肺炎患儿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该院门诊输液肺炎患儿200例,对其或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例患儿中除1例临床症状缓解自行停药外,其余199例均治愈,未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或并发症.结论 正确的家庭护理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明凯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剖腹保守性手术和半根治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剖腹保守性手术及半根治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异位部位将7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腹膜组(27例)和卵巢组(50例).据患者要求行剖腹保守性手术或半根治手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临床疗效均较好.卵巢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膜组,出血量少于腹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腹保守性手术可满足患者的分娩需求,半根治手术可减少复发.2种方法均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患者痛苦轻,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腹胀2年,加重伴腹痛、烧心、泛酸15d入院.数字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0.2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口服,每天1次;克拉霉素片0.2g口服,每天2次;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第3天晨起患者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四肢活动障碍,不能言语.查体:BP 130/86mm 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五官端正,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张力下降,双侧Babinski征阴性.急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急查电解质、血常规、凝血系列均正常.发病约1h后,患者可言语,双手可活动,但抬举无力,双下肢肌张力仍高,病理征阴性.考虑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立即予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抗过敏、补液治疗,并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约2h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言语流利、四肢活动自如.停用甲氧氯普胺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高红梅;王亚莉;刘一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腔镜手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

    微创外科是2l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自1987年Philip Mouret完成了世界上第l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经30多年的发展,腔镜手术已渗透到普外科各领域.本文现对腹腔镜在普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李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舒洛地特软胶囊辅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辅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舒洛地特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洛地特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茹彦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后一步,也是决定药物能否顺利上市及终服务患者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药物上市前对药物进行充分的临床试验,保证药物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药物临床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我院从2008年开始正式成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筹备办公室,开始启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经一年多的准备,2009年和2011年分别顺利通过了验收和复查工作,这标志着粤西地区首次拥有了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填补了粤西地区药物试验机构的空白,在规范药物临床研究,评价和合理用药水平方面为粤西起到学科带头示范作用.自从我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以来,已先后有多家药品企业在我院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我科药物临床机构办公室据本院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粤西地区人口多药物试验刚起步的特点,初步构建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平台[2],本文主要对其中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严颖波;马晓鹂;陈俊虎;李子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肠梗阻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肠梗阻主要的病因,同时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急性肠梗阻对肠道局部病理变化和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常见并发如肠管水肿、缺血、坏死,体液大量丢失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1].诸多并发症给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带来难度,若治疗失时或方法不当,可致预后不良,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准确的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每天2次,共治疗1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较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