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

刘志章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的要点.方法 对6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规范的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及术后感染,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掌握好疾病的特点及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该手术顺利展开的保证和支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二次手术时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手术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二次手术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照组的二次手术使用新式剖宫产,再比较两组手术粘连程度.结果 观察组6例出现了手术粘连,粘连率为20%;对照组15例出现了手术粘连,粘连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能减少手术粘连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妊娠子痫患者的整体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子痫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妊娠子痫患者40例,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分娩,无孕产妇死亡,无围生儿死亡,住院时间为11~20d,平均住院13.6d.结论 通过对妊娠子痫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全方面保证了孕妇与胎儿的健康,同时对产科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家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1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112例,分为高位组与低位组.按照TME原则和双吻合器法实施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结果 经度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之后,112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为上段(≥8cm),6例下段(<8cm),7例吻合口瘘发生患者中有5例为超低位(≤5cm),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早期发现和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大多数的吻合口瘘能够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而痊愈.

    作者:卢喜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胸腺五肽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8例)和前列地尔组(4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3例;前列地尔组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和PT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TBIL下降、PTA上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玲丽;杨荣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妇幼医院院内感染的诱因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妇幼医院引起患者院内感染的诱因.方法 总结近4年来我院就诊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院内总感染发生率分别是7.97%、6.26%、5.33%、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季节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院内感染,在高危季节、易感因素等方面加强管理,改善医疗环境,可提高医疗治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对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积极寻找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本组92例患者中有90例脑脊液漏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例并发颅内感染.结论 积极查找脑脊液漏的发生原因,同时采取优质有效地护理措施,可大限度地控制脑脊液漏的情况发生.

    作者:郑丽颖;彭爽;姜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 选取66例在我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房颤及房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伊布利特组给予伊布利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房颤转复率、房扑转复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房扑转复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复时间相比较,伊布利特组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C间期比较,伊布利特组QTC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及房扑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作者:宋春丽;徐芳;吉丽;籍振国;任巧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措施并分析.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7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结果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急救后,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中3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出现的危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救效果显著,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李长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辐照猪皮在急诊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诊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烧伤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辐照猪皮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烧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旋复花汤加味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胆囊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所表现出的一组症候群,与胆囊术前症状相似.本病中医病因病机乃肝肝络受损、疏泄失常、气机淤滞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笔者应用旋复花汤加味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杨玲童;朱建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RA患者96例(R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其他风湿疾病患者40例(其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RF水平.结果 RA组与其他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检测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95.5%;RF检测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85.0%.结论 抗-CCP抗体检测有利于提高RA检测的阳性率.

    作者:周福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会阴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会阴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0年1-6月共行会阴切开术800例中会阴切口感染患者34例,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经全身和局部治疗护理,29例5~8d切口甲级愈合,3例10~12d切口甲级愈合,2例感染较重裂开者18~20d甲级愈合.结论 细心、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会阴切口感染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玉英;赵永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静脉滴注两种球蛋白辅佐治疗重度婴儿哮喘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哮喘在儿科中属于常见病,但由于哮喘复发率高,同时也是临床的难治病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佐治疗重度婴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梁湖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2009-2012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4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756株,主要分离自ICU科,其次是呼吸科,分别占31.3%和21.3%.标本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610株占80.7%.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30%;亚胺培南耐药率是10.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不大,要继续加强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定植、感染和传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琳;童小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69例,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氟哌酸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退烧所用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粪便培养阳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15例;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把同时期36例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沈蓉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和效果,降低伤口感染率.方法 根据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16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显效100例,有效50例,无效16例.结论 手术室切口的感染与手术室环境、消毒和患者体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白岩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40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4±10.4)min,平均出血量(600.5±93.8)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2.1±14.8)min,平均出血量(788.4±122.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爱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救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10例设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救治;另选取我院运用纯西医疗法救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10例为对照组.分别从致残率、死亡率、术后6个月后遗症发生率(瘫痪、构音障碍、失语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致残率、死亡率、术后3个月后遗症发生率(瘫痪、构音障碍、失语症)发生率等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综合救治,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腾飞;冯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体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观察组术后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张改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