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24例临床分析

刘万禹

关键词:中药, 西药, 联合用药, 脑出血, 脑积水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8例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中风醒脑口服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95.8%,高于对照组的29.2%、70.8%;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其应用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血栓通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56岁.患者于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痛、胸闷症状,位于胸骨中下段,范围约手掌大范围,伴憋胀感,休息数分钟自行缓解,未重视,其后症状间断出现,发作与活动有明显关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曾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查心脏彩色超声示:低位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低,考虑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住院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丁、卡维地洛等药物,病情控制稳定.2012年11月22日因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胸痛,称阵发性,自感症状较前加重,且持续时间较前延长,门诊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院,发病以来,夜间平卧休息可,双下肢水肿,精神状态可,睡眠差,进食量,大、小便通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高血压170/130mmHg(1mmHg=0.133kPa),目前服用非洛地平、安博维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陈瑞云;姚苗苗;李建新;陈翠花;杜培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绛县10697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新绛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方法 2011年11月25日-12月17日对全县适龄(40~60岁)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97例妇女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存在妇科疾病8054例(75.3%),患病率排前3位的妇科疾病依次是宫颈糜烂(32.7%)、乳腺囊性增生(13.8%)、阴道炎(10.3%).在阴道炎分型上,以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高,为33.2%.结论 妇科常见病以宫颈糜烂为主.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全社会妇女自我保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增强防病意识.

    作者:王珍;高水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喉罩静吸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喉罩组(72例)和气管插管组(32例).喉罩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采用气管插管建立气道,进行全身麻醉,分别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前、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在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前的SBP、DBP、HR、Sp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后和拔除后喉罩组的SBP、DBP、HR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VT、RR、SpO2、PETC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小儿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非常适用于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作者:魏玉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药足浴辅治糖尿病足2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足浴辅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住院时间分别将25、23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足浴组、口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足浴组予以中药足浴治疗,口服组给予中药煎剂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足浴组总有效率为96.0%,口服组为9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足浴组治愈率为64.0%,高于口服组的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作者:孙向宁;杜红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OPD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用药教育模式探讨

    糖皮质类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以下简称AECOPD)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全身使用皮质类激素用药量大,很容易出现高血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精神兴奋等明显的不良反应.依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量、疗程、剂型及用法等显著相关.笔者发现,选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药物于短时间内在气道中聚集,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在临床应用颇多.为使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发挥佳疗效,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对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展开用药教育.

    作者:安丽青;王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作者:蒲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9-201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为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 2009-201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品种、用量、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等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使用金额逐年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2年的销售金额增长了59.44%.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销售金额所占比例大,DDDs居前2位的是枸橼酸芬太尼和注射用瑞芬太尼.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哌替啶用于癌痛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韦宁;盘红梅;蔡乐;廖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

    例1.男,74岁,汉族,主因面黄、乏力伴发热20余日,加重4d,收住入院.查体:皮肤黏膜苍白,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部畸形呈桶状胸,双肺均可闻干、湿啰音,各瓣膜听诊区可闻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肝、脾无肿大,血糖6.66mmol/L,其余无异常.血常规:WBC46.38×109/L、RBC 1.93×1012/L、Hb 61g/L、PLT 88×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N 2%、L5%、分类不明细胞93%.骨髓像: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 E=0.33∶1,粒、红、淋巴系细胞比例减低,巨细胞系增生明显,以原、幼巨核细胞为主(92%),此细胞个体较大,胞浆灰蓝色,边缘不整,多有伪足突起,核较大,核型规整,染色质较细,核仁2~4个,诊断结合免疫分型考虑AML-M7.免疫分型:异常幼维细胞表达CD7、CD11b、CD33、CD34、CD38;部分表达HLA-DR、CD13、CD41、CD71;诊断考虑AML-M7.

    作者:李宝生;孟予城;郑秀颖;雷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跌打七厘片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跌打七厘片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跌打七厘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华跌打丸治疗.观察2组局部肿痛减轻、骨痂出现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局部肿痛减轻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跌打七厘片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陈崇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尤其是近几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以改良根治性乳腺切除术为主,但该手术创面大,术后可发生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对患者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5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乳腺癌切除术,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瑞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效果与米非司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明显,复发率较低.

    作者:周利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跌打七厘片在手指V-Y型推进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跌打七厘片在手指V-Y型推进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行V-Y型推进皮瓣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手术后麻醉消退后加用跌打七厘片,比较2组手指肿胀周径、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4d手指周径均小于术后7d,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指V-Y型推进皮瓣移植术后加用跌打七厘片可以减轻术后患指肿胀程度,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吐尔洪·吐尔逊;塔依尔江·吐尔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晚期食管癌患者,常因食道梗阻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错失手术时机,只能选择放疗或化疗,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1].但借助植入器,经内镜将5-氟尿嘧啶(5-FU)化疗缓释粒子植入肿瘤体内,能发挥持久的抗癌作用,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疗效.我院2006年1月-2012年7月对2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此项治疗,并对其治疗后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桂华;常丽丽;王莉;张军霞;周晓娜;张淑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医疗设备的临床风险管理及评估规范探讨

    医疗设备和其他器械相同,均会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各种因素,例如设计问题、生产问题、使用问题等,而发生部分风险,部分无法借助医疗设备的性能标准来加以控制.因此,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性,应于全寿命周期中开展风险管理.为了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将医疗设备风险控制于初的设计以及生产.在设备进入市场后,进行风险事件监测,将剩余风险进行管理、评估.

    作者:钱承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器官功能保护与子宫全切术后的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妇产科器官功能保护新理念的倡导,逐步开始由单纯治疗疾病向治疗疾病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女性器官功能转变,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术后性生活障碍和术后绝经问题,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早预防子宫切除后患者绝经症状[1].笔者2010年3月-2012年5月对130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器官功能保护新理念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枳术宽中胶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F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2例,2组均给予兰索拉唑片15mg,每天2次+阿普唑仑片0.4mg,每晚1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枳术宽中胶囊口服,3片/次,3次/d.均治疗1个月.结果 2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FD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念;杜海燕;黄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咨询分析

    目的 回顾该院用药咨询实例,探讨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3-2012年有完整记录的用药咨询,对用药咨询对象、药物、内容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医师对药物选择及药物相互作用咨询比例相对多,护士的用药咨询集中在药物配伍、溶媒的选择及药物皮肤试验问题,患者用药咨询内容主要是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结论 用药咨询是药学服务的重要部分,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用药安全性、合理性,同时需要药师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琼;蔡静月;李松;黎汉坤;曹堃;陈毓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的疫情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12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居住环境、职业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全身红色斑丘疹多见,少数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且少数出现临床并发症,以卡他症状、眼结膜病变、支气管肺炎为主.结论 麻疹易感人群以流动的婴幼儿为主,常在夏季流行,若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迅速消失,因此,该病的重点在于预防,防止大范围的传染流行,其中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廷东;肖迎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过初期急救复苏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需转运到辅助科室进行检查或转入专科病房住院治疗,甚至转手术室急诊手术,转运过程虽然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但病情可突然变化,如发生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因此,护送急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对于如何进行急诊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260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淑梅;付印;关兰荣;苏秀霞;张林红;王红艳;国献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0.5~1h给予地佐辛0.1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瑞;周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