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杨晓玲

关键词: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护理
摘要:神经系统损伤常由头外伤引发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引起,患者常伴有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等临床表现,常需气管切开急救处理,气管切开后切口及呼吸道护理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1].笔者护理了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3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疾病认知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分布情况,探究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两者间的P<0.01,呈现正向直线分布,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疾病认知情况平均水平上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膝关节置换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解决因关节痛导致的行走功能障碍[1].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12月-2013年2月我院骨伤科共施行膝关节置换术183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乔秀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结核病180例流行状况与防控对策

    我国属于全球22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排名第二,全国有≥5亿人口感染了结核病,每年死于结核病约30万人[1].此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和探讨结核病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的防护意识,据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以防止结核在社会蔓延,实施新的健康促进策略.

    作者:康改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断脐.观察组于新生儿娩出48~72h后行2次断脐;对照组不实行2次断脐.观察2组脐部愈合时间,比较2组脐带感染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2次断脐能有效促进脐带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及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方法 住院T2DM患者197例,按病程分为新诊断组、≤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查5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或感觉传导速度(SCV)、H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结果 <5年组、5~10年组、≥10年组H反射和SSR积分明显高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正中神经MCV和SCV、尺神经MCV低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其他各条神经的MCV和SCV的降低在病程≥5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反射>10年组、SSR≥5年2组与<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以上各组的SSR均较≤0.5年组积分增高(P<0.05或P<0.01),2.0~3.0年组SSR较0.5~1.0年组积分增高(P<0.05).正中神经SCV在1.0~2.0年组和2.0~3.0年组较≤0.5年组降低(P<0.05或P<0.01).在腓浅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胫神经中,MCV降低较SCV明显(P<0.01),下肢SCV和MCV较上肢SCV和MCV下降明显(P<0.01).结论 T2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可能发生于更早的糖尿病前期,H反射受损出现早,MCV较SCV严重,下肢较上肢严重,SSR受损晚.

    作者:赵娜;曹永吉;师爱香;张晓敬;孙克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患者均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酮尿酸中毒患者20例中,血糖下降至靶血糖(12mmol/L)时间为(5.2±1.3)h;尿酮体(KET)转阴时间为(12.6±3.8)h,血pH值正常时间为(0.8±0.3)h,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时间(1.8±0.5)d.治疗中无低血糖发生,低钾3例.3例患者治疗2d后自动出院,治疗7~15d治愈出院17例.结论 胰岛素泵,消除诱因和足量补液维持水电体质酸碱平衡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作者:章志;熊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吸毒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昭觉县是吸毒人群的高发县也是结核病的高发县,自2004年3月全球基金治疗肺结核项目在我县启动以来,至2008年12月止,我中心共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3400余例,确诊结核患者1300例.分布在全县47个乡镇.下面将我中心2004年4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因吸毒而致肺结核的患者用抗结核治疗失败的3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如下.

    作者:赵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与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B组予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B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临床效果好,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能较好地保留鼻甲的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 总结护理记录书写体会,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的书写水平.方法 归类比较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科室322分护理记录中所存在的缺点.结果 护理记录书写水平有着逐年提高的趋势,存在问题也出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结论 通过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开展临床思维的训练,提高质控,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水平.

    作者:方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藿胆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验

    目的 探讨藿胆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实验.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藿胆丸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根据方法验证实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200ml/膜)进行本品的细菌计数,常规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结论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选择5株阳性菌株进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验极为必要.

    作者:赵陶钧;于风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5例和常规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然后以150mg维持7d,继以75mg维持;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300mg,继以75mg维持.比较2组治疗1年之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再发缺血入院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高剂量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常规剂量组发生轻微血5例,2组30d内轻微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秦娴;黄庆;杨磊;李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的产妇,若抢救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因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等发生席汗综合征或脑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危重症状,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我科护理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1例

    患者,女,62岁.因头晕、乏力,伴恶心、呕吐1d入院.既往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入院后查血K+9.3mmol/L,尿素氮19.7mmol/L,肌酐288.3mmol/L.查体:血压100/6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58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心室率58次/分,P波消失,QRS波间期0.2秒,T波高尖对称,R-R间期基本规则.心电图诊断:窦室传导.临床诊断:(1)高钾血症;(2)心律失常:窦室传导.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0ml、10%葡萄糖250ml加胰岛素6U静脉滴注,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经治疗患者血钾下降至4.9mol/L,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作者:牛跃海;李俊勇;姚欣;胡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科急诊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危重病症,危重病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恶劣,因此,只有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儿科危重病症的处理,才能在遇到危重病症时,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尽早识别出危重患儿,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患儿620例进行常规检查WBC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患儿这两方面数值的变化来甄别患儿是否应判定为急危重症患者,并由此作为是否应该加强监护治疗的依据,探讨CRP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 将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TI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袁培铎;周正森;赵海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用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17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在CT引导下置入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出院1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20±3)d,未出现其他临床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川菊止痛汤治疗,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文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大,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 全面掌握亚低温的常见并发症,密切监测及时有效处理,可保证该疗法正常进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恢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佳口服给药时间探讨

    药物如何在治疗中发挥大治疗作用,把不良反应降到低,正确服用药物是关键.而口服给药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医师、药师提倡的佳给药途径.由于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后,其作用强弱有很大差异.比较理想的是在适宜的时间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节约医药资源,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院中药房的管理探析

    中药房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医院更是体现中医特色的重要窗口.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在处方的调配和药品的养护等方面与西药房有着很大的区别,应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房管理的方法,而非完全采用西药房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从中药材管理、处方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制度、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对中药房的管理展开分析.

    作者:吕伟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