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参肝复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

王鹏;袁杰

关键词:TLC, HPLC, 黄芪, 大黄素
摘要:目的 建立芪参肝复胶囊中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方中黄芪、苦参、青叶胆、三七等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方中虎杖的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HPLC定量测定大黄素表明,大黄素进样量在0.041~0.41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n=6),RSD=0.53%.结论 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芪参肝复胶囊的质量控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1年沧县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沧县餐饮业餐饮具消毒合格状况,为加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沧县2010年11月-2011年11月112户次餐饮业餐饮具725件消毒效果监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合格率为47.6 %;大型餐饮业餐饮具检测合格率高于中型和小型;冬春季餐饮具检测合格率高于夏秋季(P<0.05),尤以小型餐饮业差异明显;其他类型餐饮具检测合格率高于盘类和碗类(P<0.05),尤以小型餐饮业差异明显.结论 要切实加强餐饮具消毒工作管理,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做到按时消毒,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作者:李金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开放性肺叶切除术与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开放性肺叶切除术与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全胸腔镜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35例行全胸腔性手术的非小细胞癌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行开放性手术的非小细胞癌3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2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无中转开胸患者,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局部复发率4例(11.4%),远处转移率2例(5 7%);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5例(14.3%),远处转移率1例(2.9%).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较开放性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且清扫范围、近期疗效与开放性手术无差别,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建辉;姚四清;李毅;尉腊革;刘彦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共93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8眼)和对照组角膜40例(45眼).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2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散光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相似,简单、易行、性价比较高.

    作者:李耀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小乳腺癌(其大纵横径均≤2cm)超声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小乳腺癌的高频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以提高其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

    作者:杨金焰;牛泽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进展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是在1961年由Muaor首次从青蛙骨骼肌纤维中分离出来的.肌组织作为人体的大组织,同其他组织相比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的优势.大量研究证实卫星细胞对骨骼肌受创伤后肌纤维的再生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有广阔的临床前景.但是骨骼肌细胞中卫星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少,为1%~5%,因此在体外如何获得足够数量,并将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应用于科研领域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裴艳宏;刘坤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经辅助检查及手术探查确诊的肝内胆管结石73例,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观察不同外科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残存结石发生率.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临床疗效为100%,高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的77.77%和肝段切除术和胆肠以及Rox-Y型吻合术的97.62%(P<0.05),且无残存结石.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制定相关切合实际的手术方案,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范义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40例,均给予α-硫辛酸0.6 g静脉滴注每天1次,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天3次,甲钴胺500μg口服,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血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92.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除丙氨酸转氨酶有轻度升高外(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出现头晕、恶心,均自行缓解.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DPN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荣侃;王荣辉;陈立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2种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比较

    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是血管通路,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证, 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之一,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血流充足等特点[1],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瘘管闭塞的患者来说,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选取2011年 6月-2012年6 月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比较2种不同途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李领香;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骨科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对31份骨科住院患者病历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从该院2012年12月骨科住院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31份(每日1份),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合理用药19份,不合理用药12份.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时间过长、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有待于加强临床医师业务知识学习和临床用药合理监督检查,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积极作用.

    作者:吴晏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肝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 分析肝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6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肝病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由专人负责,采用统一问卷,在患者出院后对其住院期间接受的医疗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高,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年龄、费用类别、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结论 肝病科应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晓晖;郑燕群;陈义兰;温祖符;朱常青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灯盏细辛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76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综合治疗,高压氧加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激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d静脉滴注.入院时及20d后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并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国营;刘永健;肖青勉;李雅琴;王维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牵引患者的整体护理

    牵引患者涉及到骨科颅骨损伤、颈部损伤、腰部损伤、四肢损伤等,要针对具体部位或多部位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或措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都离不开护理常规或整体护理和注意事项,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对特色中医护理发展的帮助

    循证护理是实证和求证护理,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依赖科学有效的证据,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中医护理中进行临床实践,对中医护理发展有促进作用.1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整体护理发展,加快中医护理实践走向科学化、专业化道路1.1循证护理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

    作者:王凌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实践和体会

    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不仅要保证药品供应,确保药品质量,还要开展以科学、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医院中心药房工作的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药学服务,深入病房,虚心向医师们请教,与医师一同参与临床查房,参与临床用药讨论分析,纠正医师一些不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根据在临床用药积累的经验向医师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意见.建立慢性病、特殊病患者用药档案,监测、跟踪和记录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记录,及时沟通医患治疗方案和实施过程的修正,并为医院用药采购提供可信的依据.现将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彩莲;陈剑萍;黄艳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100例诊治分析

    自2008年5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患儿剧增,并且发热的患儿并发脑炎几率越来越高,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A6(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儿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除病毒的时间较长3~5周,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传播.现对我院诊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纵书芳;王洪青;孙浩淼;李淼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综合性中医院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 调查本院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类型及可能原因,探索有效防止调剂差错的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中药房2012年7~12月52232张中药处方调配所产生差错的次数和频率,分析相关原因.结果52232张中药处方调配中发生调剂差错共284例,在各种调剂差错中配错和配漏药分别占调剂差错类型的53.52%和38.03%;而差错主要原因是药师的工作态度和饮片名称相似,分别占52.46%和23.59%.结论 我院中药调剂已经比较规范,药剂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大限度的降低用药差错,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

    作者:雷旭;楼步青;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尼莫司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尼莫司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肺癌出现脑转移患者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用尼莫司汀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司汀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头痛、乏力和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尼莫司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郑连喜;杨科;杨国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益气养阴法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影响.方法 1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9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96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中药,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联合中药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显著降低UAER,提高Ccr,改善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蒋丙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蛇毒血凝酶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蛇毒血凝酶应用在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3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5U垂体后叶素行静脉注射,然后继续将10U垂体后叶素添加到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1000U蛇毒血凝酶,肌内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停止咯血症状所需时间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病情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结核大咯血疾病采用蛇毒血凝酶治疗,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疗效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等优点,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较好药物.

    作者:杨伟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