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24例临床分析

刘万禹

关键词:中药, 西药, 联合用药, 脑出血, 脑积水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8例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中风醒脑口服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95.8%,高于对照组的29.2%、70.8%;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其应用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压疮(PU)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 在PU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PU患者设计PU风险因素预警报告表,并进行PU风险因素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分值对PU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将PU护理作为日常护理考核的项目.结果 通过既往对照发现,观察组上报难免PU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实际PU发生率、院外带入PU率、PU治愈转归率以及PU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采用PU风险预警评估表,能有效预感PU的发生,及时发现存在PU风险的患者,对PU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 将经RetCam Ⅲ系统检查确诊为ROP的患儿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治疗,2周后进行眼底复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ROP 1、2期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8.6%、7.1%,低于对照组的77.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视网膜病变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振光;吴宏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过初期急救复苏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需转运到辅助科室进行检查或转入专科病房住院治疗,甚至转手术室急诊手术,转运过程虽然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但病情可突然变化,如发生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因此,护送急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对于如何进行急诊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260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淑梅;付印;关兰荣;苏秀霞;张林红;王红艳;国献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的疫情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12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居住环境、职业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全身红色斑丘疹多见,少数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且少数出现临床并发症,以卡他症状、眼结膜病变、支气管肺炎为主.结论 麻疹易感人群以流动的婴幼儿为主,常在夏季流行,若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迅速消失,因此,该病的重点在于预防,防止大范围的传染流行,其中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廷东;肖迎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我院药房药品盘点管理体会

    药品的盘点是医院药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药房药品管理的质量[1].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我院药品管理工作已采用了全盘的电脑化管理.通过我院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进行的多次药房盘点,及时总结及完善盘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优化盘点的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院的药房盘点工作已相当成熟.

    作者:高永艳;林锦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9例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行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胸腔积液,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及导管阻塞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导管阻塞2例,经冲洗后1例再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德伟;骆世光;刘怀刚;何建文;李慧;张春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0.5~1h给予地佐辛0.1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2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瑞;周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效果与米非司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明显,复发率较低.

    作者:周利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0-2012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08-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327 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和各科分布情况资料.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88.7 %),其次为分泌物(4.6%).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康复科、ICU、呼吸内科等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永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1].肺部感染是脑梗死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原因有患者高龄、意识障碍、球麻痹、长期卧床等,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抢救治疗的成效乃至疾病的转归.2012年7~12月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收治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80例,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对PONV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许多进展性成果并运用于临床.应用异丙酚麻醉、术后避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抗呕吐药物联合应用等,降低了PONV的发生率,但仍有20%~30%的手术患者发生PONV,尤其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70%~80%[1].本文就PONV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作者:邱琼仙;马云红;钟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重症阿维菌素中毒16例临床分析

    阿维菌素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作用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杀虫药,具有高效、低毒、抗虫谱广等特点.小剂量阿维菌素对人体无明显毒性,故临床上该类中毒患者容易被轻视,但大剂量时该农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大,可表现为中枢抑制、呼吸抑制等,其中以呼吸抑制临床多见[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共收住出现呼吸抑制的重度阿维菌素中毒患者16例,经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丛永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头孢替唑钠静脉滴注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炎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头孢替唑钠4.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皮试结果阴性),60滴/min.当液体输入体内约150ml时,患者诉喉头紧迫感,立即停止输液,告知医师,测心率82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min.遵医嘱就地观察,暂未作处理.10min后症状未加重,强行步行回家,约2min突然晕倒在地.

    作者:戴国珍;李小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内镜检查及治疗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肠病变引起的出血,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内镜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明确出血病因,且内镜下止血效果良好,是目前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率.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电子胃镜检查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广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0%氯化钾口服治疗功能性呼吸困难65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呼吸困难指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并伴有胸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我们用口服氯化钾治疗功能性呼吸困难65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廖晓明;廖进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应用基因芯片对高危人群耳聋基因筛查分析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影响交流和生活的常见病.据2006年中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2%,更为严重的是每年以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做好耳聋的预防与出生缺陷干预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据统计,约1%的儿童有先天性听力损害,其中一半与遗传有关.在遗传性耳聋中,30%伴其他症状,称为综合征型耳聋;70%不伴其他症状,称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国内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部分NSHL仅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突变引起,如GJB2、SLC26A4、线粒体DNA(mtDNA)12SrRNA及GJB3等[2].在本研究中,使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门诊咨询耳聋患者及家族中的亲属共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会卿;吉增良;郑敬肖;曹琴英;朱俊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目的 建立维C银翘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 采用HPLC以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02)(三乙胺调pH至3.3)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62nm处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结果 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2046~0.818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7%(RSD=0.70%).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维C银翘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沈素梅;唐秀玲;周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何种因素对复发产生重要影响.结果 肿瘤大径≥3cm(χ2=6.904,P=0.009)和高侵袭危险度(χ2=5.774,P=0.016)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升高.复发肿瘤的切除率为57.9%(11/19),显著低于初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91.7%(33/36)(χ2=6.880,P=0.009).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复发与肿瘤大小和侵袭危险度呈正相关.复发肿瘤手术切除率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但术后再次复发率与初治手术的复发率相近.

    作者:周卫华;梁颖;李明毅;谭洁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30例临床观察

    踝关节是人体大的载荷关节,生理功能要求很高.踝部的严重损伤包括合并距骨脱位的踝关节骨折,此类损伤的发生条件通常为踝部受到较大的暴力作用,故常伴有关节四周韧带同时受到损伤的情况.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手法整复及手术内固定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经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创伤性关节或踝关节不稳等现象,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010-2012年我科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强;鲁天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他莫西芬治疗乳腺增生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莫西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他莫西芬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乳核散结片及己烯雌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莫西芬可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症状,缩小增生乳腺体积,对于临床应用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作用.

    作者:梁平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